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9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150篇
医药卫生   228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是全世界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由于长期酗酒引起肝脏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最终导致肝脏疾病的发生,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酒精性肝病的发生机制及病理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ALD的相关机制并未研究透彻,需要通过改进目前现有的动物模型或建立一种新的更全面的ALD动物模型去模拟人类ALD。ALD的实验动物模型,特别是啮齿类动物,已被广泛用于模拟人类ALD,理想的酒精性肝病啮齿动物模型将有效地模拟酒精对人类肝脏的方方面面。但到目前为止,常用的动物模型都存在一定缺陷,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动物模型能够模拟人类ALD。本文对ALD发病机制、ALD啮齿动物模型建立的相关方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为相关科研人员建立ALD啮齿动物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拟在1 008个中国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ic oral clefts, NSOC)核心家系中探索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位点单体型在疾病发生风险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自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研究人群为“唇腭裂基因和交互作用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在中国地区募集的806个非综合征型唇裂合并或不合并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 NSCL/P)核心家系和202个非综合征型单纯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palate, NSCP)核心家系。分别在NSCL/P和NSCP家系中,通过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 TDT)探索基因单体型与疾病的关联。经过Bonferroni多重检验校正后,统计学检验的显著性阈值均设为P < 3.47×10-4。单体型关联分析通过plink(v1.07)软件完成。结果: 经过数据质量控制后,NSCL/P核心家系和NSCP核心家系各纳入7个基因上的14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位点进行分析。NSCL/P家系中69个单体型与NSCL/P存在关联(P < 0.05),NSCP家系中34个单体型与NSCP存在关联(P < 0.05),但经过Bonferroni多重检验校正后,关联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3.47×10-4)。结论: 未发现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位点单体型在NSCL/P和NSCP发病风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睡眠行为(睡眠时长、睡眠效率、入睡时间)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提示阳性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基因位点与IS风险的关联,以及睡眠-基因交互作用与IS风险的关联。方法: 基于北京市房山家系队列,在基线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测和基因型检测。采用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睡眠、基因与IS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4 648人,平均年龄(58.5±8.7)岁,其中IS患者有1 316人。相比于非患者,IS患者睡眠时长≥9 h、睡眠效率 < 80%及入睡时间早于22:00占比更高(P均 < 0.05)。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下,未见睡眠时长与IS风险的线性关联(OR=1.04,95%CI:0.99~1.10,P=0.085)。睡眠效率与IS风险呈线性负相关(OR=0.18,95%CI:0.06~0.53,P=0.002);相比于睡眠效率≥80%,睡眠效率 < 80%的IS风险为其1.47倍(95%CI:1.03~2.10,P=0.033)。相较于在22:00—22:59入睡,入睡时间早于22:00的IS风险是其1.26倍(95%CI:1.04~1.52,P=0.017)。多因素模型发现ABO基因上rs579459位点与入睡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40),rs579459致病等位基因T个数为2时,相比于入睡时间22:00—22:59,早于22:00入睡者IS风险显著升高,为其1.56倍(95%CI:1.20~2.04,P=0.001),而致病等位基因个数为0或1时无显著关联。仅调整性别、年龄、家系的模型中,睡眠时长与PITX2基因上rs2634074致病等位基因T的个数对IS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33)。结论: 睡眠效率降低与IS风险增高有关,入睡时间早于22:00与较高的IS风险相关。入睡时间与ABO基因上rs579459和IS风险存在交互作用;睡眠时长与PITX2基因上rs2634074和IS风险可能存在潜在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足底筋膜炎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32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注射复方倍他米松。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足底筋膜厚度检测,并于6个月后随访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1周时2组患者McGill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2组患者足底筋膜厚度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2组患者McGill评分、足底筋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1周时对照组McGill评分[(10.88±3.44)分]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但此时2组患者足底筋膜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时观察组McGill评分[(6.00±2.59)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此时2组患者足底筋膜厚度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时观察组McGill评分[(4.19±0.27)分]及足底筋膜厚度[(4.26±0.33)m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随访时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78.1%)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46.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足底筋膜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并且还具有定位精准、效果显著等优点,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PSP)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用的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凋亡影响及其可能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PSP对TNF-α诱导的成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筛选出PSP的适宜浓度;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PSP对TNF-α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PSP对TNF-α作用的成骨细胞中miR-212表达的影响;运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细胞中Cyclin D1、Bc L-2、Bax、P2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NF-α可抑制成骨细胞增殖,促进P21蛋白表达,而抑制Cyclin D1蛋白表达。PSP不同剂量组可明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令Cyclin D1蛋白表达上调,而P21蛋白表达下调; TNF-α可促进成骨细胞凋亡,上调Bax表达,而降低Bc L-2、miR-212表达,PSP可提高miR-212的表达水平,上调miR-212表达可显著逆转TNF-α对成骨细胞的作用;抑制miR-212表达可明显逆转PSP对TNF-α诱导的成骨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结论黄精多糖可通过上调miR-212表达,进而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7.
