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2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遮色钴铬合金桩核、氧化锆桩核、纤维桩树脂核、钴铬合金金属桩核对二氧化锆全瓷冠(Lava)颜色的影响。方法:选取因牙周炎拔除的完整上颌中切牙,在釉牙骨质界冠方2.0 mm处截冠,完善根管充填治疗和桩道预备,分别制作4种不同桩核预备体各10个,每个桩核再相应制作1个Lava二氧化锆全瓷冠,内冠厚0.5 mm,饰面瓷0.7mm。采用Minolta CM一700d分光测色仪,测试4种桩核背景下Lava锆瓷冠唇面中1/3 区域L*、a*、b*值,分别进行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的LED检验,并根据公式计算和比较色差△E。结果:4种不同桩核背景下Lava锆瓷冠的L*、a*、b*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L=136.206,PL=0.000;Fa= 3.454,Pa=0.026;Fb=6.172,Pb=0.000)。3组牙色桩核的色差则均不能为肉眼所识别(△E< 1.5),钴铬合金桩核组的色差超过临床可接受水平(△E>2)。结论:临床应用锆瓷冠(Lava)进行修复时(特别是前牙区),不建议使用金属桩核。  相似文献   
42.
目的调查珠海市7~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率,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整群抽样选取珠海市两所小学7~9岁学生,将所有第一恒磨牙有龋患的学生作为病例组,无龋患的作为对照组,开展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珠海市7~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率8.2%,女生患龋率(10.2%)比男生(6.4%)高(RR=1.65,95%CI:1.15~2.62)。病例对照研究显示进食甜食习惯是危险因素,"每周至少一次"与"从不吃"的饮食习惯相比OR=2.18(95%CI:1.00~4.87)。"每天至少一次"与"从不吃"的饮食习惯相比OR=3.78(95%CI:1.00~3.90)。第一恒磨牙患龋与吃甜食有相关性(pearson相关检验,P0.05)。结论进食甜食习惯是珠海市7~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3.
背景:淫羊藿苷作为补肾中药淫羊藿的主要有效成分,能够有效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在诱导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过程中对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的影响,阐释其可能的诱导机制.方法:运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20 mg/L淫羊藿苷作为间充质干细胞药物干预浓度,根据干预条件的不同将实验分为;空白组、经典组(加经典成骨诱导剂)、淫羊藿苷组、淫羊藿苷+经组:ELISA法检测各组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经典组、淫羊蓍苷组、淫羊藿苷+经组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值均高于空白组(P<0.05):各组第7天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值高于14,21 d(P<0.01),各组不同诱导时间骨形态发生蛋白2值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上调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量可能是淫羊藿苷诱导各组促进间充质于细胞骨向分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4.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从1985年创刊至今走过了整整20年的历程。刊物从原来用普通纸印刷的64码双月刊发展到今天的用高端铜板纸彩图随文排版80码月刊,被国内外许多重要检索机构及数据库收录的优秀期刊。本文对《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的发展情况做个简要的概述。1国际1.1根据国际检索系统的查询提示2002年和2003年我刊被下列八种国际重要检索机构列为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网站:水科学与渔业文摘》(CSA:ASF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网站:环境科学与污染管理》(CSA:ESPM)●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网站:生物…  相似文献   
45.
