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头穴透刺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GLUT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葡萄糖载体蛋白-1(GLUT1)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头穴透刺的治疗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又分为24h、72h、168h三个小组.采用胶原酶/肝素联合注入法制备脑出血大鼠模型,给以百会透太阳穴电针治疗,各组动物在指定时间断头取脑.取血肿周围3mm范围内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测GLUT1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三个时间点均见大部分GLUT1阳性微血管形态变窄、皱缩、闭塞,越靠近病灶越严重;GLUT1表达24h先代偿性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后72h、168h失代偿性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针刺组:仅在24h时血肿周围出现了轻微的管腔狭窄.之后大部分血管表现为管腔呈圆形扩张,GLUT1在72h、168h也出现下降(P〈0.05),但明显好于模型组(P〈0.05)。结论:针刺在多时间点对GLUT1均有治疗作用,能延长治疗时间窗,减轻病变程度且早期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2.
头穴透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出血患者ET和CGRP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头穴透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结合康复训练组(A组)、康复组(B组)、西药对照组(C组)各3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和CGRP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血浆ET和CGRP含量均明显降低( P<0.01),且A组、B组与C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A组和B组比较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头穴透刺结合康复训练能调节血浆中ET和CGRP的含量,使其趋于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3.
阴阳气血配穴法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阴阳气血配穴法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临床确诊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阴阳气血配穴针刺组和常规针刺对照组,采用相应方法针刺治疗30天.结果 采用阴阳气血配穴法治疗后,患者疲劳症状积分明显减少,总有效率达93.3%,明显好于常规针刺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疗法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且根据其病机配穴的阴阳气血配穴法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
该文从古典经络循行与现代解剖生理出发,通过以中风病为主的各家头皮针选穴来归纳头皮针的各科临床应用。发现各家头皮针的选穴有一定的重复性,但特异性不明显,可分为顶前、枕后以及两颞3个大的区域。临床上应强调针刺的阶梯手法操作达到最佳临床疗效。功能核磁共振成像和大脑小世界网络等概念的引入可以帮助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头皮针个体化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25.
<正>东贵荣教授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上海市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东教授在四十余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中医经络辨证理论及针灸治疗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采撷东教授对腧穴的一些认识,以供同道参考。腧穴在《内经》中称为"节""会""气穴"等,后世医家又将其称之为"穴位""孔穴""穴道",现代教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火针为主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疱疹及周边围刺配合拔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昔洛韦片及维生素B1治疗。评定两组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止痛、止疱、结痂、痊愈时间及随访治疗1个月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9.0%和100.0%,对照组分别为34.9%和79.1%,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患者止痛、止疱、结痂及痊愈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访1个月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2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火针为主的综合疗法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可及时有效缓解疼痛,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7.
目的:应用三维运动分析技术评价"阴阳调衡运动针法"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将3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阴阳调衡运动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阴阳调衡针法加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28天采用三维运动分析技术对患者的步宽、步速、单支撑相时间及髋、膝、踝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法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2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40只,每组再随机分为6 h、24 h、3 d、7 d 4个时点。采用改良的自体动脉血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给予"百会"透"太阳"穴电针干预。通过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行为学评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NGF的阳性细胞表达,qPCR法检测NGF mRNA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点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NGF阳性细胞数增多,NGF mRNA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6 h神经行为学评分、NGF的阳性细胞数,NGF mRNA表达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24 h、3 d、7 d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NGF阳性细胞数增多,NGF mRNA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会"透"太阳"头穴透刺通过上调NGF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促进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中医早期介入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6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2)和对照组(n=32),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及MRS评分等的变化。结果:①与入组时比较,试验组在治疗后7 d NIHSS评分就明显下降(P=0.011),而对照组直到治疗后14 d其NIHSS评分才出现显著降低(P=0.034)。组间比较显示,到治疗后21 d,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与入组时比较,试验组在治疗后7 d BI就显著提高(P=0.008),而对照组直到治疗后21 d其BI才显著提高(P=0.021)。组间比较显示,在治疗后14 d、21 d、3个月、6个月时,试验组患者BI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③与入组时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不依赖(MRS评分≤3分)人数均于治疗后14 d显著增加(均P<0.05)。组间比较显示,在各时间点两组MRS评分≤3分者增加的例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能更快、更好地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安全性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0.
目的比较三步针刺法与普通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三步针刺法)与对照组(普通针刺法)各39例。两组均连续治疗6天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比较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相关性疼痛、压痛及肩关节活动功能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8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活动相关性疼痛、压痛、肩关节活动功能的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对以上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步针刺法治疗肩周炎在即刻止痛和改善关节活动度方面都优于普通针刺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