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7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金属人工关节置换术主要的并发症为假体松动,翻修中的假体周围组织由于是非肿瘤性病变,学界对其病理组织形态与临床组织不良反应相关性的关注较少。本文对假体周围组织进行全面且细致的分析,对感染病例探讨术中冷冻及常规石蜡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分析二者对临床感染诊断的提示意义。对无菌性假体周围组织进行详细的分类描述,包括:滑膜上皮、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磨损颗粒的分级半定量评估。通过各种无菌性淋巴细胞为主型血管炎评分系统对假体周围组织进行综合评分,从而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翻修术假体周围组织的评估标准化,为临床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翻修术的评价提供相关的依据。  相似文献   
62.
丁宜  孙曾拯 《医药导报》1996,15(2):74-74
1995年7月至8月,我科应用广西融安宝华企业有限公司宝华制药厂的纯中药外用制剂益肤乐治疗湿疹,瘙痒性皮肤病103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门诊随机病人,103例中,夏季皮炎45例,隐翅虫皮炎10例,痒疹29例,外阻皮炎10例,湿疹4例,股癣5例。男33例,女70例,年龄6~74y。  相似文献   
63.
患者男性,50岁。有4年右手食指指甲营养不良病史,逐渐发展成凹槽裂开,指甲变暗并一片片的剥脱。开始诊为真菌感染,但刮除物中未发现微生物。在本例报告前6个月,X线片示手指内有一膨大的包块,使食指末端指关节扭曲、变形。其他部位无病变。当时临床考虑有如下可能:①肉芽肿钙化;②骨化性肌炎;③近皮质的软骨瘤;④慢性感染的继发钙化;⑤奇异的骨旁骨软骨瘤样增殖;⑥甲下的外生骨疣;⑦滑膜软骨瘤病;⑧纤维骨性假瘤;⑨转移癌;(10)软组织骨肉瘤;(11)软骨肉瘤。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肢体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前后髓腔MRIT1像上信号的变化。方法回顾研究58例肢体骨肉瘤,将新辅助化疗前后髓腔的MRI T1像进行对比,记录化疗前患者的MRI T1像肿瘤与正常髓腔是否有清晰边界,化疗后分界是否仍清晰,不清晰出现的比例及信号变化。部分患者进行了双侧肢体 MRI检查,对比双侧MRI信号的异同。获得瘤段截除标本后,对化疗后出现信号改变的部位进行病理取材,研究这种信号改变的组织学构成。结果髓腔MRIT1信号形态可分为清晰、连续弥漫、间断岛状、间断弥漫4种,58例患者入院MRI上均为清晰的髓腔分界。化疗后MRI边界清晰22例,占37.9%,36例为化疗前MRI清晰而化疗后变为不清晰,占62.1%。其中连续弥漫20例,占34.5%;间断岛状4例,占6.9%;间断弥漫12例,占20.7%。9例化疗后 MRI 可显示双侧股骨,健侧股骨髓腔内也出现了与患侧股骨类似的斑片状弥漫信号。对33例MRIT1加权像上显示异常的区域进行取材,组织学显示为增生的骨髓造血细胞,无肿瘤细胞。结论新辅助化疗前后MRI T1像上显示的骨肉瘤髓内异常信号范围可发生变化,部分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出现瘤旁异常信号,对于这些肿瘤外的、形态上呈岛状及弥漫斑片状的异常信号,如在 MRI T1像上较脂肪信号低,较骨骼肌信号高,临床上要考虑到有可能发生了骨髓逆转换,是骨髓的正常变化,不能将这种增生骨髓误认为肿瘤的进展而造成截骨长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单中心107例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临床、影像学、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 107例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中男性65例,女性42例,其中70例普通血管瘤,19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3例血管肉瘤,2例Kaposi型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上皮样血管瘤,1例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Gorhams病。患者年龄3~80岁(平均39岁),接近50%血管源性肿瘤位于中轴骨及骨盆,18例为多发。影像学表现以溶骨性改变为主,可以伴不同程度的周围硬化。普通血管瘤由于形态学特点可以直接诊断,部分非普通血管瘤病例需做免疫组化证实。92%病例CD31呈阳性(33/36)和83%病例CD34呈阳性(30/36)。结论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在中国人群中发病率与西方国家相似,血管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和血管肉瘤是其主要亚型。结合影像学和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有利于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诊断。  相似文献   
66.
