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63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脊髓灰质炎疫苗基础成功率和抗体水平。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个乡镇街道作为调查点,选择符合条件的47例儿童,采用微量中和实验法测定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中和抗体≥1∶4判断阳性。结果47例儿童的脊灰Ⅰ型、Ⅲ型抗体阳性率均为100%,脊灰病毒中和抗体平均滴度分别为Ⅰ型1∶512(1∶512~1∶1024)、Ⅲ型1∶512(1∶512~1∶1024)。Ⅰ型和Ⅲ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调查点、男女和是否及时接种的Ⅰ型、Ⅲ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平均滴度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入bOPV后IPV-b OPV序贯免疫程序的基础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2.
本文根据1988年川东片区生理首届统考试题在川东片区各校考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该题的题型、难度及优缺点作了具体讨论,以促进教改。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评价“第一反应人”培训对衡阳市某高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态度及行为的教学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衡阳市某高校作为研究现场,对该校2016年夏季学期报名选修《常见家庭急救护理》课程的大学生进行培训。培训前后均以相同知识点的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培训前后,该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CPR、急救四项技术、中毒等急救知识应答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培训后大学生对各项急救知识的学习兴趣,急救行为意愿均有明显提高。结论“第一反应人”培训能不同程度改善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急救知识、态度与行为。  相似文献   
84.
张斌  黄蓉  熊洪平  刘奕 《新中医》2019,51(8):187-189
目的:观察消痤方治疗对寻常型痤疮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及免疫状态改变的影响,应用热扫描成像图(TTM)寻找寻常型痤疮患者全身不同部位热效应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0例寻常型痤疮患者服用消痤方前及服用6周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采用TTM检测100例寻常型痤疮患者服用消痤方治疗前后局部皮损平均温度,采用TTM对随机选出的7例寻常型痤疮患者服用消痤方后进行靶向动态扫描。结果:治疗后,患者的CD3~+、CD4~+T细胞数量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前后CD8~+T细胞数量及CD4~+/CD8~+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患者的前额、面部、上胸部和上背部皮损区温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患者的各个皮损区热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性下降,前额、面部、上胸部、上背部皮损区不同时段热值均高于其他区位。结论:消痤方治疗寻常型痤疮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状态,降低患者皮损区平均热值。  相似文献   
85.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因免疫功能异常介导的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缺陷而引起的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临床综合征[1]。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感染、出血和贫血。可分为急性再障(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和慢性再障(chronic aplastic anemia,CAA),而CAA的发病率为0. 60/10万人口。本文现将近年来CAA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情况综述如下。1中医药治疗中医学虽无慢性再障的相关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体征、病程等,可将其归属于"血劳""髓劳""血枯""髓枯"等范畴[2]。肾生髓藏精,精化血,血为气之母,髓精血气互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母血、脐血血清中TNF-α、IL-6、IL-17表达水平在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chorioamnionitis,CS)及PROM新生儿围产期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51例因胎膜早破至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孕妇为PROM组,同期20例正常分娩孕妇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母血、脐血血清TNF-α、IL-6、IL-17水平.再次将PROM组分为PROM无CS组和PROM合并CS组,PROM无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组(A1)和PROM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组(A2);比较母血、脐血中3项指标在不同分组中的表达水平,ROC曲线分析三项指标预测胎膜早破母儿感染相关不良妊娠结局的价值.结果(1)PROM合并CS组母血、脐血血清TNF-α、IL-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PROM无CS组和对照组(P<0.05);PROM无CS组母血TNF-α、脐血IL-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A2组母血、脐血血清TNF-α、IL-6和IL-17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A1组和对照组(P<0.05);A1组母血TNF-α、脐血IL-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母血、脐血血清TNF-α、IL-6、IL-17表达水平互呈显著正相关(P<0.001);(4)诊断PROM合并CS时,单项检测母血TNF-α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0.763),母血TNF-α的AUC高于脐血TNF-α(0.614)(P<0.05);联合母血+脐血TNF-α+IL-64项指标诊断PROM合并CS的AUC(0.820)显著高于脐血TNF-α单项指标的AUC值(0.614)(P<0.05);(5)诊断PROM新生儿围产期感染时,单项检测时母血中IL-6的AUC最大(0.800),脐血中IL-17的AUC最大(0.829),脐血IL-17的AUC高于母血IL-17(0.735)(P<0.05);联合脐血IL-6+IL-172项指标或联合脐血TNF-α+IL-6+IL-173项指标诊断PROM发生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的诊断效果较好(AUC:0.863、0.866).结论 母血、脐血TNF-α、IL-6、IL-17是预测PROM母儿感染相关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效果较好.临床工作中若考虑脐血检测的局限性,仅检测母血以上细因子也有较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
