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7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放疗后视神经的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适形调强放疗(IMRT)作为一种精确放疗技术,对视神经保护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缺乏相关临床数据.本研究通过对鼻咽癌患者放疗计划剂量和临床结果分析,了解IMRT对视神经保护的作用.方法:9例初治鼻咽癌男性患者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接受了适形调强放疗,其中T2...  相似文献   
92.
目的 体外观察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Panobinostat对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PC-3的X线放射增敏效应,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四甲基偶氮哇监染色法确定Panobinostat对两种细胞的20%药物抑制浓度(IC20),并将其用于3种实验研究中.用6 MV X线单次照射2、4、6、8Gy用于放射增敏实验,单次2 Gy用于蛋白印记法和流式细胞仪法实验.用成克隆分析法进行放射增敏实验,求出用多靶单击模型拟合后的放射增敏比.用蛋白印记法检测两组照射前后γH2AX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照射前后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LNCaP、PC-3细胞的IC20分别为2.5、10.0μmol/L.IC20的Panobinostat扣除毒性效应后的放射增敏比LNCaP细胞为1.37(D0值比)或1.11(Dq值比),PC-3细胞为1.78(D0值比)或1.17(D0值比).两种细胞单纯照射后γH2AX表达水平逐渐减少,72 h时明显下降;IC20的Panobinostat处理24 h后即有少量γH2AX表达,联合照射后表达水平较单纯照射相应时间点高,且无明显减少趋势.单纯2 Gy照射后6~12 h细胞有明显的G2+M期阻滞,IC20的Panobinostat处理24 h后即有明显G2+M期阻滞,联合照射后细胞周期分布改变不明显.结论 Panobinostat对前列腺细胞系LNCaP、PC-3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其作用可能与Panobinostat增加DNA双链断裂和抑制修复、改变细胞周期分布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adiosensitization of histone deaeetylases inhibitor(HDACI) panobinistat in prostate cancer cells in vitro,as well as the possible mechanisms.Methods IC20 of two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s(LNCaP and PC-3)was determined using MTI assay.Cells received a single dose irradiation of 0,2,4,6,or 8 Gy using 6 MV X-ray for radiosensitivity experiment,but only 2 Gy for western blot and flow cytometry.Radiosensitization of panobinostat was investigated with clonogenic assay,and sensitizing enhancement ratio(SER)was calculated with single-hit multi-target model.Western blot was used to compare γH2AX expression.Flowcytomctr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cell cycle distribution.Results IC20 of LNCaP and PC-3 was 2.5 and 10.0 μmol/L,respectively.SER of panobinostat at IC20 was 1.37(D0 ratio)and 1.11(Dq ratio)for LNCaP cells,and 1.78(D0 ratio)and 1.17(Dq ratio)for PC-3 cells.Expression of γH2AX gradually decreased in the 2 Gy irradiation-alone cells standing for the DSB repair,while γH2AX expression was persistent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Irradiation triggered a G2/M arrest 6-12 hours after irradiation in LNCaP and PC-3 cells.G2/M arrest was observed when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panobinostat for 24 hours,however,no significant change concerning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was showed when cells received further irradiation.Conclusions Panobinostat Call radiosensitize prostate cancer cells,which may be related with increased DNA DSB,inhibition of DSB repair and attenuation of cell cycle modulation after irradiation.  相似文献   
93.
