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患者 男,50岁.因"左上肢顽固性剧烈疼痛5个月,加重2个月"入院.查体:左上肢桡侧感觉过敏,左手食指、中指麻木,左上肢肌萎缩,肌力Ⅳ级.MRI示:C_7左侧椎间孔扩大,可见圆形肿物,边界清楚,T1呈稍低信号,T2以稍高信号为主,轻度增强,强化较均匀.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经颈内动脉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C6胶质瘤的趋化迁移能力及小剂量S缓激肽对其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SCs,体外培养、传代纯化。利用Transwell侵袭小室建立体外趋化迁移模型。立体定向方法建立大鼠C6胶质瘤模型。用BrdU标记BMSCs,经荷瘤侧颈内动脉灌注,观察其向C6胶质瘤组织的趋化能力以及在使用小剂量缓激肽后对其的影响。结果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传至第3代获得了纯化的MSCs。体外模型中BMSCs可通过聚碳酸酯膜向下室内的C6细胞迁移。经颈内动脉灌注后BMSCs可以存活,并表现出了向脑胶质瘤趋化迁移的特性。分布区域主要位于肿瘤内部,在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交界位置亦有分布。使用小剂量缓激肽可以明显增加BMSCs通过血肿瘤屏障的数量。结论BMSCs具有通过血肿瘤屏障向C6胶质瘤趋化迁移的能力,经颈内动脉灌注是其有效的移植途径,小剂量缓激肽选择性开放血肿瘤屏障有助于BMSCs趋化迁移进入C6胶质瘤组织。  相似文献   
63.
缓激肽选择性增加局部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颈动脉灌注小剂量缓激肽对缺血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免疫组化分析正常脑组织的缓激肽B2受体所在。大鼠大脑中动脉结扎 1h或 2h再灌流 1h。用放射自显影方法检测缓激肽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WesternBlot方法检测bNOS ,iNOS和B2受体。NOS检测盒检测NOS的活性。结果 正常脑组织毛细血管内皮未见B2受体表达 ,在神经细胞上发现B2受体的表达。缺血 2h再灌流1h缓激肽灌注缺血区血脑屏障通透性显著增加。WesternBlot结果提示 ,在缓激肽灌注组和对照组间 ,缺血皮质区bNOS和B2受体没有明显变化 ,各组中均未检测出iNOS。缓激肽灌注组的NOS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正常脑组织毛细血管内皮未表达B2受体 ,神经细胞上可见B2受体的表达。灌注小剂量缓激肽能选择性增加局部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EMAP-Ⅱ)对脑胶质瘤大鼠血肿瘤屏障(BTB)通透性的影响以及最佳的作用条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内源性EMAP-Ⅱ在正常脑组织和脑胶质瘤组织中的分布;采用伊文氏兰(EB)法检测不同浓度外源性EMAP-Ⅱ作用后血肿瘤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结果在正常脑组织,内源性EMAP-Ⅱ主要表达在脑微血管和神经元;在脑肿瘤组织,主要表达在肿瘤组织微血管和肿瘤细胞。不同浓度的外源性EMAP-Ⅱ可使血肿瘤屏障对伊文氏兰的通透性增加,对正常脑组织的通透性没有影响,在EMAP-Ⅱ的作用1 h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2 h时基本恢复至灌注前水平;40.g/kg体重的浓度为EMAP-Ⅱ的的最适作用浓度。结论EMAP-Ⅱ能够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选择性增加血肿瘤屏障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65.
