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10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化学治疗是目前用于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伊立替康(CPT-11)的问世提高了晚期患者的疗效,CPT-11与5-FU/FA联合应用已被美国FDA批准为进展期及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探讨国产CPT-11与氟嘧啶类药物联合应用二线治疗进展期及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82.
治疗是目前用于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伊立替康(CPT-11)的问世提高了晚期患者的疗效,CPT-11与5-FU/FA联合应用已被美国FDA批准为进展期及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探讨国产CPT-11与氟嘧啶类药物联合应用二线治疗进展期及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83.
埃布斯坦综合征合并预激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为了提高手术疗效 ,总结埃布斯坦综合征 (Ebstein syndrome)合并预激综合征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11例患者均有埃布斯坦综合征及严重三尖瓣关闭不全 ,合并 A型预激综合征 4例 ,B型 7例。术中电生理标测显示 11例中有 12条附加旁道 ,右心室游离壁 6例 ,左心室游离壁 3例 ,后间隔 1例 ,后间隔和右心室游离壁双旁道 1例。所有患者的房室附加旁道均在体外循环下被成功地手术切割 ;埃布斯坦综合征按 Danielson方法行成形术 9例 ,三尖瓣置换术 2例。 结果 全组 11例无手术后早、晚期死亡 ;术后随访 4个月~ 6年 ,平均随访 3.4± 1.3年 ,无预激综合征复发 ,2例有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 级 9例 , 级 2例。 结论 手术治疗埃布斯坦综合征合并预激综合征 ,可同时纠正埃布斯坦综合征伴三尖瓣关闭不全和预激综合征 ,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动态观察二尖瓣置换术后巨大左室的几何形态学变化 ,探讨其与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间 2 7例巨大左室病人施行二尖瓣置换术后的超声心动图随访资料。结果 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引起的巨大左室主要以离心性扩大为主 ,换瓣术后左心室显著呈进行性缩小 ,至术后 2年心肌肥厚基本逆转 ,但左心室形态多半仍未能缩小至正常范围。术后 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和短轴内径缩短率的变化主要与术中保留瓣下结构和术前左室后壁厚度呈正相关 ,与左室收缩末直径 (LVDs)或容积 (ESV)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室者 ,争取尽早手术 (LVDs≤ 6 0cm或ESV≤ 15 0ml前 )以及术中保留瓣下结构 ,有利于术后左心室形态的逆转和左心收缩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5.
主动脉瓣环窄小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总结37例主动脉瓣环细小患者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的经验。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置换主动脉瓣,再置换二尖瓣,瓣膜均为机械瓣,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34例。结果 术后早期并发症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肾功能不全2例,频发性室性早搏6例,无早期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3.5年,平均1.61年,无远期死亡。结论 对需行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的主动脉瓣环细小患者,先行主动脉瓣置换可放置相对较大口径的主动脉瓣,其早期和晚期效果均较满意。  相似文献   
86.
目的:评价胸腺切除术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疗效。方法:1997年1月到2002年12月行胸腺切除术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17例,手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切除胸腺并行前纵膈脂肪清扫。疗效的评判:(1)治愈,无症状,无须药物治疗;(2)改善,症状减轻,药物减量;(3)无变化,症状和药物均无变化;(4)恶化,症状加重,药量加大,甚至死亡。结果:全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术后病理发现胸腺增生12例(70.59%),胸腺瘤3例(17.65%)。随访6个月至6年,平均(2.58±1.59)年,术后随访1年内治愈和改善的患者有76.5%,1-3年;有72.7%,3-5年有80.0%,5年以上有66.7%。结论:胸腺切除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87.
 达芬奇外科系统在心脏手术,特别是在二尖瓣重建术和冠状动脉重建术中显示出独特优势,并持续获得认可,但对其临床价值应审慎评估。达芬奇外科系统代表了微创外科技术的最新进步,心脏外科医师正在逐步采用这种技术作为复杂手术的替代方案。为了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需要开展长期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本文以应用、临床效果和局限性为重点,总结达芬奇外科系统在心脏外科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88.
IntroductionDespite improved immunosuppression,rejection still accounts for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fter heart transplantation[1].Any method that improves early detection and hence treatment of rejection is likely to lead to improved long-term survival. Serialsurveillance endomyocardial biopsies ( EMB) following card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内肌浆网Ca2+转运功能变化的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19例风心病患者(风心病组)和6例意外脑死亡者(对照组)心肌肌浆网钙泵蛋白和兰尼碱受体含量,同时采用草酸盐易化的肌浆网Ca2+摄取法测定两组心肌肌浆网的C...  相似文献   
90.
巨大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手术的围术期特点及其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巨大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围术期的病情及其处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129例巨大左心室(收缩期末直径5.04 ̄8.14cm)患者心脏前膜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或成形术(MVRP)3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34例、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DVR)64例。结果:患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83.72%);瓣膜病变以关闭不全为主;病因主要为风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