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6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54篇
医药卫生   282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黄燕 《中国卫生》2014,(9):113-113
<正>据报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妇产医院等10余家北京三甲医院,都曾开设过类似可直接开药的便民门诊,然而从2012年开始,这些"便民门诊"都因政策要求、人手不足、用药安全等诸多因素,已经相继关闭。为方便部分慢性病、常见病患者能够尽快开到常年服用的药物,北京市部分医院如内科、内分泌科等慢性病人集中的科室,医院安排了可尽快开药的绿色通道。由于北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05年5月~2008年5月在我院心胸外科行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的100名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患者出院后给予系统性延续护理2年。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和护理,患者出院后给予常规出院指导。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2年发放生存质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结果实验组术后6个月和2年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项评价指标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以促进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早日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5E"康复模式对腹膜透析病人微炎症、营养状态、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病情稳定的腹膜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病人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为期6个月的5E康复模式干预,比较病人干预前后身体测量指标、营养、微炎症生化指标、残余肾功能等。[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病人的体重指数、三头肌皮肤皱褶厚度、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C-反应蛋白、每日尿量、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肾小球滤过率和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膜透析病人实施"5E"康复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人的营养不良和微炎症状态,减缓残余肾功能的衰竭速度。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对于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404例患者分别用中西医结合综合(试验组199例)和西医加中药安慰剂(对照组205例)治疗。在28d、3个月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rve functional failure,NF)、愈显率的比较,在14、21、28d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治疗后28d及3个月后随访,NF评分的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28d后愈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后愈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14、21d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的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8d,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能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NF评分、提高随访愈显率。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血透长期管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实施颈内静脉血透长期管置管术患者80例,依据引导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方式定位来进行颈内静脉血透长期管置管,观察组患者通过B超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血透长期管置管,比较分析两种不同引导方式对患者置管成功的影响效果;结果: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就能高于对照组,两组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多次穿刺成功率相比虽有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得出无统计学意义,故P>0.05;结论:通过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血透长期管置的方式可以极大地提升穿刺的效果,降低患者的痛苦,避免进行反复穿刺,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6.
目的调查甘孜县藏族成年人群不同临床类型高脂血症患者清蛋白(ALB)和总蛋白(TP)水平,探讨其与血清中肝功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集甘孜县661例藏族成年志愿者血清,测定血脂代谢指标、肝功指标和血清蛋白水平。参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进行高脂血症临床分型。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研究人群中高胆固醇血症组、高三酰甘油血症组、混合型高脂血症组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组发生例数分别为212、140、85和43例,非高脂血症组181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总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高脂血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固醇血症组、高三酰甘油血症组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组肝功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γ-GGT)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脂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三酰甘油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组血清蛋白水平与ALT、AST相关性较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为因变量,ALB,ALT和AST为自变量的回归分析显示:高胆固醇血症,TP=25.149+1.066(ALB)-0.158(ALT)+0.268(AST);混合型高脂血症,TP=28.211+1.011(ALB)-0.067(ALT)+0.176(AST);非高脂血症,TP=37.86+0.79(ALB)-0.079(ALT)+0.162(AST)。结论高脂血症中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可诱发肝功能损害,AST和ALT是影响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蛋白水平的重要指标。在甘孜县藏族成年人群中,仅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TP水平改变明显,这可能与该区藏族人群的肝功代偿能力较强有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国内首例行达芬奇机器人单孔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总结我院1例达芬奇机器人单孔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结果: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成功,于术后10天顺利出院。结论:达芬奇机器人单孔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减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8.
正孕妇,20岁,孕25周,孕1产0。因外院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心脏增大来我院就诊。既往无药物服用史,未接触化学及放射性物质,孕早期唐氏筛查及外院颈项透明层厚度测值未见异常,未行胎儿染色体检查。超声检查:胎儿腹腔脏器及腹部血管位置正常,胎儿心脏位于左侧胸腔,心尖朝左,心轴明显左偏,心胸比例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母乳口腔运动联合母亲声音刺激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母乳口腔运动联合母亲声音刺激的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口腔运动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早产儿在干预开始时、干预1周和干预2周后的口腔运动功能评分情况,以及在干预过程中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口腔感染情况。[结果]干预1周和2周后,试验组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的正常形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失调形态和障碍形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早产儿呕吐、腹胀、口腔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乳口腔运动联合母亲声音刺激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有积极的意义,可提高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改善喂养不耐受及口腔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80.
目的 了解监护人重视的首个儿童孤独症异常特征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对就诊时间的影响。方法 2012年9月至2014年4月使用自拟《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及相关因素》问卷,选取就诊于武汉、海口、柳州和长沙市儿童孤独症康复机构5岁以下孤独症患儿主要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5名孤独症患儿男童占85.54%(355人),女童占14.46%(60人),男女性别比为5.9:1;引起监护人重视的首个异常特征出现概率前3位的是语言发育不良、不理人或缺乏与他人交往和重复、怪异或固定动作,分别占20.72%、18.55%和14.94%;首个异常特征出现时间的M值为8~28个月,不同异常特征引起监护人重视的时间不同(χ2=46.64,P<0.000 1);监护人年龄、文化程度、与儿童接触时间及亲密程度、家庭类型、家庭关系等与监护人重视的首个儿童孤独症异常特征无统计学关联。孤独症患儿就诊时间的M值为10.5~33个月,且不同异常特征就诊时间存在差异(χ2=46.10,P<0.000 1);90.74%的监护人延迟患儿就诊,但不同异常特征就诊延迟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46,P=0.579 6)。结论 孤独症患儿监护人重视的首个异常特征主要集中在语言交往交流障碍、社交交往交流障碍和刻板兴趣及行为3个类别,监护人文化程度、与儿童亲密程度等对引起其重视的首个异常特征无影响,监护人重视的首个异常特征对孤独症患儿引起监护人重视和就诊的时间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