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医药卫生   41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脉宁对AngⅡ及LPC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超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通脉宁全方及拆方药物血清对AngⅡ及LPC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超载的影响.方法组织贴块法进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培养,应用血清药理学研究的方法,AngⅡ 10-6mol/L、LPC 10-8mol/L作为刺激因子,制备通脉宁全方、益气拆方、活血拆方药物血清.采用Fluo-3染色荧光探针标记测定钙离子荧光强度.结果通脉宁全方及拆方药物血清对AngⅡ及LPC诱导的VSMC内钙超载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且通脉宁全方组的干预作用明显优于益气拆方组及活血拆方组.结论通脉宁药物血清抑制AngⅡ及LPC诱导的VSMC增殖与部分阻断AngⅡ及LPC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途径有关,这可能是通脉宁抑制VSMC增殖的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艾麻口服液"对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bronchitis,CB)支气管TNFα、ICAM-1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CB的疗效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慢支(CB)组和慢支+艾麻口服液治疗(CB+AM)组,每组5只。大鼠CB模型通过气管内注入低剂量脂多糖制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法并结合半定量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大鼠支气管TNFα、ICAM-1蛋白、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Sham组支气管上皮细胞中可见TNFα、ICAM-1蛋白和mRNA弱阳性表达;CB组TNFα蛋白和mRNA在支气管上皮细胞、支气管周围的淋巴滤泡炎性细胞和肺泡间质炎性细胞中可见强阳性表达,ICAM-1蛋白和mRNA在CB组支气管上皮细胞中可见阳性表达。半定量图像分析显示,CB组支气管上皮细胞中TNFα、ICAM-1蛋白、mRNA表达明显强于Sham组(P<0.01),CB+AM组的表达则明显弱于CB组(P<0.05)。结论:下调CB支气管上皮细胞中TNFα、ICAM-1mRNA和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气道炎症反应是艾麻口服液治疗CB有效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63.
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通过化学缺氧法使细胞缺氧5 min,再恢复氧供应15 min,复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noxia-reoxygenation, A/R)模型。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Fluo-3负载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钙离子水平。 结果: A/R组心肌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细胞内平均钙离子荧光强度也显著强于正常组(P<0.01)。参麦注射液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小于A/R组,同时细胞内钙超载也明显轻于A/R组(P<0.01)。 结论: 参麦注射液能有效抑制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凋亡,这种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减轻细胞内Ca2+超负荷实现的。  相似文献   
64.
精制清开灵干预MCAO再灌注损伤的药效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工艺改进后的精制清开灵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拮抗作用。 方法:选取成年雄性大鼠12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病理学指标判断不同治疗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拮抗作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组织海马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含量的变化。 结果:精制清开灵减轻脑缺血大鼠再灌注损伤,核磁共振表现为病灶周边区RA值,FA值明显高于模型组,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表达多于模型组。 结论:精制清开灵具有脑神经保护作用,在有效时间窗内给予该药物的干预可能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措施,其作用与BDNF有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动态观察丹酚酸B(SalB)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NIH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酚酸B治疗组和尼莫地平对照组,复制脑缺血再灌注病理模型,并分别在脑缺血30 min再灌注0、30、60 min时测定脑组织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以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不同时点的ET,NO,PAI-1和vWF含量明显升高,而t-PA的含量降低.用丹酚酸B治疗,可调整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尤其是再灌注60 min时可显著降低ET、NO、PAI-1和vWF的含量(P<0.01或P<0.05),同时升高t-PA的含量(P<0.01).结论 丹酚酸B可能通过调整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舒缩、促凝和抗凝物质的平衡,起到减轻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脑热清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清热化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热清口服液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清热化瘀的作用。方法复制大肠杆菌内毒素性发热家兔模型,用数字温度计测量家兔的直肠温度,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活性。同时取心、肝、肺、肾组织,观察形态改变。结果脑热清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有显著的解热效应(P(0.01);脑热清可明显抑制发热家兔TNFα、TXB2的含量(P(0.05~0.01),降低PAI的活性(P(0.01),同时可提高6-keto-PGF1α的含量和t-PA的活性(P(0.01);光镜显示,脑热清可减轻发热家兔心、肝、肺、肾血管扩张充血、瘀血的病理形态改变。结论脑热清可能通过抑制致热性细胞因子释放和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达到清热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 研究桂皮醛刺激小鼠成纤维细胞瘤NIH3T3细胞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在不同时相点表达的规律,探讨桂皮醛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不同质量浓度桂皮醛对NIH3T3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羟脯氨酸(Hyp)测试法测定细胞上清中胶原水平;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桂皮醛对NIH3T3细胞bFGF、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桂皮醛作用NIH3T3细胞48 h后,细胞增殖速度和细胞上清中的胶原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桂皮醛刺激后,bFGF和TGF-β1蛋白表达增加,其中bFGF蛋白表达高峰在18 h,TGF-β1蛋白在刺激后12 h达到峰值.结论 桂皮醛可以上调内源性生长因子bFGF、TGF-β1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桂皮醛体外促进NIH3T3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以及在创伤愈合、组织修复方面发挥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中药四毒清对内毒素血症小鼠死亡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脂多糖(LPS,30 mg/kg)复制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四毒清,观察各组小鼠的死亡率,并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和IL-10含量.结果不同剂量的四毒清均能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的死亡率,最佳剂量为1000g/L.四毒清不但能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浆TNF-α的含量,而且同时升高血浆IL-10的含量.结论中药四毒清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的死亡率.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浆TNF-α含量同时升高血浆IL-10含量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9.
证候的概念及其属性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通过回顾中医证候概念及其在诊断治疗中作用的研究文献,提出证候是对四诊(望、闻、问、切)信息表达的疾病病理生理变化整体反应状态的概括,具有内实外虚、多维界面和动态时空的表现特征.证候有别于西医学中的疾病和疾病的亚型,而是一种在疾病背景下独立存在的病理生理整体反应状态,是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理论依据.证候不仅具有诊断学属性,更重要的是具有病理生理学属性和治疗学属性.证候靶位便是证候的治疗学属性的体现,即证候不仅是中药方剂的治疗目标,而且也是中药方剂的效应基础,是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的理论依据.这是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值得探索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利开灵对脑出血后大鼠体内继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Rosenberg法改良后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根据脑出血不同时点(12h、24h、48h和72h)分为4组,每个时间点再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利开灵组,观察利开灵对肠组织相应病理改变的影响,并用终点显色法检测各组血浆内毒素(LPS)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TNF-α、IL-1β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浆LPS各时点均明显升高,在48h达高峰(P<0.01);血清TNF-α、IL-1β升高,均在24h达高峰(P<0.01)。同时发现利开灵可明显改善肠组织病理形态损伤,下调血浆LPS以及血清TNF-α、IL-1β过高表达。结论:脑出血大鼠继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利开灵对其有较好的调控作用,这对改善脑出血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