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3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1.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白蛋白/C反应蛋白(Alb/CRP)对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自2019年5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25例行MHD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是否死亡将其分入死亡组(n=50)和生存组(n=75)。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终末期肾病MH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和EOS%、PLR、Alb/CRP对终末期肾病MHD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生存组EOS%、PLR、血肌酐、低密度脂蛋白低于死亡组,高密度脂蛋白、Alb/CRP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S%、PLR、Alb/CRP均为终末期肾病MH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EOS%+PLR+Alb/CRP联合检测预测终末期肾病MHD患者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高于EOS%、PLR、Alb/CRP单独检测(P<0.05)。结论 EOS%、PLR、Alb/CRP均为终末期肾病MH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且三者联合检测预测终末期肾病MHD患...  相似文献   
312.
目的分析胚芽型肾母细胞瘤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7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 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胚芽型肾母细胞瘤。男45例(60.0%), 女30例(40.0%)。诊断时平均年龄39.1(6~144)个月。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35例(46.7%)、血尿24例(32.0%)、腹痛7例(9.3%), 体检发现9例(12.0%)。所有患儿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和增强CT检查均提示肾内实性占位, 瘤内局部可见不规则增强回声。肿瘤直径≥5 cm者51例, <5 cm者24例。肿瘤体积(负荷)>1000 ml 29例, ≤1000 ml 46例。肿瘤均为单侧, 位于左侧38例(50.7%), 右侧37例(49.3%)。术前肿瘤破裂5例。患儿术前均未行化疗, 直接行一期根治性肾切除术, 其中10例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7枚;术中肿瘤破裂2例。根据美国肾母细胞瘤研究组临床分期标准, Ⅰ期30例, Ⅱ期28例, Ⅲ期15例, Ⅳ期2例;将Ⅰ、Ⅱ期定义为早期, Ⅲ、Ⅳ期定义为晚期。术后根据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OG)方...  相似文献   
313.
目的探讨序贯使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祖细胞(EPC)在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方法取8只健康Wistar大鼠进行骨髓EPC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取28只健康Wistar大鼠建立肝脏IRI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EGF+EPC组、VEGF组、EPC组及手术对照组,每组各7只;经肠系膜静脉属支注射药物:VEGF+EPC组序贯注射重组大鼠VEGF因子及EPC细胞悬液,VEGF组注射重组大鼠VEGF因子和PBS液,EPC组注射PBS液和EPC细胞悬液,手术对照组仅注射PBS液。比较4组大鼠1周存活率、肝功能、血液VEGF水平、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及病理变化情况。结果贴壁细胞CD133、CD3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率分别为90.51%、93.23%及93.41%,说明成功分离出骨髓EPC细胞。各组大鼠1周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VEGF+EPC组大鼠ALT、乳酸脱氢酶(LDH)、TBil水平显著低于VEGF组和EPC组(均P<0.01);VEGF水平显著高于VEGF组和EPC组(均P<0.01);肝组织病理检查见VEGF+EPC组肝细胞轻度水肿,肝索结构正常,未见明显炎性细胞聚集、肝细胞坏死等病理改变;肝组织中MPO水平显著低于VEGF组和EPC组(均P<0.01)。结论对肝脏IRI大鼠序贯使用VEGF及EPC,虽不能提高大鼠存活率,但能改善大鼠肝功能,减轻肝脏组织炎症,对肝脏IRI的治疗有利。  相似文献   
314.
<正>患者女,53岁。因面部暗红色斑片30年余,加重伴瘙痒1个月,于2019年4月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30余年前外出务农时外伤后左侧颊部出现一黄豆大红色斑丘疹,无痛痒感,无低热、盗汗、咳嗽及乏力等不适。患者未予诊治,后皮损逐渐增大,部分融合成片,无破溃及渗出,曾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予外用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无明显好转。1个月前患者皮损面积进一步增大,斑块浸润明显,伴瘙痒,遂至我院就诊。既往体健,否认结核病及家族性遗传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增大,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颊部可见一12 cm×6 cm暗红色浸润性斑片,皮损中央颜色略淡,毛细血管扩张明显,表面覆有少量细薄鳞屑(图1),无破溃,边界尚清,未见明显萎缩性瘢痕,触之有轻度浸润感,玻片压诊未见明显苹果酱样结节。  相似文献   
315.
目的评估光学表面成像(OSI)系统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算法在非共面放疗中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方法在治疗床不同公转角度下使用三套OSI系统对模体重复测量, 分析OSI对模体成像的精确性和稳定性。随机选取7例行单中心非共面放疗的多发脑转移瘤患者, 分析OSI用于患者成像的精确性和稳定性。稳定性定义为以0°锥形线束CT(CBCT)为"金标准", 治疗床从0°转到非零角度, 再转回0°时, 前后两次OSI测量的差值。精确性定义为OSI与CBCT(治疗床0°时)测量数据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ˉ±s描述, 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M(Q)方式描述;前者差异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后者用Kruskal-WallisH非参数检验分析。结果对于非共面, 模体和患者的平移精度分别为≤ 1.30 mm 和≤1.00 mm, 旋转精度分别为≤0.50°和≤0.60°, 平移误差均主要出现在左右和头脚方向。在稳定性方面, 模体平移和旋转的最大标准差分别为0.06 mm和0.06°, 患者平移和旋转的最大标准差分别为0.17 mm和0.19°。结论新型SRS算法虽对非共面的精度有所改善, 但仍不能满足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