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1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构建独活寄生汤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药-靶基因-病种”生物预测模型,明确独活寄生汤作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核心靶点及作用通路。方法:首先,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的靶点预测功能收集独活寄生汤的化学成分及靶点,利用UniProt蛋白质数据库确定基因靶点简称;其次,对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疾病相关的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GeNET)、比较基因组数据库(CTD)等数据库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靶标查询;最终,综合提取中药复方与疾病的核心作用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平台和Cytoscape软件的拓扑分析功能,获取“方药-靶基因-病种”的关系网络,使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以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确定独活寄生汤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核心靶点与关键通路。结果:筛选出独活寄生汤202个有效化学成分,276个潜在基因靶点,其中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共同靶点基因88个。PPI网络分析发现AKT1、IL6、JUN、MAPK、VEGFA、IL1B是独活寄生汤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明确了107个富集条目,主要涉及蛋白酶的激活、细胞因子的结合、DNA结合转录与RNA聚合酶Ⅱ特异性的富集形态;KEGG通路注释及富集分析筛选出了153条与独活寄生汤相关的蛋白通路,差异蛋白表达靠前的通路包括慢性炎症作用通路IL-17、促炎通路TNF及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等。结论:独活寄生汤配伍科学严谨,靶点覆盖全面,体现了中医的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的“精准治疗”的科学内涵。独活寄生汤通过多靶点、多通路作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起到抗炎症免疫反应、细胞修复的作用,后期当进一步通过从分子、动物、临床等层面,借助计算机、体内、体外的一系列技术进行验证,为临床用药组方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2.
43.
44.
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上市后再评价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评价苦碟子注射液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影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通过中央随机系统,将7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46例、对照组354例。试验组给予苦碟子注射液的基础上加用西医内科基础治疗和中医康复技术,对照组给予西医内科基础治疗加用现代康复技术,疗程为10~21 d,在第7,14,21天3个时间点上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肢体运动功能(FMI评分)。同时观察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应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发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NIHSS评分及FMI评分均呈改善趋势,且治疗第14天和第21天NIHSS和FMI评分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未发生与苦碟子注射液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苦碟子注射液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运动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苦碟子注射液在治疗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方面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患者个体特征对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操作运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5~61(52.33±2.34)岁;病程2~72(29.13±3.23)个月。应用运动捕捉技术,测量同一手法操作者向30例患者施者行坐位腰椎旋转手法的运动力学参数,包括旋扳时间、最大速度、最大加速度。对比术者左右手参数不同,分析不同个体特征对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操作运动力学参数影响。结果:坐位腰椎旋转手法运动力学参数包括旋扳时间、最大速度、最大加速度,左右手施行的坐位腰椎旋转手法的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对操作者的旋扳时间相关具有显著性(P<0.01);患者的身高对操作者的最大速度与最大加速度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左右手施行的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有相近的力学参数,因此左右手的手法操作在临床应用上并无较大区别。经过研究发现,在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操作过程中,受试者的年龄、身高等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6.
目的:以补骨脂-三七药对为例,从整合药理学角度探索补肾活血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整合药理学平台(TCMIP),收集补骨脂、三七的化学成分信息,以"osteoporosis"作为疾病关键词,得到骨质疏松症全部靶标。通过TCMIP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PPI)数据库,获得补骨脂-三七作用靶标与骨质疏松疾病靶标之间的PPI,构建药对与疾病间的关键靶标网络,基于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确定靶标基因、蛋白质分子功能、细胞内定位及其所参与的生物学反应和通路。结果:两药共有靶标34个;作用机制可能与Smad蛋白磷酸化,Smad蛋白导入细胞核和维生素D应答元件结合等生物过程有关;并与破骨细胞分化、氧化磷酸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内分泌和其他因子调节钙重吸收等生物途径有关。结论:补骨脂-三七药对参与Smad蛋白调控及其信号转导过程,可为补肾活血制剂参与调控Smad蛋白,进而影响Runt相关转录因子2等转录因子、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等信号通路,实现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47.
通过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Pub Med数据库,回顾性分析中药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Male Osteoporosis,MOP)的临床研究现状。在中药治疗MOP的临床研究文献中,使用的上市中成药包括仙灵骨葆胶囊、六味地黄丸、活血通脉胶囊,临床经验方包括密骨片、补肾壮骨冲剂、补肾活血胶囊、骨康胶囊。基于现有文献分析,补益肝肾、益气活血是中药治疗MOP的基本治则,未来临床研究应开展大样本、前瞻性、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同时应更多关注安全性与卫生经济学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48.
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序言透露的历史及蔺氏轶事,查阅相关时期历史文献,并对宜春当地历史、人文、地理及宗教初步考察研究,分析序言中涉及人物,时代背景,地理环境,发生的历史事件,并简略分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部分用药特色。序言中所说的蔺道人确有其人,他是一位僧人,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六年(约公元790年),约卒于唐宣宗大中十三年(约公元859年),掌握着丰富的医药知识,有着较为渊博的骨伤科的理论知识和治疗技术,于会昌法难时从长安来到宜春,在宜春温汤仙巩境内至少生活了12年,并传此书于后人。  相似文献   
49.
经方误用医案2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兴江  魏戌  王阶 《辽宁中医杂志》2009,(10):1788-1789
经方用之得当,则能效如桴鼓,疗宿疾起沉疴,苟用之不当,则变证蜂起,粗疏偾事。笔者曾误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误用当归四逆汤治疗颈椎脊髓内肿瘤,对此教训颇深。  相似文献   
50.
颈椎病是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手法治疗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常用方法之一,有研究表明手法治疗在改善颈椎病患者疼痛方面疗效显著,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临床对颈椎病患者脑结构及脑功能的可视化分析成为可能,从中枢角度提出的体感重塑学说成为研究颈椎病发病机制的新热点,基于中枢效应探究不同类型手法治疗颈椎病是手法研究的新方向。本文从调控大脑区域活动、改变默认模式网络、调节交感神经功能三方面阐述不同类型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中枢镇痛机制,发现手法治疗可通过加强中枢门控作用调节感觉运动整合过程的方式;或通过增强默认模式网络中感觉皮质和执行功能皮质的连接强度加快局部神经重塑,进而减弱负性记忆、情绪相关区域之间的白质纤维连接的方式;或通过调节交感神经功能,恢复脑疼痛抑制机制和中枢敏化作用的方式来达到镇痛效果。本研究总结的疼痛激活相关脑区、脑功能网络及各种生物标志物与观察指标为今后研究提供方向。未来应用基础研究应循序渐进设计研究方案,注重研究人群的广泛性,多时点观测手法疗效机制,进一步丰富手法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