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EHART)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性反应。方法:1999年4月-2000年2月64例T3-4N0M0、KPS≥80的鼻咽癌患者进入本研究,并随机分为常规分割放疗(CFRT)组和EHART组,每组各32例;CFRT组采用2Gy/次,5次/周的方法,鼻咽靶区中心总剂量68-76Gy,中位数70Gy,34-38次,7-8周;上颈部剂量46-56Gy,23-28  相似文献   
94.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赵充  韩非  卢丽霞  黄劭敏  林承光  邓小武  卢泰祥  崔念基 《癌症》2004,23(Z1):1532-1537
背景及目的:局部和区域未控是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研究表明,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与靶体积的照射剂量呈正相关.由于鼻咽解剖位置的特殊性,采用常规二维放疗方法提高靶体积的照射剂量受到周围敏感器官耐受剂量的限制.本研究将三维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应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以期通过安全地增加靶体积照射剂量,达到提高局部和区域控制率的目的.方法:共60例初治原发鼻咽癌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Ⅲ期49例,Ⅳa期11例.全部患者均使用IMRT技术行单纯根治性放疗,放疗计划及实施由NOMOS公司PEACOCK系统完成.采用连续加速推量(SMART Boost)方法照射,处方剂量: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30次共68 Gy,颈部转移淋巴结(GTVnd)30次共60~64 Gy,临床靶体积Ⅰ(Target Ⅰ)30次共60 Gy,临床靶体积Ⅱ(TargetⅡ)30次共54 Gy.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靶体积和敏感器官的受照剂量,用RTOG/EORTC标准评价急性治疗毒性,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和总生存率.结果:GTVnx、GTVnd(左)、GTVnd(右)、Target Ⅰ和TargetⅡ的平均剂量均数分别为71.21、65.85、66.26、67.59和61.42 Gy,其中GTVnx、GTVnd(左)和GTVnd(右)的平均分次剂量分别达2.37、2.20和2.21 Gy,全部靶体积被95%处方剂量曲线覆盖的平均体积百分数>99%,GTVnx受照剂量大于105%处方剂量的平均体积,为43.87%.脑干5%体积的受照剂量和脊髓1 cc体积的受照剂量平均值分别为46.96 Gy和39.99 Gy,双侧腮腺和颞颌关节33%体积的平均受照剂量<38 Gy.全组患者未观察到Ⅳ级急性毒性反应,Ⅲ级皮肤、粘膜和咽急性毒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5.0%和1.7%.随诊时间6~37个月(中位15.5个月),全组病例未观察到鼻咽复发,颈部淋巴结复发2例,远处转移7例,死亡9例.3年局部控制率、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6.67%、94.06%、84.98%和74.97%.结论:IMRT提高了局部晚期鼻咽癌靶体积的分次和总剂量,周围敏感器官的受照剂量均在可耐受范围,急性毒性反应较轻,局部和区域控制率较满意.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95.
诱导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诱导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射疗效的影响。方法 :12 7例病理确诊的Ⅲ、ⅣA期初诊鼻咽癌患者接受诱导化疗 (含顺铂为主的联合方案1~ 3个疗程 )加放射治疗 ,按TNM分期、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的匹配条件与同期12 7例单纯放疗患者配对进行比较 ,两组采用的放射治疗技术基本一致。结果 :化放组和单放组 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0 2 %和 2 4 4% ,P =0 0 0 3 ,两组的 3年总生存率 (OS)、无瘤生存率 (D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 (DMFS)、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 78 1%和 67 4% ,P =0 0 85 ;72 1%和 63 1% ,P =0 0 47;88 1%和 72 1% ,P =0 0 0 1;84 9%和94 5 % ,P =0 10 5。对N2 ~N3 期患者 ,两组的OS、DFS、DMFS分别为 79 7%和64 9% ,P =0 0 2 7;74 6%和 60 2 % ,P=0 0 14 ;87 9%和 68 6% ,P =0 0 0 2。化放组化疗 2个疗程的 3年DFS要明显高于化疗 1个疗程 ( 83 1%对 65 7% ,P=0 0 49)或单纯放疗 ( 83 1%对 63 1% ,P =0 0 1)。结论 :诱导化疗综合放疗能明显降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远处转移率 ,提高无瘤生存率 ,但不能提高局控率和总生存率 ;诱导化疗力度不足 ( <2个疗程 )将会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96.
目的:比较CT、MRI和18F-PET-CT对鼻咽癌局部肿瘤的检测差异和探讨18F-PET-CT检测鼻咽癌局部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8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连续收治的原发鼻咽癌患者53例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前10天内以同一固定体位,完成增强CT、MRI和PET-CT扫描检查,在CT、MRI和PET-CT上分别读片判定鼻咽癌局部侵犯范围。结果:CT、MRI与PET-CT分别检出咽后淋巴结转移31例(58.5%)、36例(67.9%)、20例(37.7%),CT、MRI检出率显著高于PET-CT(P=0.02,P=0.001);CT稍低于MRI,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314)。CT和MRI检出的最大横径〈1cm的咽后淋巴结转移,PET-CT大部分未能显示;最大横径≤0.5cm或并发液化坏死明显的咽后淋巴结转移,PET-CT均未能检出。对鼻腔、口咽、咽旁间隙、颈动脉鞘区、颞下窝、翼腭窝和颅底骨质侵犯的检出,CT、MRI和PET-CT无明显差异;对海绵窦和鼻窦侵犯的检出,MRI可能优于CT和PET-CT。结论:对鼻咽癌局部肿瘤侵犯的检测,PET-CT较CT和MRI无明显优势;对最大横径〈1cm的咽后淋巴结转移,PET-CT的检出率明显低于CT或MRI;对最大横径≤0.5cm或并发液化坏死的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测,PET-CT可能存在较大局限。  相似文献   
97.
