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44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Rosai-Dorfman病(RDD)又称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特发性良性组织细胞增生疾病,其病因不清,可能与EBV、免疫异常有关〔1〕。我院收治1例皮下多发性RDD患者,同时累及鼻腔、咽部黏膜,发病部位之广较为少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于2011年6月~2013年12月在中国7省14家医院纳入AIS首发病人,建立研究队列。在患者入院24 h内采集静脉血样本,检验HP-IgG含量,并在发病后1年时进行随访,调查和收集不良预后信息。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HP-IgG水平和AIS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AIS患者1 150人,HP-IgG M(P25,P75)为10.14(7.39,15.05)ng/L。患者病后至1年时死亡、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以及死亡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83%、7.90%、3.72%和11.43%。应用Cox回归模型调整多因素后,以G1为比较组,G4组发生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升高,HR(95%CI)值分别为3.43(1.26~9.36)和5.45(1.57~18.90);G2组、G3组、G4组发生死亡或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升高,HR(95%CI)值分别为1.84(1.02~3.34)、2.00(1.12~3.56)和1.97(1.10~3.55);且随着HP-IgG水平升高,发生死亡、心血管死亡以及死亡或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升高(均有P<0.05)。结论 HP感染是AIS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高水平的HP-IgG能增加AIS发病1年后死亡、心血管死亡以及死亡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3.
<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医保覆盖面扩大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却节节高升。据《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统计:1993年我国心脏病发病率只有千分之十三,十五年后,也就是2008年增长到千分之十七点六。心脑血管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肥胖症的预防和诊治不够有力。由于诊断不力,有一半人自己得了高血压却不知道,更谈不上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4.
唐代诗人杜甫曾写道:"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意指酷霜严寒把身上的衣带都冻断了,手指冰凉僵直,无法把冻断的衣带再连结起来。冬季的肃杀之气透过这传神的描述,是否也丝丝地渗入您的骨子里?那么,现今面对此等严寒天气,就更加马虎不得了,因为稍不留意,那些身体上的"小毛病"就会"伙同"日趋寒冷的气候再次找上你!于是乎,姑娘们昔日光滑的小脸变得粗糙了,不  相似文献   
95.
胃黏膜损伤在我国呈多发态势,潜在危害较大。通过分析胃黏膜损伤的发生态势、干预痛点、干预困境等内容,阐述中医药应用的4个优势,列举常用食疗中药材及保护胃黏膜的药理机制,用图表直观展现其多靶点、多层次、多机制等干预特点。旨在普及中医药食疗文化,实践“治病求本”的预防理念,围绕中医药应用优势为干预胃黏膜损伤寻找新方式、新思路。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检测HBV DNA的682 331例乙型肝炎患者, 其中男性481 159例, 女性201 172例, 年龄(41.34±16.13)岁。根据HBV DNA结果分为HBV DNA阳性组(219 879例)和HBV DNA阴性组(462 452例), 收集其乙型肝炎5项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HBsAg-QN)、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和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结果及基本临床资料, 统计分析HBV DNA阴性和阳性与HBV患者的各年龄段、临床诊断以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682 331例HBV DNA检测乙型肝炎患者中, HBV DNA阳性率为32.22%(219 879/682 331)。各年龄段中以18~44岁青年人HBV DNA阳性率最高(40.34%, 128 038/317 380)。HBV DNA阳性组的<1、45~59和≥60岁患者比例低于HBV DNA阴性组, 而1~17和18~44岁患者比例高于HBV DNA阴性组(P均&...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矫正胎龄32周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干预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入住某院新生儿病区的矫正胎龄32周早产儿16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以及生理参数诱发诊断仪对其调查。结果 163例早产儿监测2 min的平均吸吮压力为(6.23±1.19)kPa,吸吮持续(35.01±8.24)s,吸吮频率为(18.60±5.68)次/min。不同体质量(矫正胎龄32周时)、是否接受口腔运动干预的早产儿,其平均吸吮压力、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体质量(矫正胎龄32周时)、非营养性吸吮时体位的早产儿,其吸吮持续时间及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吸氧状态的早产儿,其吸吮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不同体质量(矫正胎龄32周时)、是否接受口腔运动干预是平均吸吮压力、频率的影响因素(均P<0.05);不同体质量(矫正胎龄32周时)、非营养性吸吮时体位等是吸吮持续时间、频率的影响因素(均P<0.05);吸氧状态是吸吮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老年语后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例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老年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术,观察植入效果及听力言语康复情况。结果:2例患者电极完全植入,除1例出现短暂眩晕外,均无感染、面瘫及耳鸣等并发症;术后言语识别率>80%,听力及言语能力康复良好。结论:对老年语后聋患者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可获得较好的听力及言语康复效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9.
高雅  郑春燕  田丽  李芳 《北方药学》2015,(3):104-105
目的:观察双金连合剂治疗感冒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风热感冒诊断标准的18~70岁男女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一组和二组,一组给予双金连合剂治疗,二组给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退热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结论:双金连合剂治疗感冒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发热、头痛症状,退热时间和痊愈时间短,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8个家族性特发性基底节钙化(FIBGC)家系的临床特点及遗传规律。【方法】收集8个 FIBGC 家系,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运动受损组和精神症状组,绘制家系图,分析先证者及家系其他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基底节区钙化的体积,总结遗传规律。【结果】8个家系均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证者的性别比:男/女=4/4;患者的性别比:男/女=18/17,两组先证者人数构成比:运动受损/精神症状=4/4,运动受损组与精神症状组性别比(男/女)无显著性差异[(3/1)vs (1/3),P >0.05]。两组先证者的发病年龄[(43.00±3.16)岁 vs(29.50±6.95)岁]和基底节区钙化的体积[(1.526±0.679)cm3 vs(0.233±0.114)cm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特点:患者均表现为一个系统损害的症状,运动系统受损或者精神症状。以运动受损的4个家系其他成员发病的症状也以运动受损为特点,精神症状为主的4个家系仅5人有精神症状,其他成员均没有临床症状。【结论】FIBGC 临床表现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以运动受损的患者其病情严重程度与基底节区钙化病灶的大小相关,且发病年龄较晚,家系成员临床症状具有遗传性;以精神症状为主的患者其基底节区钙化病灶小,发病年龄早,家系成员临床症状遗传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