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5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医药卫生   122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强督壮骨法针刺输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对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健脾补肾强督壮骨法针刺输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RF、ESR、CRP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RA患者的VAS评分,以及血清RF、ESR、CRP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以及血清RF、ESR、CRP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健脾补肾强督壮骨法针刺输穴对RA患者的治疗作用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32.
33.
根据对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在儿科护士的继续教育中应用护理程序,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强调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培训和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儿科护士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4.
概述不稳定斑块的发病机制,临床识别及中西医治疗进展。结论不稳定斑块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不稳定斑块所导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范畴。研究目的在于更好地识别不稳定斑块,早期积极治疗,以稳定斑块并将其解除,最终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5.
超声法制备穿心莲内酯-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法制备穿心莲内酯-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法,以药物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穿心莲内酯与β-环糊精物质的量比为13,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15 min,超声功率为120 W.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确证穿心莲内酯-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结论该法工艺简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了解近视患者经准分子手术激光治疗后裸眼视力、散瞳近视度数、散瞳散光度数等临床指标的变化,探讨术后临床指标对满意度的影响,为该手术在临床更广泛地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06至2007年在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进行LASIK手术的368例近视患者的术前术后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满意度高的近视患者各临床指标好于术后满意度低的患者.临床指标高的满意度高,但也会因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例外.结论 手术满意度与临床指标密切相关,应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近视患者术后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7.
不同等级及不同部位的丹参原药材中丹参酮ⅡA含量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蕾  李静怡 《中国药业》2007,16(8):32-33
目的对不同等级及不同部位的丹参原药材中丹参酮ⅡA含量进行考察。方法制备不同等级及不同部位的丹参原药材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含量。结果直径越细的丹参中丹参酮ⅡA含量越高,丹参原药材皮部中的丹参酮ⅡA的含量远远高于木部,丹参须中丹参酮Ⅱ。含量也很高。结论传统丹参原药材的等级标准和丹参酮Ⅱ一含量没有相关性,加工原药材时应注意时皮部成分的保护,有必要重新考虑丹参须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健康人血浆中喷昔洛韦(抗病毒药)浓度的方法,并研究其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酸溶液和乙腈,用梯度洗脱方式,流量为1.0mL·min^-1。用该法研究10名健康受试者静脉滴注喷昔洛韦250mg的药代动力学。结果线性范围:血浆样品为0.05~5.00μg·mL^-1(7=0.9999);尿样为0.1~20.0μg·mL^-1(7=0.9998)。血样及尿样的日内、日间皆RSD〈3%。其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其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为(3.63±0.72)μg·mL^-1,AUC0-t为(7.67±1.10)μg·h·mL^-1。为(1.79±0.26)h,24h尿药累积排泄率为(73.9±15.6)%。结论此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用于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39.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替加色罗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方法:血浆样本经固相萃取(solid-phase extraction,SPE)小柱提取处理后进行色谱分离,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电离源,采用多反应监测(multiplereaction monitoring,MRM)方式进行定量分析,用于监测的离子为m/z302.1→172.8(替加色罗)和m/z466→183.8(内标,西沙必利)。结果:血浆中替加色罗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50 ng.mL-1,最低定量限为0.1 ng.mL-1。血浆中替加色罗的绝对回收率为99.4%~104.2%,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分别低于5%和6%,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结论:本法灵敏,准确,可用于替加色罗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0.
鹿蹄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蕾  陈玉平  万喆  李安良  李若瑜  屠鹏飞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7):1762-1765
目的:研究鹿蹄草Pyrola calliath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等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学方法确定结构;并对化合物1~4,6~9进行抗真菌活性测定。结果:从鹿蹄草全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梅笠草素(1),熊果醇(2),熊果酸(3),2β,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4),胡萝卜苷(5),2α,3β,23,24-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6),大黄素(7),没食子酸(8),水晶兰苷(9),腺苷(10)。结论:化合物2,4,6,7,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6,8对新生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红色毛癣菌等真菌生长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的抗真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