吴涛 《北方药学》2014,(10):42-42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患儿入院后及时观察病情,并根据病情行常规治疗,包括止咳化痰、退烧、平衡水电解质及补液等。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抗生素对患儿进行治疗。结果:痊愈65例,有效13例,好转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阿奇霉素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方面,能够获得相对理想的疗效,且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应在基层医院中推广。  相似文献   
78.
杜光  吴涛 《中国药房》2014,(47):4490-4493
目的:评价武汉地区医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为指标的分析方法,对武汉地区32家医院2010-2012年中药注射剂的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武汉地区32家医院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2012年,年增长率分别为28.51%和36.99%。心脑血管疾病类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和DDDs连续3年排序稳居首位;抗感染类中药注射剂的品种多数临床疗效较好,价格适中,使用频度较高;部分抗肿瘤类品种因价格较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结论:中药注射剂已成为该地区医院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销售金额和用量都在快速增长。临床需要在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同时,密切关注其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水提物的毒理学性质,探究其是否具有相关生理和生殖毒性。方法 急性毒性试验,ICR小鼠,一次ig给予桦褐孔菌水提物1.00、2.00、3.00、4.00、5.00 g/kg,连续观察14 d。30 d喂养试验,Wistar大鼠,每次ig给予桦褐孔菌水提物1.50、2.00、2.50 g/kg,连续给药30 d。小鼠精子畸形试验,ICR雄性小鼠,每次ig给予桦褐孔菌水提物1.00、2.50、5.00 g/kg,连续给药5 d,给药后第35天颈椎脱臼法处死实验小鼠,取双侧附睾制片,染色,统计精子畸形率。结果 急性毒性试验,实验组小鼠给药30 min后,静伏少动,背毛竖立,出现腹泻症状,无动物死亡,实验动物24 h后恢复正常。30 d喂养试验,受试动物体质量和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脏器系数、血常规和血液生化相关指标也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病理学检查未发现组织器官的明显病变。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所有实验组的精子畸形率均显著低于环磷酰胺处理的阳性对照组,桦褐孔菌水提物5.00 g/kg组小鼠精子畸形率较对照组有上升趋势。结论 桦褐孔菌水提物未表现出明显的生理毒性,但在高剂量时可能具有一定的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80.
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C联合碳酸氢钠在食管碘染色检查中对抗碘对食管的腐蚀性副作用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0例食管碘染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 =100)和实验组(B组,n =100)。B组染色观察后,以维生素C生理盐水冲洗食管、胃底,再取胃底内液体测pH值;吸净液体后,用碳酸氢钠生理水溶剂冲洗食管,再用生理盐水冲洗食管和胃底,取胃底内液体测pH值。A组用生理盐水冲洗食管胃底。记录麻醉清醒时、24和72 h咽喉部不适、烧心和胸腹痛情况,并进行比较。招募40例经食管碘染色的患者,20例为A组处理方法(C组,n =20),20例为B组处理方法(D组,n =20),72 h内复查胃镜,记录C和D组胃底黏膜糜烂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B组较A组麻醉清醒时、24和72 h咽喉部不适、烧心和胸腹痛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B组用维生素C处理后的pH值与用碳酸氢钠后的p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D组与C组比较,72 h内胃底黏膜糜烂程度较轻,两组胃底黏膜糜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维生素C联合碳酸氢钠对抗食管碘染色后碘对食管胃底黏膜腐蚀性副作用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