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医药卫生   210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脑膜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桥小脑角(CPA)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8l例CPA脑膜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和疗效。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40例(49.4%),Ⅱ级切除29例(35.8%),Ⅲ级切除12例(14.8%);手术死亡1例。随访3~135个月,平均89个月,复发4例(6.15%)。结论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妥善处理和保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及脑干,能较理想地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和减少对肿瘤周围神经功能的影响,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听神经瘤乙状窦后入路骨瓣成形术。方法采用改良C形切口,肌肉分层切开,参考星点、顶切迹、乳突沟等解剖标志,在横窦、乙状窦、两窦交界处电钻钻孔后骨瓣开颅,结合关颅时骨瓣复位,严密缝合硬膜,分层缝合肌肉,皮下连续缝合,皮肤皮内缝合等技术,行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45例。结果全部病例成功完成骨瓣开颅,未发生静脉窦或者硬膜严重损伤,关颅时颅骨完全复位,硬膜、肌肉、皮肤缝合严密。结论采用该方法行骨瓣成形术,静脉窦定位方法准确、简便,结合其他手术技巧,行乙状窦后入路安全、快捷。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枕下乙状窦后人路骨瓣开颅和复位,后颅窝深部肌群分层切开、缝合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 方法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应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深部肌群分层切开缝合术治疗40例桥脑小脑角区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骨瓣开颅均顺利完成,手术视野良好,平均用时40~70min;2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积液,无脑脊液漏发生,多数患者数后第6天头部即可自由活动.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深部肌群分层缝合技术安全、快捷,可降低术后脑脊液漏、假性脑膨出的发生,并可使头部早期恢复自由活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数字化钛网在颅骨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手术技巧。方法选择颅脑损伤及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骨缺损患者43例,通过数字化钛网将硬脑膜行间断悬吊缝合,颞肌肌瓣应在数字化钛网外缝合后固定。结果采用钛合金网修补颅骨缺损43例,术后头痛、头晕不同程度改善17例,消失6例。颅骨缺损出现明显头皮凹陷12例患者,术后原缺损侧与健侧成形对称。随访3~12个月,无1例出现钛网钛钉松动移位、外露,无远期并发症。结论数字化钛网应用于颅骨成形术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率对丘脑恶性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在MRI的指导下将后装管置入肿瘤中央轴,用铱192进行后装治疗.每次剂量为1~10Gy共5~30次,每天1~2次.放疗中用MRI监控进行动态放疗.共治疗并随访17个病人,年龄6~62岁.结果所有病例的治疗均获成功.12个(70%,12/17)病人死亡,平均生存期为19.5月(4~85月).其死亡原因为局部复发5例(42%,5/12),恶性放疗水肿6例(50%,6/12),其它原因1例(8%,1/12).5个(30%)病人放疗13~71个月仍未见肿瘤复发,在MRI上未见肿瘤存在征像.结论丘脑胶质瘤的高剂量率间质内放疗有较好的效果,放疗后的病人瘤周水肿对病人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总结脑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1例脑桥小脑角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显微手术疗效。结果: 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本组Ⅰ级切除21例,占41.17%,Ⅱ级切除24例,占49.11%,Ⅲ级切除6例,占11.76%,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9年7个月,平均6.3年,复发3例,占5.88%,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和减少对肿瘤周围神经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影响脑肿瘤间质内放射治疗疗效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提高深部脑肿瘤间质放射治疗效果,寻找影响疗效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136例内放射治疗脑深部肿瘤的病例。结果:全部病人均得到随访,时间为10-69个月。全组136例中,其中109便为胶质瘤,48例死亡,死亡率为44.03%,死亡病例中胶质瘤1级6例,Ⅱ级18例,多形胶质母细胞瘤24例,转移瘤14例中,存活1年以内者2例,2年以内者9例,3年以内者3例,其余性质肿瘤患者均存活,结论:安施源  相似文献   
109.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rocess of tumor response to 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 of intracranial germinomas during and immediately after the therapy. Methods: Fractionated brachytherapy using ^192 Ir was used in 13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germinomas. The average age at diagnosis was 14.3 years (range 5 - 27 years). The frequency of fractionation had been increased stepwise from 3 fractionations within 5 d in the past to 26 - 30 fractionations in 15 - 20 d at present. Results: Of 9 pineal tumors, the average reduction of tumor volume was 73.2% at a cumulated radiation dose of 20 Gy and 85.3% at 30 Gy, respectively. In 4 cases of basal ganglia and thalamus areas tumors, the reduction of tumor volume was from an average 56.1% at a cumulated radiation dose of 30 Gy to 75.2 % at the end of therapy. That intratumoral hemorrhage was absorbed quickly accompanying tumor regression was demonstrated in all but one patient; 6 patients died; 7 patients were still in follow-up without any evidence of tumor recurrence. Conclusion: 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 could be given as the first optional therapy for intracranial germinomas. The histological diagnosis of germinomas can be verified by stereotactic biopsy simultaneously. Germinoma is one of the sensitive tumors to 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 The radiation injury to surrounding brain tissue could be reduced by using a conformal dynamic brachytherapy.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颈髓髓内肿瘤手术治疗及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状况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65例颈髓髓内肿瘤患者资料。应用McCormick分级系统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状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术后神经功能状况的预后因素。结果 术中采用全椎板切除暴露61例,单侧多节段椎板间开窗(Unilateral Multilevel Interlaminar Fenestration, UMIF)4例。肿瘤全切48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13例。术后临床症状好转42例,维持术前14例,加重9例。其中疼痛缓解率最高(82.4%),其次为括约肌功能障碍(68.8%),感觉障碍缓解率最低(39.6%)。根据McCormick评分标准,术后神经功能好转18例(27.7%),维持术前水平39例(60%),8例(12.3%)患者神经功能恶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良好的术前神经功能状态(OR=19.87,95% CI=4.10-96.23,P=0.000)和手术全切(OR=7.40,95% CI=1.34-40.95,P=0.022)是术后神经功能状况的保护因素。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是颈髓髓内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术后患者大都预后良好。术前神经功能状态及手术切除范围与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