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正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及全球范围发病率第5位、致死率第2位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60万~70万人死于HCC,约55%发生在中国。HCC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机体免疫低下和肿瘤细胞逃离免疫监视,导致癌症的发生、发展。近年来,γδT细胞在HCC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研究的关注。本文旨在阐述γδT细胞在HCC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建立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中高丰度蛋白的去除方法并观察其去除效果.方法 应用Agilent公司去除人14种高丰度蛋白的多重亲和排除系统(Human 14 Multiple Affinity RemovalSystem),去除血清中自蛋白、IgG和抗胰蛋白酶等14种高丰度蛋白,并用SDS-PAGE评价去除的效果.结果 建立血清中高丰度蛋白的去除方法,可去除白蛋白等14种高丰度蛋白.SDS-PAGE图谱中去除高丰度蛋白后条带更清晰,部分低丰度蛋白得以显现.结论 成功建立血清中高丰度蛋白的去除方法,可为下游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奠定基础.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method for removing high-abundance proteins in serum proteomics research and evaluate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the high-abundance proteins. Methods Human 14 Multiple Affinity Removal System of Agilent Technologies was applied to eliminate the high-abundance proteins in serum, such as albumin, IgG and α-l-antitrypsin, etc. The efficiency of removal was evaluated by 1-dimensional 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 Results The method for removing serum high-abundance proteins was established. The protein lanes of SDS-PAGE map were clearer and some low-abundance proteins were visualized after depletion. Conclusion An effective method of removing high-abundance proteins in serum is established, which provids basis for further strategies in proteomics research.  相似文献   
23.
代智 《消化外科》2011,(6):435-435
由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办,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和《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于2011年9月15—18日在重庆成功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志强、汤钊猷、范上达、陈肇隆、郑树森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允怡教授以及700余名肝脏肿瘤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出席本次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别平教授主持,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教授发表了激情洋溢的开幕致辞。本次会议的规模、参会人数、论文交流的数量和质量等均为全国肝癌学术会议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比较黄曲霉毒素B1(AFB1)与乙肝病毒(HBV)协同诱发树鼩肝细胞癌生长不同阶段的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筛查在AFB1与HBV共同诱发的肝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蛋白质分子.方法 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MALDI-TOF-MS/MS)对同一动物自身的癌发生前的肝组织(C45w)、癌发生后的肝癌组织(Cca)及未经AFB1处理的对照组动物肝组织(E45w、E105w)进行了相互比较.结果 C45w组、Cca组、E45w、E105w组分别平均检测到(1 233±30)个蛋白点(n=3),(1257±35)个蛋白点(n=3),(1 249±51)个蛋白点(n=3)和(1 208±36)个蛋白点(n=3).以各组中2-DE效果好、点数多的一块胶作为参考胶,分别进行两组间的匹配分析(E45w vs C45w、C45w vs Cca、E45w vs E105w),筛选出两组之间差异大于或等于2倍的蛋白点65个.应用质谱鉴定出细胞色素C氧化酶等25种胶内差异蛋白质.结论 在AFB1与HBV共同诱发的树鼩肝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有明显的差异性蛋白表达谱,为进一步对人肝癌蛋白质组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5.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疾病,起病隐匿,明确诊断时常常已到晚期,且多合阡肝硬化等,丧失了手术切除肿瘤的机会,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对肝癌发生发展分子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分子靶向治疗成为肝癌治疗的一个新于段.一些分子靶向药物有望在延长肿瘤无进展期、提高生存质量方面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26.
为探讨烧伤后巨噬细胞产生NO的情况及其可能机制,观察了烧伤早期不同相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及诱导型NO合成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单甲基精氨酸,放线菌素D及genistein等阻断剂对NOiNOS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烧伤PMΦ就能产生过量的NO,且iNOS活性明显增强,NO与iNOS两者的变化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27.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疾病,起病隐匿,明确诊断时常常已到晚期,且多合阡肝硬化等,丧失了手术切除肿瘤的机会,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对肝癌发生发展分子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分子靶向治疗成为肝癌治疗的一个新于段.一些分子靶向药物有望在延长肿瘤无进展期、提高生存质量方面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检测Th1、Th2、Th17和iTreg CD4+T细胞亚系特征性表达的核转录因子以探究它们在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Kamada"二袖套"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按Banff标准对排斥程度进行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h1、Th2、Th17和iTreg特征性表达的核转录因子,对阳性细胞计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轻度排斥组、中度排斥组和重度排斥组中T-bet+(对照组:19.3±5.1;轻度排斥组:63.7±9.7;中度排斥组:40.9±13.6;重度排斥组:32.3±3.3)细胞数和RORγt+(对照组:6.5±1.4;轻度排斥组:8.3±2.3;中度排斥组:26.8±3.2;重度排斥组:39.2±12.8)细胞数显著升高(P<0.01);轻度排斥组中GATA-3+(对照组:7.1±1.3;轻度排斥组:6.4±3.1;中度排斥组:23.2±9.1;重度排斥组:42.6±14.1)细胞数无明显升高(P>0.05),中度排斥组中明显升高(P>0.05),重度排斥组显著升高(P<0.01);轻度排斥组FOXP3+(对照组:9.5±2.4;轻度排斥组:13.5±4.8;中度排斥组:24.5±4.9;重度排斥组:39.3±11.7)细胞数无明显升高(P>0.05),中度、重度排斥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的发生与T-bet+、GATA-3+、RORγt+和FOXP3+细胞相关;在排斥早期,T-bet+/GATA-3+平衡与排斥的发生相关性比RORγt+/FOXP3+平衡更强.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利用核素标记的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比较肝内无血管侵犯和微血管侵犯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的血清,筛选并鉴定其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以作为HCC微血管侵犯的生物标记物.方法 收集无血管侵犯和微血管侵犯的HCC患者血清各15例,组内等量混合后利用免疫亲和柱去除14种高丰度蛋白,iTRAQ试剂标记后的样本利用二维色谱分离,经串级质谱鉴定及相对定量.结果 鉴定得到75种蛋白质,其中差异表达的蛋白有20种(上调或下调20%),微血管侵犯组较无血管侵犯组上调的蛋白有12种,下调的有8种.结论 鉴定出多种与肝癌微血管侵犯相关的生物标记蛋白,为肝细胞癌转移和复发的预测和术后的干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0.
肝癌门静脉癌栓相关小分子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筛选肝细胞肝癌门静脉癌栓(PVTT)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标记物.方法 选取肝癌门静脉癌栓和肝癌无癌栓患者原发瘤组织各12例,利用16%SDS-PAGE和Tris-Tricine系统进行双向电泳,得到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表达图谱,经Image Master软件对比分析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MS)对差异点进行鉴定.免疫印迹法对鉴定蛋白进行初步验证.结果 无PVTT和PVTT的原发瘤组织间共检测到88个差异点,其中相对分子质量(MW)低于20×103的差异点有42个.与无PVTT组比较,PVTT组中有41个蛋白点表达上调(其中19个MW低于20×103),47个蛋白点表达下调(23个MW低于20×103).经质谱鉴定共发现钙结合蛋白S100A11,脂肪酸结合蛋白-1等11种胶内差异小分子蛋白质.免疫印迹验证结果证实S100A11在有或无PVTT的原发瘤组织中的确存在表达差异.结论 PVTT的原发瘤组织与无PVTT原发瘤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推测肝癌侵袭转移性与多种差异蛋白相关,S100A11可能是其中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