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医药卫生   210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胸苷激酶基因治疗脑胶质瘤25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报告25例脑胶质细胞瘤用含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生产细胞(pLTKcSN/VPC)注入和羟甲基无环鸟苷(GCV)全身给药治疗脑胶质瘤2~5年随访观察(失访1例)的结果,并拟申请Ⅱ期临床试验。方法 选择大脑半球侧脑室外区确诊为脑胶质瘤的病例,在直视或显微镜下行全切除或大部分切除术,残腔周围脑组织内每隔1cm、深1.5cm用微量注射泵注入预制的基因工程细胞,10~14d后开始每天2次静脉内滴入GCV5mg·kg-1·12h-1,共14d,术后4~5周按常规给予化疗药物氯乙环已亚硝脲(CCNU)和(或)表鬼臼毒噻吩糖苷(VM26)。同时,与我院以往病情相近的经常规治疗的30例恶性胶质瘤(间变型29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例)的生存率相比较。结果25例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在22个月以前,基因治疗组的情况均优于手术加化疗(ACCNU和VM26)的常规治疗组。基因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70±93.17)d,12个月的生存率为0.6,18个月为0.35;常规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95±93.15)d,12个月的生存率为0.5,18个月为0.33。1例间变型少突胶质瘤患者至今已正常生活60.3个月;1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患者已正常生活25个月,尚未见再发征象;另有1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在2年时MRI才见有肿瘤扩增(47.9个月后失访);4例星形细胞瘤术  相似文献   
82.
眼眶是由神经、血管、肌肉、韧带以及骨性结构组成的非常复杂的组织,开口于面部,与外界联系,并且对大脑提供双眼视觉信息。神经和血管通过视神经管和眶上裂进出眶,部分被总腱环所包绕,眼直肌起源于总腱环。进眼眶的手术入路从前方可以通过面部和球结膜或者通过眼眶的任何一侧壁,以及可以从颅内进入眼眶。最常用的神经外科手术入路是直接通过眶上壁和眶外侧壁到位于眶内深部接近眶尖,或包裹视神经管、眶上裂以及邻近区域的病变。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硬膜严密缝合对听神经瘤术后脑脊液切口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听神经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严密缝合组(n=212)采用水密缝合,对照组(n=24)采用敞开或非严密缝合。结果硬膜严密缝合组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为2.8%(6/212),对照组发生率为12.5%(3/24),但两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结论听神经瘤术后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低可能与严密缝合有关,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淀粉酶监测对中毒病人病情评估及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11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根据血清淀粉酶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组:正常淀粉酶组(A,n=78)、中度增高淀粉酶组(B,n=25)和高淀粉酶组(C,n=13),对比分析三组病人的白细胞升高率,低血压、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治愈率及病死率。结果:11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38例血清淀粉酶升高,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为32.8%。A、B、C三组并发症(白细胞升高、低血压、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发生率呈递增态势;A组死亡率为1.3%,B组死亡率为12.0%,C组死亡率为53.8%。结论:血清淀粉酶水平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呈平行关系。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时应重视对血清淀粉酶的监测,以及时发现和治疗危重病例,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5.
86.
鞍区显微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很多学者对鞍区的应用解剖学进行了研究,大大提高了鞍区肿瘤的手术成功率和肿瘤全切率。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1蝶鞍及其骨化结构蝶鞍在蝶骨体的上面,位于颅中窝的正中部;前是蝶骨平台、鞍结节,其间的沟为交叉沟,交叉沟向两侧连至短管状的视神经管通眶。蝶骨体中部有3对向外侧的突起,分别为前、中、后床突。前床突最靠前,中床突位于鞍结节下方约1~2mm,75%的人可辨认[1]。后床突则是鞍背的外上缘。前、中、后床突间常有韧带或骨性结构连结,在手术中,骨性结构给磨除前床突带来困难。Tooru[2]对50个尸…  相似文献   
87.
颈髓室管膜瘤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室管膜瘤是脊髓最常见的胶质瘤,起源于脊髓中央管室管膜细胞,在中央管内向脊髓上下生长,占脊髓髓内肿瘤的第一位[1].现将上海长征医院1992-2006年收治的62例颈髓室管膜瘤的有关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8.
目的: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7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和显微手术疗效。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本组Ⅰ级切除59例,占81.95%;Ⅱ级切除13例,占18.05%,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9.3年,无肿瘤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能有效地防止或减轻矢状窦,中央沟静脉及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明显地提高了肿瘤的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89.
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七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院自1980年至1994年收治中枢神经系作者单位:200003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统恶性淋巴瘤7例,其中5例发生在颅内,2例发生在椎管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6例,女1例,年龄13~61岁。病程7天至3.5个月,...  相似文献   
90.
椎管内畸胎瘤5例报告梁玉敏,卢亦成,杨中坚,张光霁,丁学华,白如林,朱诚我院1978年1月至1994年12月手术治疗椎管内畸胎瘤5例,占同期椎管内肿瘤258例的2%,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20~30岁,平均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