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0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PL并发多发性血栓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1例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病例。患者确诊后用人ATRA30mg/d治疗,配合小剂量化疗及交替补充新鲜血浆、血小板等。使用19d后陆续出现肝脾肾梗塞,32d时查骨髓象APL接近部分缓解,但患者因全身多发血栓形成继发心肺衰竭而死亡。提示在应用ATRA治疗APL时,要高度注意义ATRA可能造成的血栓形成;在高凝状态下使用抗凝剂,对血栓形成有预防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32.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M2 型 ,最常见t( 8;2 1)染色体异常。我们遇到AMLM2 型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硬膜外浸润 2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 1.男 ,41岁 ,因咽痛发热 1个月 ,发现全血细胞减少 2 0d ,于 1999- 10 - 11入我院。查体 :轻度贫血貌。血常规 :白细胞 5 1× 10 9/L ,血红蛋白 98 5g/L ,血小板 41 6× 10 9/L。骨髓象示 :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 ,原始粒细胞0 2 1,早幼粒细胞 0 15 ,中性中幼粒细胞 0 2 8。细胞化学染色 :过氧化物酶强阳性 ,非特异性脂酶强阳性且不能被NaF抑制 ,碱性磷酸酶阴性 ,FAB分型诊…  相似文献   
33.
34.
胎脑细胞悬液移植治疗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我们治疗6例严重颅脑损伤后,长期昏迷、抽搐、偏瘫患者,用正常胎脑细胞移植到损伤后失去功能的大脑半球内,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14~36岁间,中颅凹血肿1例,右额顶血肿3例,右基底节血肿1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例。获得一定结果,报告如下。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FABC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未缓解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5年11月至2010年8月广东省人民医院采用FABC预处理方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8例难治未缓解AL患者。观察造血恢复、植入率、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移植相关病死率、复发、总存活率和无病存活率及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于移植后14~21 d获得完全供者植入,中性粒细胞>0.5×109/L和血小板>20×109/L中位时间分别为12(7~72)d和13(7~60)d;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慢性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50%和73.3%。中位随访10.5(3.1~66.6)个月,移植相关病死率5.6%(1/18),复发率为36.8%(7/18)。1年的预期总生存(OS)率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是(58.9±13.2)%和(53.6±15.5%)。COX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慢性GVHD是DFS独立有利因素。结论 FABC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难治性未缓解AL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初治并随访为难治复发的MM患者53例,对他们的临床表现及预后进行分析。并比较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1年和≥1年两组患者预后。结果 53例难治复发的MM患者14例存活,25例死亡,14例失访。初诊时骨痛患者占78.6%,进展时为48.2%。临床Durie-salmon分期多为Ⅲ期,占89.3%。53例患者中10例合并髓外浆细胞侵犯,1例合并浆细胞白血病。53例患者中位进展时为16.0个月,进展后中位随访时间为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9.5个月。21例患者进展时间<1年,32例≥1年。两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1.0个月,44.0个月,进展后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0个月,12.0个月。结论 MM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骨痛多提示疾病进展;骨髓浆细胞含量较高的患者预后较差;进展时间较早患者其进展后生存时间也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3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 in chronic phase with deletion and non-deletion of the argininosuccinate synthesis gene (ASS gene) on the derivative chromosome 9.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CML initially treated with imatinib and BCR/ABL1/ASS1 3-color fusion probe to detect ASS gene deletion were analyz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deletion group (n=27) and non-deletion group (n=92).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treatment effects, and prognosi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average age of 119 patients was 37.22±12.72 years old. The sokal score differed between the deletion and non-deletion groups (χ2=4.304, P=0.038).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ther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was found (P>0.05). The 3-month CCyR rate, 6-month CCyR rate, and BCR-ABLIS≤1% rate in the dele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non-deletion group (P<0.05). The median follow-up of 119 patients was 35.0 (3.0-60.0) months. The PFS in the dele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n-deletion group (χ2=4.293, P=0.038). Overall survival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χ2=0.008, P=0.931). Conclusion The deletion of the ASS gen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ML is related to the poor efficacy of imatinib treatment, poor prognosis, and high risk of disease progression. © 2023, CHINA RESEARCH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评价干扰素-α(IFN-α)对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进展期MPN病例,其中包括76例JAK2V617F突变阳性或阴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34例JAK2V617F突变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分别接受IFN-α及羟基脲(HU)治疗半年以上,分析其临床数据,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随访。结果 JAK2V617F(+)的ET及PV患者,IFN及HU治疗组间总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5% vs. 85.7%;87.5% vs. 83.3%,P>0.05),IFN治疗组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显著高于HU治疗组(84.2% vs. 52.4%;87.5% vs. 50.0%,P<0.05)。JAK2V617F(-)的ET患者,IFN和HU治疗组间总缓解率(82.4% vs.78.9%)及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58.8% vs. 57.9%)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IFN治疗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栓事件、脾肿大、骨髓纤维化发生率均较HU治疗组低,且HU治疗组血液学(1~2级)不良反应较IFN组更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AK2V617F突变阳性的ET和PV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无疾病进展生存,且对JAK2V617F阳性PV患者摆脱静脉放血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9.
+8作为最常见的白血病非随机性染色体异常之一,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必然存在某种潜在联系。本文就白血病+8染色体异常流行病学情况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0.
 【摘要】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突发性耳聋可能的发病机制、诊治原则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8例伴突发性耳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慢性髓系白血病(CML)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综合分析患者临床生物学特点、诊疗经过及转归。 结果 患者有耳鸣、耳痛、听力下降、突发性耳聋、视力障碍、面神经麻痹等症状。所有患者白细胞明显增高和(或)血小板降低,其中1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经过化疗和(或)白细胞单采治疗后,除就诊时耳聋超过10 d的3例患者外,其余听力均明显好转或完全恢复。结论 白血病伴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可能与高白细胞血症、高黏滞综合征、白血病细胞浸润、内耳出血等多种因素有关。尽快减轻肿瘤负荷、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内耳微循环等治疗与听力恢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