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微球(KMG)联合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PHC患者用奥沙利铂、吡柔比星、碘化油及造影剂混合物联合KMG 1~2 mL治疗,治疗前、后1个月行腹部CT检查,观察肿瘤大小及血供情况,比较甲胎蛋白(AFP)变化,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8患者中有AFP阳性25例,经KMG栓塞治疗后有15例明显降低,7例无明显变化,3例较治疗前增高.CR 2例,PR 15例,NC 9例,PD 2例,有效率(CR+PR)60.7%,获益率(CR+PR+NC)92.9%.结论:KMG使用方便、安全,能克服PHC单纯碘油栓塞时碘油流失,加强栓塞效果.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索拉非尼治疗前后血清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索拉非尼治疗前后血清bFGF的含量比较分析.结果 行索拉非尼治疗后,患者血清bFGF含量降低(P<0.05).结论 索拉非尼治疗能抑制肝癌肿瘤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Embosphere微球作为栓塞剂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股动脉插管对52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予Embosphere微球栓塞部分脾动脉,观察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血常规变化、门脉主干内径变化及术后反应。结果 PSE术后患者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血小板均高于术前(P〈0.05),门脉主干内径较术前缩小(P〈0.05),且1年的随访,临床有效率100%,术后均无严重副反应。结论 Embosphere微球作为栓塞剂行PSE治疗脾功能亢进,栓塞后不良反应轻微,对末梢血管栓塞效果好,栓塞作用完全且持久,疗效好。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28例存在介入治疗指征的肝癌患者随机分成单独行TACE治疗组及TACE与射频消融联合治疗组(联合组),比较两组治疗后24个月各时期的肿瘤指标、复发及生存期情况。结果联合组术后AFP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单独行TACE治疗组。联合组复发率(21.7%)明显低于单独TACE组(42.6%),随访24个月各时期的生存率联合组明显高于单独行TACE组。结论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效果明显优于单独行TACE治疗。  相似文献   
45.
"野中野"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伴上腔静脉综合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中野”放疗方法又称Fieldwithinfield法 (F f法 ) ,本方法主要应用于食管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1— 3] 。我科1 995年 2月— 1 997年 2月用“野中野”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伴上腔静脉综合症患者 2 3例 ,取得较好疗效。材料和方法一 研究对象  2 3例患者中男 1 8例 ,女 5例 ,年龄 49—6 9岁 ,中位年龄 6 0岁 ;中心型肺癌 1 7例 ,周围型肺癌 6例 ;肺鳞癌 1 3,肺腺癌 8例 ,肺鳞腺癌 2例 ;根据UICC 1 988年分期标准 ,Ⅲa期 2例 ,Ⅲb期 1 5例 ,Ⅳ期 6例。全组患者从出现上腔静脉综合症至开始本方法治疗时间为 4…  相似文献   
46.
47.
“野中野”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所致肺不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科自 1995年 2月~ 1999年 3月应用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伴肺不张 5 6例 ,其中通过“野中野”放射治疗 2 2例 ,常规放射治疗 3 4例。我们将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对比 ,重点观察肺复张情况。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野中野”组 :2 2例患者中男 18例 ,女 4例 ,年龄43~ 69岁 ,中位年龄 5 8岁 ;肺鳞癌 15例 ,肺腺癌 7例 ;Karnofsky(KPS)评分 40~ 90分 ,中位 60分。常规放疗组 :3 4例中男 2 3例 ,女 11例 ,年龄 48~ 73岁 ,中位 5 8岁 ;肺鳞癌 2 2例 ,腺癌 9例 ,鳞腺癌 3例 ;KPS评分 40~ 80分 ,中位 60分。两组无明显差别。治疗方…  相似文献   
48.
【摘要】 目的?探索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在接受TACE的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70 例纳入本研究,收集TACE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标本。检测血清中PIVKA-Ⅱ和AFP的表达水平,按照实体肿瘤应答评估标准(RECIST)评估抗肿瘤治疗反应­­。根据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在1个月时与术前基础值相比的变化情况,以介入术后1个月随访腹部增强MRI观察肿瘤大小为标准,分析其与肝癌介入术后治疗反应的关系。结果?患者AFP在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的变化与治疗反应无明显相关性;介入术前、术后PIVKA-Ⅱ的下降情况与治疗反应正相关;PIVKA-Ⅱ和AFP联合观察,与肿瘤的介入治疗反应相关性更明显。且PIVKA-Ⅱ和AFP两种肿瘤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IVKA-Ⅱ水平的降低是肝癌介入栓塞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良好指标,且与AFP联合判断,效果更确切。  相似文献   
49.
患者男性,52岁,因发热、咯血丝痰2月,于1998年1月16日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查体:体温39.0℃。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肺CT示左肺门一软组织影,未见明显钙化影,4cm×5cm×4cm,边缘不规则;左主支气管变窄,呈鼠尾征,病灶远端可见斑片影及气肿征;纵隔窗示隆突下肿大淋巴结,直径4cm,左肺门大。血常规:WBC4.0×109/L。血沉:60mm/h。痰中未检出抗酸杆菌及癌细胞。临床诊断:左侧中心型肺癌,PT2N2M0ⅢA。1998年1月22日行左肺全切术。术中见肿块居左支气管根部,主要位于下叶,侵及左支气管、上下肺静脉,隆突下2团、主动脉弓下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