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3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1.
目的研究脑梗死微栓子与粘附分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6例研究对象,通过TCD自动监测微栓子信号(MES)后分为研究组(MES≥7个/30 min)、对照组(MES介于1~6个/30 min)及空白组(未检出MES),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sICAM-1、sVCAM-1、sE-selectine水平.结果研究组sICAM-1、sVCAM-1、sE-selectin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空白组(P<0.01),且对照组sICAM-1、sVCAM-1、sE-selectine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粘附分子参与了微栓子的形成过程,两者是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时给予药物干预对防治脑梗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建立帕金森病模型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摸索提高模型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选择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组为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使用特异性的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6-OHDA)损伤一侧的黑质纹状体纤维,建立帕金森病动物模型,损伤后10d起,用阿朴吗啡可诱发大鼠向健侧旋转。结果:模型组诱发成功率达51%;病理学观察,损伤侧黑质致密部TH免疫阳性细胞、TH免疫阳性纤维严重缺失。空白对照组无旋转现象,病理学观察无异常现象。结论:用6-OHDA注射建立的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类似于人类帕金森病中晚期行为病理,制作方法科学、可靠、成功率高,可为医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3.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TCD)自动监测微栓子信号(microembolicsignal,MES),研究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的干预作用。方法:入院即时予德国DWL-Embo-dop型TCD监测MES,并对MES自动分析与计数,分为阳性、阴性两大组,两组再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组,并分别于第2,5,7,10,15,20天监测TCD。结果:入院MES阳性组中,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组20例,至第15天有19例MES消失,而对照组18例至第20天时仅有7例MES消失,两组MES消失的概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16.35,P<0.01);入院MES阴性组中,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组至第20天有13例次出现MES,而对照组至第20天有32例次出现MES,两组MES出现的概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3.08,P<0.05);疏血通注射液的抑栓作用在使用第5天即出现,于第7天达高峰,至第10,15天继续作用;但停药5d后有MES复现的现象。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微栓子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TCD栓子自动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微栓子、评估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114.
构建大鼠类似于人类帕金森病中晚期行为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帕金森病模型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摸索提高模型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选择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组为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使用特异性的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6-OHDA)损伤一侧的黑质纹状体纤维。建立帕金森病动物模型。损伤后10d起,用阿朴吗啡可诱发大鼠向健侧旋转。结果:模型组诱发成功率达51%;病理学观察,损伤侧黑质致密部TH免疫阳性细胞、TH免疫阳性纤维严重缺失。空白对照组无旋转现象,病理学观察无异常现象。结论:用6-OHDA注射建立的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类似于人类帕金森病中晚期行为病理,制作方法科学、可靠、成功率高,可为医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5.
黄志东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91-91,14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抗血小板、改善冠脉供血等常规治疗心绞痛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晚睡前半小时口服辛伐他汀20mg,12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7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发挥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6.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抗帕颗粒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 将帕金森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予美多巴治疗 ,研究组予抗帕颗粒联合美多巴治疗。两组于治疗前 ,治疗后 15d、1个月、3个月进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 (UPDRS)第 1,3 ,4分量表评分比较。结果 两组第 3分量表评分改变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研究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第 4分量表评分差异最显著 (P <0 .0 1) ,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第 1分量表改变差异不显著。结论 抗帕颗粒联合美多巴能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减轻治疗后并发症 ,对精神症状的改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7.
通心络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脑梗塞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6 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通心络治疗组 ,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 :通心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甲襞微循环及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通心络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等作用 ,能改善脑梗塞患者的微循环 ,降低血粘度  相似文献   
11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叶酸片中维生素B_6、B_(12)和叶酸含量的离子对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日本TOSHO公司的ODS-80TS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12:88,含3.88 mmol·L~(-1)四甲基溴化铵,pH 7.2),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为360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维生素B_6、B_(12)和叶酸分别在30.4~274.3 μg·mL~(-1)、0.87~2.6 μg·ml~(-1)和4.87~19.4μg·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4,0.999 4,1.00O。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RSD=0.45%),99.7%(RSD=0.84%),99.5%(RSD=0.46%)。结论:本法可同时测定复方叶酸片中维生素B_6、B_(12)和叶酸的含量,方法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119.
高效毛细管电泳及其在生物物质分析中的应用近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就影响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的因素作一简述,并对其在生物物质分析中的应用近况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0.
癫痫发作前后即刻血浆NO、ET1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NO、ET_1在癫痫发作的即时血浆浓度的变化。方法 对精神疾病符合电休克(ECT)治疗标准患者,ECT诱发癫痫发作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5分钟测定患者血浆NO、ET_1。结果癫痫发作后NO、ET_1均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 NO可能参与了癫痫的发生、扩散,ET_1在缺氧状态下体内会加速释放,更加剧了组织缺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