139例鼻咽癌调强放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43  
目的 观察调强放疗(IMRT)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方法 初治鼻咽癌患者139例中,Ⅰ期9例,Ⅱ期30例,Ⅲ期71例,Ⅳa期29例;97例单纯根治性放疗,42例放化综合治疗。将鼻咽和颈部的靶体积划分为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颈部大体肿瘤体积(GTVnd)、临床靶体积1(CTV1)和临床靶体积2(CT2)。GTVnx、GTVnd、CTV1、CTV2处方剂量分别为68、60-66、60、54Gv,均30分次。鼻咽和上颈部靶体积采用IMRT技术照射,下颈部靶体积采用下颈前野常规照射。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RTOG/EORTC标准评价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1、2,3年局部区域无进展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7.8%、94.4%、94.4%和90.8%、86.4%、81.0%及94.5%、91.0%、85.6%。多数患者仅表现为1~2级急性反应和0~1级晚期损伤,未观察到4级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对随访超过2年的48例患者口干症状的动态观察表明,随着治疗后时间的延长口干逐渐减轻。DVH分析显示IMRT提高了靶体积照射总剂量和分次剂量,减少了危及器官受照总剂量和分次剂量。结论 IMRT初治鼻咽癌可获得理想的局部区域控制,对正常组织器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
T3~T4N0~N3期鼻咽癌单纯放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不同T分期与N分期对局部晚期鼻咽癌单纯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556例T3~T4N0~N3期(1992年福州分期)鼻咽癌初治患者临床资料。全组病例均采用面颈联合野照射技术给予单纯常规放疗。原发灶照射总剂量66~80Gy(6.5~8.0周完成),颈淋巴结转移灶照射总剂量60~70Gy(6~7周完成)。结果 全组病例5年总生存率为66.4%。T3期5年总生存率为69.1%,T4期的为59.0%(P〈0.05);两者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以及无转移生存率均无差别。N0、N1、N2、N3期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0%、66.0%、57.6%、29.4%(P〈0.01),N分期越高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越高。结论 单纯常规放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N分期是影响疗效及预后的主要因素,T分期为次要因素。对不同N分期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进行分层放化疗,对于解决治疗失败的原因——复发与远处转移也许会起到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CT横断面上肺癌淋巴引流区域的界定及勾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肺癌常有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在三维适形放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中,不同医师基于CT图像勾画的淋巴引流区域有明显差别。本研究在CT横断面上定义肺门和纵隔淋巴引流区界线,以减少靶区勾画的差异。方法:收集2004年11月-2005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治疗前CT、PET/CT,选择一中等身材女性胸部CT增强扫描图像(Dicom格式)作为模板,将肺门和纵隔阳性淋巴结标注在模板CT相应位置,根据淋巴引流区域的定义和转移淋巴结的实际情况用Adobe photoshop CS软件标出界线,并在Exomio 2.0系统上进行各淋巴结区的勾画。结果:收集40位NSCLC患者胸部CT增强扫描资料(其中10位行PET/CT),在CT模板上标注了278枚淋巴结。确定了1.2R、1-2L、3A、3P、4R、4L、5、6、7、8、10-11R、10-11L组淋巴结区域的界线,在模板CT上根据标注淋巴结勾画出以上淋巴结区域。结论:在CT横断面上对肺门和纵隔淋巴区域界线的准确定义有助于肺癌转移淋巴结的分组和分期诊断,有助于提高淋巴引流区勾画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00.
泛珠江区域是指珠江流域及其附近区域,包括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海南、香港、澳门和台湾[(10+3)个]。区域内各省区具有类似的生活条件、气候特征和肿瘤多发病种,在放射肿瘤学科的发展方向、研究项目、治疗手段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区域特点和共同兴趣。为了促进区域内肿瘤放疗事业的发展,构建学术交流平台,建立区域合作机制,以达到各省区之间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之目的,由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倡议发起,区域内各省区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和大型肿瘤与放疗中心的专家充分酝酿和协商,决定成立泛珠江区域放射肿瘤学临床研究协作组,并于2006年5月11~14日在广州召开了第一届学术年会。会议由广东省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来自本区域的300余名代表和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河南、辽宁、重庆等其他省市的5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