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49篇
医药卫生   90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新氟喹诺酮AM—109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式:C_(15)H_(17)ClFN_3O_3 研制单位:拜耳、杏林、华纳—朗勃脱试验比较了新氟喹诺酮AM—1091(Cl—960)与红霉素、利福平和环丙沙星对189种军团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Cl—960和利福平的活性最强,Cl—960对嗜肺军团菌血清型6~8的活性高于血清型1~5。红霉素对Legionellae micdadei的活性低于Cl—960和环丙沙星。Cl—960对从患者和环境中分离出的细菌活性相同。  相似文献   
72.
<正>由于血清泌乳素(PRL)测定的临床应用,发现PRL瘤在垂体瘤中最常见,占机能性腺瘤的首位,约40%~60%。近年临床  相似文献   
73.
为进一步提高对盆腔囊性包块的诊断率,我们对经B超诊断CT复查的122例(143个)盆腔包块患者病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了对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本组年龄14岁~51岁,术前均经B超检查,对32个可疑病灶进行CT检查,采用美国GE—ProspeedAICT机扫描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骨髓非清除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白血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人类白细胞抗原完全或部分一致的亲缘供者的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进行移植,预处理采用氟达拉滨、白消安、环磷酰胺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联合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防治采用环孢素 霉酚酸酯联合方法。结果 5例患者全部移植成功,造血恢复时问分别是白细胞10.2d,血小板12.5d,无明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随访3~7个月无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 非清除性移植并发症少,疗效可靠,是治愈白血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 6例患者进行检查 ,观察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的起源部位、走行、血流方向 ,测量冠状动脉主干内径、左室射血分数 (LVEF) ,观察合并的其他心血管畸形及瓣膜反流情况 ,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4例左冠状动脉主干起源于肺动脉 ,1例左前降支起源于肺动脉 ,1例副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主要合并的心血管畸形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等。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及手术探查结果完全符合。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右冠状动脉内径和LVEF与冠状动脉造影测值间高度相关(r分别为 0 .94、0 .96、0 .89,均 P <0 .0 1) ,两种方法测值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07例CHD患者及48例对照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并记录Gensini冠脉病变积分。CAG术前取空腹血,测血清Hcy水平。结果:CHD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74,P=0.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剔除相关因素后以上相关性仍存在。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冠心病发病高危因素之一,血清Hcy水平越高,其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补肾柔肝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CHB肝纤维化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4项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同时Alb升高,以治疗组明显。治疗组患者HA、PCⅢ、LN、C-Ⅳ亦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柔肝方具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简称他汀肌病)的临床特点及骨骼肌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并行肌肉活检的9例他汀肌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9例患者均口服他汀类药物4d至4年,就诊年龄55 ~74(63 ±6)岁,其中男6例,女3例.3例出现肌痛,6例出现四肢近端为主的肌无力,3例无任何临床症状.所有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468 ~8 000 U/L).7例患者行血清肌炎抗体检查,均阴性.6例患者行肌电图检查,2例出现肌源性损害.6例患者行双侧大腿骨骼肌MRI检查,其中2例显示有部分肌群水肿及轻度脂肪化.骨骼肌活检病理主要表现:肌纤维萎缩、坏死、再生、脂肪滴增多,部分患者出现破碎蓝纤维、细胞色素c氧化酶阴性肌纤维及还原型辅酶Ⅰ四氮唑还原酶活性降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在肌纤维膜不同程度表达,补体C5b-9染色显示肌内衣、胞质以及毛细血管少量补体沉积.随访发现,多数(7例)患者停用他汀类药物或换用其他他汀类药物后,症状及CK水平改善,仅2例患者需应用免疫抑制治疗且有效.结论 本组患者中多数(7例)他汀肌病为自限性,停用他汀类药物后可自行好转,个别患者(2例)可出现免疫性坏死性肌肉病,需要应用免疫抑制治疗.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1)基因沉默对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内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分子1(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1)甲基化的影响。方法:应用靶向沉默DNMT1基因的短发卡RNA(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转染骨髓瘤细胞RPMI8226,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转染前后DNMT1基因和蛋白表达,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转染前后骨髓瘤细胞SOCS-1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结果:转染后骨髓瘤细胞DNMT1 mRNA表达水平(0.176±0.004)和蛋白表达水平(0.065±0.014)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0.956±0.033,0.415±0.02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后SOCS-1基因甲基化水平较转染前明显降低。结论:利用shRNA能靶向沉默DNMT1基因的表达,并可以有效逆转SOCS-1基因高甲基化状态。  相似文献   
80.
为探讨bcl-2、p53基因蛋白在急性白血病(AL)细胞表达水平、相互关系及对化疗药耐受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及p53蛋白阳性水平,临床及体外实验以细胞凋亡为指标观察bcl-2蛋白与AL对DNR的耐受。结果:p53和bcl-2蛋白在46例AL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217%和630%(P>005),与细胞类型、病情有关。bcl-2阳性在耐药组多于在缓解组(885%、350%,P<001)。两种蛋白均阳性的8例均不缓解,均阴性者的缓解率为11/13。1例bcl-2低表达AL细胞与DNR(10mg/L)共育后有明显的细胞凋亡,4例高表达者加大药物剂量才发生。结果提示,成人AL细胞有bcl-2和p53蛋白异常表达,且与AL类型、病情及耐药有关,联合检测基因蛋白更有助于对化疗效果的预测。克服bcl-2所致的耐药应设法下调bcl-2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