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0篇
政治法律   12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人民代表,如果对他们作一个比喻,最为贴切的,可称作钢印。这是因为,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你想,权力运作的敲定,不是钢印是什么?  相似文献   
62.
河北省的"腐败教父"程维高真哏。 群众揭发了他那么多年未伤及他一根 毫毛,揭发者却进了班房。可是,时候一 到,说拿下他就呼啦啦大厦顷刻倾倒! 所以说,程维高是一个很值得关注、思 考、解剖、研究的人物。浪费了这个反面 教材,将是件令人可惜甚至后悔的事 情。 思考研究程维高,有一个不可逾越 的问题是: 程维高的事儿结了么? 我问一个朋友。朋友笑话我:程维 高的问题和处分都在报纸上公布了,怎 么还提结不结的问题?你是不是还没睡 醒在说梦话? 可我总觉得程维高的事儿有点玄乎。 这至少有三个问题: 一,程维高的事儿,是一种典型的  相似文献   
63.
什么是节?节,就是有特定主题的纪念、庆贺、祭祝的非常日期。就此来说,节日有如下属性:节日是文化,过节就是传承文化;节日是传统,过节就是体验传统;节日是特色,如春节吃团圆饭、大拜年,中秋赏明日、吃月饼……过节就是品味特色;节日还是创造,一代代地深化主题、丰富内容,过节就是参与创造;更重要的,不少节日是亲和,大到社会和谐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64.
愤怒出诗人。激情造就音乐家。在日寇侵华的年代,同仇敌忾使中国的一批诗人和音乐家走到了一起,创作出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不乏优秀之作,成了抗战名歌甚至音乐经典,载入了中国的史册。这些抗战名歌是怎样诞生的?有些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已经为人们所熟知。但是,更多的却是鲜为人知。《救国军歌》———中国抗日救亡第一歌枪口对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我们是铁的队伍,我们是铁的心,维护中华民族,永作自由人!……称这首《救国军歌》为中国抗日救亡第一歌,是因为它是整个抗日战争当中舞台下群众演唱最多…  相似文献   
65.
有一首歌《常回家看看》,曾经出现在一次春节联欢晚会上,并在群众中传唱开来 《常回家看看》讲述的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给家里涮涮筷子洗洗碗,给老爸捶捶脊梁揉揉肩…… 其实,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更应当常回家看看。 提出这样的观点,有什么根据么? 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  相似文献   
66.
我不知道有什么样的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 ,或者需要什么样的硬件和软件 ,反正“国际大都市”这个词儿 ,在当今的中国很是时髦起来。建设这种“国际大都市”,一些地方也特别卖力气 ,下本钱。据新闻媒体公布的一个资料显示 ,上海为了建成“国际大都市” ,10年来已经投入了7150亿元!至于北京 ,恐怕就更大了。据说 ,有的地方为了达到“国际大都市” ,县城的街道两旁都要盖城楼墙!建设“国际大都市” ,并没有错。世界上的发达国家 ,都有一些“国际大都市”。当然 ,这还是非绝对标准或者相对标准意义上的跟着感觉走的认识。但是 ,如果一些…  相似文献   
67.
有一个检察院.一次就挑选了三位法学家当兼职的检察官。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选拔法学家当检察官.这是好事呀.这是改革呀,你怎么又和做秀扯在一起了呢?我说.你别着急,听我细细道来。法学家当检察官,一般意义上来说,是改革,是实现邓小平提出的干部“四化”。我之所以把这次法学家当检察官行动和做秀联系在一起,是基于以下几个理由——也就是这次法学家当检察官的几个“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68.
和谐——和谐自然、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思想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观念、优秀的思想观念。它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69.
孙焕英 《民主》2007,(11):38-38
世界级数学大师陈省身创办了美国数学科学研究所,并获得了数学的世界顶尖奖沃尔夫奖。他把获得的不菲奖金贡献给了祖国,创办了南开数学研究所。如今这个研究所已经初露锋芒,培养出了一批数学新人,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70.
政府和官员向市民和公众道歉,现在已经屡见不鲜。相对于以前政府官员在突发灾难、特大事故发生后的“默默无闻”,现在能勇于直面工作中的失误、错误,的确是一大进步。但是,如果工作频繁出错,频繁道歉,甚至把道歉当时尚,道歉也就成了一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作秀”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