王磊  刘云会 《中医药学刊》2006,24(8):1537-1539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应用复方丹参对大鼠髓磷脂碱性蛋白(MB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复方丹参治疗组(A组)、脊髓损伤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伤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应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脊髓损伤区MBP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复方丹参治疗组较生理盐水组明显促进了MBP基因在分子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复方丹参可有效促进脊髓损伤后髓鞘重要构成成分MBP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髓鞘的修复,可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DNA拓扑异构酶11d(Topo-Ⅱα)、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中枢神经系统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2例星形细胞痛ToPo-Ⅱα、PCNA的表达,并针对其与恶性程度及预后生存状况的关系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星形细胞瘤ToPo-Ⅱα、PCNA的表达在低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rank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Topo-Ⅱα、PCNA的表达强度与星形细胞瘤的预后生存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Topo-Ⅱα、PCNA的表达水平反映了星形细胞痛患者的预后情况。结论Topo-Ⅱα、PCNA在中枢神经系统星形细胞瘤的表达与其恶性程度相关,与患者的预后生存相关。联合检测二者的表达水平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这两个因子可作为判断与预测星形细胞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索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Ⅱ(EMAP-Ⅱ)增强血肿瘤屏障(BTB)通透性的可能信号通路。方法荷瘤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对照组、EMAP-Ⅱ组和H7+EMAP-Ⅱ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上紧密连接蛋白ZO-1和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MLC)的表达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ZO-1和肌动蛋白F-actin的分布与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MAP-Ⅱ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上ZO-1和F-actin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MLC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EMAP-Ⅱ的上述作用受到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H7预处理的显著抑制。结论 PKC-pMLC信号通路参与调控EMAP-Ⅱ增加BTB通透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的表达及胶质瘤细胞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VCAM-1在BMSCs向胶质瘤趋化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自4-6周龄SD大鼠,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原代培养。利用大鼠C6胶质瘤细胞条件培养基孵育BMSCs24h,利用免疫荧光及RT-PCR检测BMSCs的VCAM-1表达变化情况。利用Transwell构建BMSCs体外迁移模型,观察BMSCs向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趋化迁移情况。然后在Transwell上室加入VCAM-1特异性阻断单克隆抗体,观察阻断VCAM-1前后BMSCs向胶质瘤细胞迁移的变化。结果 Transwell体外迁移结果显示BMSCs在体外具有向胶质瘤细胞条件培养上清迁移的能力。免疫荧光及RT-PCR结果显示,BMSCs较弱表达VCAM-1;加入C6胶质瘤细胞条件培养基后,VCAM-1的蛋白及mRNA表达增强;加入特异性抗体阻断VCAM-1后,BMSCs向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受到抑制。结论胶质瘤细胞可在体外通过上调BMSCs表达VCAM-1而促进其向胶质瘤趋化迁移。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蒿甲醚对U251人胶质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以及基质金属铁蛋白酶-2、9活性的影响。方法将浓度为200μmol/L的蒿甲醚孵育U251胶质瘤细胞24h。利用划痕修复试验及Transwell小室建立体外迁移及侵袭模型,观察蒿甲醚对U251人胶质瘤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基于荧光抑制的明胶的酶动力性实验检测蒿甲醚对U251人胶质瘤细胞的基质金属铁蛋白酶-2、9活性改变。结果在200μmol/L的蒿甲醚处理下,U251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明显降低,同时基质金属铁蛋白酶-2、9活性受到显著抑制。结论蒿甲醚抑制人U251胶质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可能与下调MMP-2和MMP-9的蛋白酶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Tie1 AS和Tie1表达变化对血肿瘤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方法建立体外血脑屏障和血肿瘤屏障模型,Real-time PCR检测h CMEC/D3细胞中Tie1 AS和Tie1的表达水平。转染p IRES2-EGFPTie1 AS表达载体上调体外血肿瘤屏障模型h CMEC/D3细胞中Tie1 AS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ie1的表达变化。将si RNA-Tie1转染人h CMEC/D3细胞并建立体外血肿瘤屏障模型,跨内皮电阻测量系统分析血肿瘤屏障通透性变化;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h CMEC/D3细胞中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occludin和ZO-1的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和正常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相比,体外血肿瘤屏障模型h CMEC/D3细胞中Tie1的表达显著增加,而Tie1 AS的表达显著降低。上调体外血肿瘤屏障模型内皮细胞中Tie1 AS的表达水平,能够显著降低Tie1的表达。下调体外血肿瘤屏障模型内皮细胞中Tie1的表达后屏障通透性显著下降,伴有claudin-5、occludin和ZO-1的表达下调以及在细胞膜上呈不连续分布。结论体外血肿瘤屏障模型内皮细胞中低表达的Tie1 AS能够负性调控Tie1的表达,进而通过调节紧密连接相关蛋白的表达和分布影响屏障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