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5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医药卫生   126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国产加替沙星胶囊剂人体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国产胶囊剂和进口片剂在人体内是否生物等效。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20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po400 mg加替沙星国产胶囊或进口片剂后,血浆中加替沙星的浓度。结果国产加替沙星胶囊剂和进口片剂的AUC0~36均值分别为(31.60±5.45)和(30.37±5.74)μg·h·mL-1, 实测cmax均值分别为(3.32±0.55)和(3.37±0.50) μg·mL-1, 实测tmax均值分别为(1.65±0.37)和(1.55±0.46) h,国产加替沙星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6±8.6)%。结论经统计学分析,被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分别研究姜黄素与灵芝孢子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肝脏载脂蛋白B100(apolipoprotein B100,ApoB100)表达的影响,从基因水平探讨姜黄素及灵芝孢子治疗NAFLD的机制,并对比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RT-PCR方法对比正常组、NAFLD模型组、姜黄素治疗组、灵芝孢子治疗组中肝脏ApoB100的mRNA表达。结果:ApoB100mRNA在模型组表达增高,而在姜黄素治疗组和灵芝孢子治疗组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治疗组与灵芝孢子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模型组肝脏中ApoB100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姜黄素和灵芝孢子均可通过降低肝脏中ApoB100mRNA的表达调节脂代谢;姜黄素与灵芝孢子对于小鼠NAFLD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探讨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中医证治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中医方药治疗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相关文献,运用频数统计分析常用方剂应用频次、单味中药应用频次及性味归经规律。结果肿瘤化疗后消化道症状在中医辨证分型上主要分为脾胃虚弱型、痰湿困脾型、胃阴不足型、寒热错杂型等。在治疗上多采用扶正祛邪原则,最常用的基础方剂为四君子汤、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参苓白术散等加味;常用药物按功效分类依次为补气药、化痰药、理气药及利水渗湿药等药物;单味药使用频次较高的是甘草、茯苓、白术等。结论通过文献检索及频数分析可知,用药频率及用药规律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组方遣药的总体倾向性,可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慢性心肌缺血血瘀证模型小型猪血中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6-K-PGF1α)、肿瘤坏死因子-a(TNF-α)浓度与心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即动物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第一间隔支起始部远端放置Ameroid缩窄环的方法复制慢性心肌缺血血瘀证模型.小型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应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和心室重构;应用放免法测定血中血栓素TXB2、6-K-PGF1和TNF-α的浓度.结果: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后,血中TXB2、6-K-PGF1α、TNF-α浓度与假手术组相比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结论:TXB2与EDV呈负相关、与TNF-α呈正相关,TNF-α表达水平与EDV、ESV均呈负相关,随心功能的恶化,其表达量增高.说明血小板的激活程度与心功能有关,心功能越差,血小板的活性越高,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就越大,尤其易造成微血栓.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宫颈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6例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护理质量评分、疾病及护理知识了解程度、炎性因子指标、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腰腹酸痛、白带异常、阴道出血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炎性因子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疾病及护理知识了解程度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宫颈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96.
孕妇,28岁.孕1产0,孕32周,外地来我院会诊,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胎儿心脏位于胸腔内,左右侧肺环抱心脏,心尖朝向左前方,心房正位,心室右袢,房室连接一致.四腔心观显著不对称,十字交叉存在,左右心房间可见房间隔回声,并见卵圆孔活瓣在左房侧活动,左右心室间可见室间隔回声,未见连续中断,可见两组房室瓣,二尖瓣回声及启闭未见明显异常,三尖瓣隔叶及后叶显著下移,附着点靠近心尖,前叶冗长,固有心房及房化右室显著扩大,功能右室极度狭小.左室流出道观显示主动脉起自左心室,内径7.6 mm,右室流出道观见肺动脉起自发育正常的右室漏斗部,肺动脉内径8 mm,主、肺动脉根部交叉走行,肺动脉瓣口未见瓣叶回声,仅见强回声的肺动脉瓣残迹,心动周期中不活动.三血管-气管切面显示上腔静脉、主动脉、肺动脉排列关系及内径比例未见明显异常.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三尖瓣口可见起源点极低的重度反流,肺动脉瓣口收缩期前向血流暗淡,全舒张期宽大反流,三血管-动脉导管切面显示动脉导管的反向血流,并通过肺动脉瓣口反流入右室流出道,持续整个舒张期.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缺如合并三尖瓣下移畸形,并经引产后尸检证实.  相似文献   
997.
复方威灵仙合剂抗炎、镇痛作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威灵仙合剂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热板法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法、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抗炎作用。结果:复方威灵仙合剂能明显减少小鼠醋酸所引起的扭体反应数,延长小鼠热板法引起的痛反应潜伏期.对大鼠蛋清所致足跖肿胀及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账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复方威灵仙合剂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98.
2019年12月在中国武汉陆续发现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并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疫情。因此针对COVID-19的研究成为热点。目前尚没有针对COVID-19的特效药物或疫苗。引起COVID-19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和2003年在中国引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的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都属于冠状病毒,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从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表现、药物治疗4个方面对2次疫情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详细对比了2次疫情的治疗方案,并整理出当前临床药物治疗方案以及一些具有临床治疗前景的药物,以方便临床医疗团队能够借鉴SARS治疗的经验和教训,顺利开展COVID-19的治疗。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健心合剂对离体大鼠心脏冠脉流量及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L angendorf法对大鼠离体心脏进行恒温恒压冠脉灌流,测定给药前、后冠脉流量及心肌收缩幅度、心率等变化,观察比较药物对冠脉血管的扩张作用及对心肌收缩幅度,心率的影响,以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变化直接观测用药前后微循环的改变情况。结果:健心合剂能显著地增加大鼠心脏冠脉流量及心肌收缩幅度,减慢心率。使小鼠耳廓细动脉、细静脉的口径增大,毛细血管开放量增加。结论:健心合剂能增加冠脉流量,减慢心率,使心肌收缩幅度增加,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目的探究 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遗传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巢式病例 对照研究。纳入50名创伤性下肢骨折后发生DVT患者和50名未发生DVT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相匹配。创伤患者于术前行静脉造影检查以诊断是否发生DVT。应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筛选创伤性下肢骨折后术前DVT的遗传危险因素。用于GWAS的基因组DNA从白细胞中提取。结果应用 GWAS评估144 个兴趣基因,包含2 662个单核苷酸变异(SNV),与表型之间的相关性。共发现10个基因与创伤后DVT发生显著相关:止血机制辅因子,包括THBD、 F5、SERPINDI ITGA2,维生素K依赖( VKD)羧化相关因子,包括GGCX、CALU,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包括CYPIAI、CYP3A4、CYP2C19、CYP2B6。 结论创伤性下肢骨折后DVT可能受止血机制辅因子、VKD羧化相关因子和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