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张新慧  郎多勇  白长财  周丽  高晓娟  董琳  李明 《中草药》2014,45(14):2075-2079
目的 通过室内水培试验研究硅对不同程度盐胁迫下甘草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效应。方法 盐胁迫设置轻度(50 mmol/L)、中度(100 mmol/L)和重度(150 mmol/L)3个梯度,硅源采用K2SiO3,硅处理浓度设置0、1、2、4、6、8 mmol/L共6个梯度,共计18个处理,同时设置蒸馏水为对照(CK)。结果 轻度和中度盐胁迫下,较低浓度的硅对甘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出苗率和幼苗胚根长度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株高、根干质量、芽干质量和幼苗活力指数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的硅对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在重度盐胁迫下,较低浓度的外源硅对甘草种子发芽出苗(发芽率、出苗率、发芽指数、幼苗活力指数)及幼苗生长(胚根长度和质量、胚芽长度和质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高浓度的外源硅对甘草幼苗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硅至少直接参与了甘草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的生理生化过程,且对甘草的盐害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这种缓解作用强度因盐胁迫程度和硅浓度而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程度盐胁迫下对银柴胡根干重的影响效应及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0.3%NaCl胁迫对银柴胡生长没有显著影响,而0.4%以上NaCl胁迫显著抑制银柴胡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NaCl胁迫也明显改变银柴胡对K^+、Na^+离子的吸收和分配,具体表现为:一方面随着土壤含盐量的增加,银柴胡根和茎中K^+/N^a+均明显降低且茎中降低幅度远大于根中;另一方面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根和茎中K^+/Na^+的降低幅度将逐渐减小。总之,在轻度胁迫下,银柴胡通过自身调节未引起生长抑制,而在重度胁迫下NaCl通过引起离子毒害进而抑制银柴胡植株生长,最终导致生物量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较优的甘草质控成分(水分、总灰分、甘草苷、甘草酸)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实现快速检测。方法:基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97批甘草中水分、总灰分、甘草苷及甘草酸的含量。采用近红外光谱仪扫描其近红外光谱。采用R语言筛选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近红外定量模型。结果:水分和甘草苷近红外定量模型的最佳预处理方法为一阶导数,其中水分测试集和验证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 0和0.929 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43 2和0.203 8,甘草苷测试集和验证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 3和0.907 6,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93 9和0.128 9;总灰分近红外定量模型的最佳预处理方法为MSC,测试集和验证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6 5和0.917 7,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09 6和0.103 7;甘草酸近红外定量模型的最佳预处理方法为SNV,测试集和验证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8 1和0.915 7,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74 8和0.236 0。结论:该研究建立了较优的甘草质控成分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其模型的准确度均较高,为实现快速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比较宁夏乌拉尔甘草(以下均简称甘草)中基于指标成分含量的色谱鉴别和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光谱鉴别差异,建立快速有效鉴别宁夏野生和栽培甘草的方法。采用HPLC和紫外光谱法测定9批野生甘草和14批栽培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和总黄酮的含量并采集其近红外光谱信息。结果显示,基于指标成分定量的色谱鉴别无法有效鉴别宁夏野生和栽培甘草,近红外光谱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能够直观、快速、有效鉴别宁夏野生和栽培甘草样品,为甘草生长方式的鉴别及应用研究提供有效方法。同时,为甘草的品种、产地及规格等方面的鉴别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描述内蒙古自治区社区5类精神障碍终生患者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现况,为健康教育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不等概率抽样方法抽取内蒙古自治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共12 315名,采用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调查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间歇爆发性障碍、进食障碍等5类精神障碍及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现况,以单因素分析方法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5类精神障碍中,任何一种精神障碍终生患者咨询率为18.7%,治疗率为10.2%,患者接受非医务工作者治疗的比例最高(31.4%),其次是接受精神科或心理科医生治疗;患者中有1.1%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有2.5%的患者接受心理治疗。