目的对比分析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性肿瘤(liposclerosing myxofibrous tumor,LSMFT)与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6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病理科存档的41例LSMFT及156例FD标本,对比分析两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41例LSMFT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男女比为1. 2∶1;年龄6~74岁,平均(42. 5±13. 6)岁。156例FD中男性92例,女性64例,男女比为1. 4∶1。年龄4~65岁,平均(25. 1±14. 0)岁。LSMFT患者发病年龄明显年长于FD患者,≥40岁患者LSMFT所占比例高于FD(61%vs 18%,P 0. 001),LSMFT发病部位更多见于股骨颈或粗隆间(P 0. 001)。LSMFT中黏液纤维样区、不规则钙化物、Paget样骨、脂肪组织、泡沫样组织细胞聚集区、囊变等6种组织形态特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FD (P 0. 05)。LSMFT组和FD组中≥40岁和40岁年龄组中9种组织形态特征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LSMFT有区别于FD的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病变来认识,有助于对其疾病本身特点及生物学行为的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7.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合并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2004-2015年收治的骨髓瘤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我院近11年资料完整的胸腔积液患者共3 590例,其中MM患者348例,MM合并胸腔积液者34例,占MM患者的9.8%.仅2例骨髓瘤性胸腔积液(myelomatous pleural effusion,MPE),此2例MPE均经流式细胞学检查确诊.1例为女性,首发临床表现为胸腔积液,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不分泌型Ⅲ期A型(DS分期),不分泌性Ⅰ期(ISS分期).1例为男性,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IgA-κⅢ期A(DS分期),Ⅱ期(ISS分期).结论 MPE的检出率很低.MPE为黄色渗出液,性状及理化指标缺乏特征.受骨髓瘤细胞浸润的胸壁可见多个黄色结节,结节有分叶且血供丰富.胸腔积液常规细胞病理学检查敏感性低,流式细胞学检查技术对于MPE的检测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高的优点,建议推广应用于胸腔积液的检查.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发生于脊柱少见部位的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01年12月至2013年10月发生于颈、胸、腰椎的6例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以及接受外科治疗的情况。结果 6例脊索瘤的发生部位:腰椎3例,颈椎2例,胸椎1例。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时间平均38.7个月(12~45个月)。术后复发2例,均为囊内切除边界。1例全身多发转移,术后5个月死亡。病理组织学检查均表现为脊索瘤经典型形态:肿瘤细胞片状分布或呈条索状和散在分布于丰富的黏液性间质中,肿瘤细胞主要由含空泡的液滴样细胞和嗜酸性星形细胞构成。结论 颈、胸、腰椎脊索瘤罕见,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容易漏诊或误诊,需结合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诊断,囊内切除后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尤因肉瘤新辅助化疗后肿瘤治疗反应的病理组织学评估方法。方法对21例尤因肉瘤新辅助化疗后的大体标本进行规范化取材并行HE染色,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特征,进行治疗反应评估,并复习文献。结果 21例尤因肉瘤中,女性8例,男性13例,年龄5~35岁,平均16岁。股骨7例,胫骨4例,肱骨1例,腓骨2例,桡骨1例,肩胛骨1例,髂骨3例,耻骨1例,骶骨1例。镜下出血、坏死及纤维化为化疗后最常见的组织形态,残存的肿瘤细胞呈短梭形,灶状聚集。按照Huvos分级评估治疗反应,坏死比例≥90%的16例,90%的5例。结论对尤因肉瘤新辅助化疗后,大体标本的治疗反应评估需要进行规范化取材及有效的组织学评价。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单纯使用CT测量肢体骨肉瘤髓内长度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对81例肢体骨肉瘤患者髓内长度进行CT测量,其中男46例,女35例,年龄10~60岁,中位年龄15岁,肿瘤位于股骨下段45例,胫骨上段23例,肱骨上段10例,股骨上段2例,胫骨下段1例,从工作站CT上测量关节面到肿瘤边界的长度,股骨上段肿瘤测量大转子尖到肿瘤边界的长度,所有患者均接受瘤段截除术,术后测量肿瘤的病理长度,将CT和病理测量的长度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81例患者测量的CT长度与病理长度进行配对t检查,t=5.185,P<0.0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测量与病理测量误差在1cm之内的52例,准确率为64.2%,将此52例的CT长度与病理长度进行配对t检查,t=-0.51,P=0.95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29例误差超过1cm的病例CT测量均比病理测量长,平均误差110(16~262)mm,对CT异常而病理无肿瘤的那部分截除髓腔测CT值及病理组织学分析,CT值显示增强前为-28~45HU,增强后为-10~87HU,组织学分析显示CT测量超出的部分髓腔组织学为红细胞系、白细胞系及血小板系造血细胞增生,未见肿瘤细胞。结论单纯使用CT测量骨肉瘤髓腔内长度准确性欠佳,不能区分肿瘤与增生骨髓,需要综合其他影像方式来判断骨肉瘤髓内长度以指导保肢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