冠状病毒病是由冠状病毒(Coronavirus)引起的一群疾病。至2003年4月共发现18种主要冠状病毒,其中15种引起各种动物冠状病毒病,3种为人冠状病毒病。  相似文献   
46.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托烷司琼的人体血药浓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建立测定盐酸托烷司琼的人体血药浓度的方法 ,用于其血药浓度测定并进行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 -二极管阵列色谱法测定盐酸托烷司琼的血药浓度。结果 盐酸托烷司琼的校正标准曲线方程为 ^Y= - 0 0 35 7+0 0 1 7X(r=0 990 9) ,其 5 ,1 0 ,2 5 μg·L-1 3浓度的血样回收率分别为 1 0 3 2 4 % ,97 5 1 % ,1 0 4 95 % ;精密度分别 5 6 7% ,7 83% ,8 1 8% ;志愿受试者禁食口服 2 0mg盐酸托烷司琼胶囊后 ,盐酸托烷司琼的Cmax为 2 7 4 4 μg·L-1 。结论 此方法可满足测定要求 ,可用于盐酸托烷司琼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19名细胞色素氧化酶CYP2C19强代谢者和6名弱代谢者奥美拉唑及其代谢产物5-羟基奥美拉唑和奥美拉唑砜的药动学规律。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色谱法测定其中25名在po 20mg奥美拉唑胶囊后24 h内的奥美拉唑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在25名奥美拉唑药物代谢的志愿受试者中,19名是CYP2C19强代谢者(Extensive Metabolizers,EMs);6名是CYP2C19弱代谢者(Poor Metabolizers,PMs)。奥美拉唑在强代谢者和弱代谢者组平均清除率分别为(16.46±6.13)和(4.9±0.8)mL·h-1·kg-1,奥关拉唑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330.63±596.0)和(4869±1191)ng·h·mL-1;弱代谢者组的奥美拉唑的代谢动力学与强代谢者组存在显著差别,表明奥美拉唑的代谢速率与CYP2C19的表型有关系。结论 奥美拉唑羟化代谢存在着多态性。CYP2C19弱代谢者的奥关拉唑羟化代谢明显低于CYP2C19强代谢者。  相似文献   
48.
目的:通过研究景虎通脉方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及泡沫化形成的影响,探讨景虎通脉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灌胃后制备不同浓度的景虎通脉方含药血清,观察其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AW264.7)增殖的影响;观察1%景虎通脉方含药血清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RAW264.7细胞脂质沉积和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白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6(IL-6)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质沉积,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CD36与CD204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0%、5%、2.5%景虎通脉方含药血清均对RAW264.7细胞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0.5%含药血清对RAW264.7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与模型组比较,1%景虎通脉方含药血清组RAW264.7细胞胞内脂质沉积减少,细胞中IL-1β、IL-6表达明显降低(P0.01),CD36和CD204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景虎通脉方含药血清可能通过减少CD36和CD204的表达,抑制脂质的沉积和泡沫细胞的形成,减少炎症反应,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氮烯菲林(抗肿瘤药)的I期临床药代动力学。方法11名肿瘤病人,随机分成4组,分别静滴氮烯菲林100,150,200,250mg·m-2,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测定受试病人全血中的氮烯菲林及代谢产物(EDMTP-II)的浓度,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氮烯菲林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线性开放型二室模型,4个剂量组的t1/2ke为0.10~0.45h内,Cmax在0.77~3.24mg·L-1内,AUC在0.37~1.86mg·h·L-1内。结论氮烯菲林在病人体内分布及消除均较快,且在100~250mg·m-2内,Cmax及AUC与剂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50.
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稳定分离培养体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存组织工程等领域应用广泛,建立稳定的分离培养体系和统一鉴定标准尤为重要.目的:以不同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表面标志物鉴定及多向分化能力检测.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比观察,于2005-08/12在暨南大学完成.材料:SPF级3月龄SD雌性大鼠5只,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双下肢,低糖DMEM培养液冲出骨髓,分别运用全骨髓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差速贴肇原理对细胞进行纯化扩增.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加入成骨、成脂、成软骨诱导培养基,培养14d.主要观察指标: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状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成骨能力,以油红○染色鉴定成脂能力,以甲苯胺蓝染色鉴定成软骨能力.结果:与密度梯度离心法相比,全骨髓贴肇法分离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时间短,增殖快,经传代后能够纯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单一均匀,呈典型的极性漩涡状生长,不表达造血前体细胞标志抗原CD34和白细胞标志抗原CD45,表达整合索家族成员CD29和黏附分子CD44,经诱导后碱性磷酸酶染色、油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均呈阳性.结论: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可稳定获得均质性良好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效果优于密度梯度离心法.经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的细胞在形态学、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和多向分化能力方面具有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经鉴定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