结论:内蒙古自治区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要广泛开展正确求医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疾病的常见表现,同时还是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如何减少和控制蛋白尿已经作为治疗肾脏疾病的主要目的之一。本病基本病因病机以肺脾肾及膀胱受损为本,外邪风寒湿入侵为标,痰阻,血瘀,湿浊相互影响,其病位非及一脏一腑一经一脉,病机非为一端的病理复杂性,运用六经辨证方法论治此类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研究我国产枸杞属7种3变种和1个培育的新品种枸杞叶中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研究枸杞叶抗氧化活性及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种枸杞叶中总黄酮含量;采用DPPH法测定各枸杞叶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采用SPSS19.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我国产枸杞属11种枸杞叶中总黄酮含量除截萼枸杞与黑果枸杞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种枸杞叶间总黄酮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种枸杞叶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不同,即其抗氧化活性不同,且其抗氧化活性与枸杞叶中总黄酮含量呈显著相关。结论我国产枸杞属叶中总黄酮存在显著差异,该差异由种的不同所引起,并最终影响枸杞叶中总黄酮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枸杞叶抗氧化活性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甘草为我国传统常用大宗中药。本文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历代本草及医药典籍中甘草的记载,对甘草名称、原植物、产地、性状、质量评价、炮制方法、药性及功效主治进行考证。考证结果发现,甘草别名较多,尤以"国老"著称。其中,霝,大苦之称揭示汉代以前甘草品种混乱,自汉代以后才达到统一。原植物形态描述及图例考证认为,古本草记载甘草均为乌拉尔甘草,不包括《中国药典》记载正品甘草的另外2个种: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产地考证发现甘草核心产区已发生变迁,从以山西为主产区变迁为今天的以西北地区(宁夏、内蒙古、甘肃、新疆)为主要产区。性状特征及质量评价考证结果认为,从古至今甘草均以外皮细紧,紫红色外皮,断面有纹理,质坚实,富粉性为佳。炮制方法考证结果显示,其炮制方法经历了多样化的历史时期,随着应用实践,只有蜜炙法得以传承。药性及功效考证认为,本草中关于其药性的记载稍有不同,其功能主治古今基本一致。本文对历代典籍中记载的甘草进行考证,考证结果认为从古至今,甘草以乌拉尔甘草常用,主产地已发生变迁,蜜炙法是甘草唯一得到传承的炮制方法,其功效主治未发生较大变化,该研究结果为甘草的深入研究、资源开发、保护及利用提供本草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淫羊藿治疗抑郁症的抗炎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探讨其抗抑郁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搜集和筛选淫羊藿的活性成分;利用PharmMapper服务器,TCMSP数据库对蛋白靶点进行预测和筛选;利用OMIM数据库,CTD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抑郁症的相关靶点以及抗炎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关键抗炎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淫羊藿"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并对网络拓扑结构分析;采用GOLD分子对接软件对活性成分与关键抗炎靶点进行结果验证。结果:筛选得到淫羊藿与抑郁症相关的12个活性成分,30个作用靶点,5个关键抗炎靶点;GO功能富集得到生物过程65个,细胞组成4个,分子功能1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41条,其中与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9个;分子对接验证淫羊藿苷与关键抗炎靶点能够形成最佳复合体。结论:揭示了淫羊藿通过抗炎靶点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网络作用于抑郁症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淫羊藿抗抑郁作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选择一种便捷实用的方法检测隐孢子虫,为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引起隐孢子虫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186份标本,每份一式两用.分别用硫酸锌离心浮聚+碘染法(硫-碘法)和甲醛-乙酯乙酸沉淀集菌+改良Ziehl-Neelsen染色法(改良法)检测隐孢子虫.[结果]硫-碘法阳性检出率为19.4%,改良法阳性检出率为44.1%.两方法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42,P〈0.01).[结论]甲醛-乙酸乙酯沉淀集菌+改良Ziehl-Neelsen染色法染色效果佳,对艾滋病人腹泻粪便中隐孢子虫的检测更敏感,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