黄蓉  陈杭菊  魏雯  陈彤  涂梅 《北京医学》2021,43(7):671-675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致高血糖的疗效及胰岛素的剂量调整.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呼吸科、血液风湿科收治的34例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d,共5d)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以会诊形式根据自愿原则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观察组,18例)及三短一长胰岛素治疗组(对照组,16例),观察组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对照组采用三餐门冬胰岛素+早餐前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对比两组糖皮质激素治疗5d期间三餐餐前及餐后2h、夜间22:00、夜间3:00的血糖达标率、低血糖发生率,两组糖皮质激素使用前后胰岛素用量及观察组基础率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除早餐后2h血糖外,观察组早餐前、中餐前、中餐后2h血糖、晚餐前、晚餐后2h血糖及夜间血糖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55.56%比40.00%、52.22%比28.75%、48.89%比32.50%、57.78%比37.50%、55.56%比30.00%、66.67%比46.25%、75.56%比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总达标率为59.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仅在夜间至早餐前时段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0.83%,对照组为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使用激素前比较,观察组全天胰岛素用量增加37.73%,基础量增加42.49%,对照组全天胰岛素用量增加30.48%,基础量增加40.54%,两组中、晚餐前的胰岛素用量增加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观察组胰岛素用量平均增加0.30 U/kg、12:00-0:00时段的基础率增加达52.86%,夜间0:00-3:00增加38.10%.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糖皮质激素致高血糖,不增加低血糖的风险;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胰岛素用量明显增加,胰岛素泵可实现灵活、多段的基础率调整.  相似文献   
88.
本实验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放射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系,初步探讨多西紫杉醇对TPC-1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及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分析胰腺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特点,为中医药辨治该病提供思路及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胰腺癌患者234例,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位、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刻下症等信息,运用EXCEL及SPSS软件统计分析各证候频率及有无肝转移、病位、临床分期对证候的影响,探讨胰腺癌患者证候分布规律及特点。结果 ①234例胰腺癌患者基本证候占比依次为气滞证(70.94%)、气虚证(60.26%)、血瘀证(59.83%)、血虚证(30.34%)、阴虚证(25.21%)、热毒证(16.24%)、阳虚证(15.38%)、痰湿证(13.25%);②基本证候常组合出现,其中3种证候组合(38.46%)、2种证候组合(26.07%)最为多见,多虚实夹杂;③胰腺癌常见症状(>10%)依次为腹痛、腹胀、乏力、纳差、眠差、体重下降、后背疼痛、大便干、便溏、口干、口苦、恶心;④胰腺癌肝转移较之无肝转移患者气虚证、血虚证的分布较多见(P<0.05);胰头癌患者出现热毒证的频率较胰体尾癌患者低(P<0.05),余证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的证候分布显示气虚证、血虚证在Ⅳ期患者中多见(P<0.05)。结论 胰腺癌患者以气滞证、气虚证、血瘀证、血虚证为主,多虚实夹杂,病位虽在胰腺,但与脾胃、肝关系密切,其辨治应重视扶正与调气,应以调理中焦气机、疏泄肝气与补益脾胃法为主。  相似文献   
90.
人激肽释放酶10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人激肽释放酶10(hK10)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K10基因在卵巢癌早期诊断研究中的意义。方法:①应用4 097靶基因点基因芯片对5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及5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基因表达谱分析,筛查差异表达基因。②应用RT-PCR检测32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2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及16例正常卵巢组织中hK10表达并对比分析。结果:①基因芯片筛查出差异表达基因58个,其中表达增高(上调趋势)基因30个,表达降低(下调趋势)基因28个,hK10基因为表达上调基因(Cy5/Cy3=3.031)。②hK10基因在正常卵巢及卵巢瘤组织中有弱表达(0.023±0015和0.023±0.045),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强(0.106±0.045),hK10基因在卵巢癌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及卵巢瘤组(P<0.01)。结论:基因芯片能够用于筛查卵巢癌差异表达基因;hK10基因在卵巢癌组织表达明显增强,有望成为卵巢癌的肿瘤标志物。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