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5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客观评价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为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 对2009年9月-12月,7个验证单位的21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治疗,每周3次,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 总体疗效:临床控制57例(27.0%),显效63例(29....  相似文献   
42.
目的 通过与自拟中药方剂"壮腰通络汤"作对比,研究综合保守疗法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6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完全随机方法分为A、B 2组各30例.分别采用腰部牵引法、腰部半导体激光照射疗法、口服"壮腰通络汤"与口服自拟中药"壮腰通络汤"治疗,2组均治疗1个疗程(3周)...  相似文献   
43.
阴阳属于中国古代的哲学范畴,张仲景成功地吸取了中国古代的哲学精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古代医学著作———《伤寒论》。阴阳理论作为支撑该书基本理论的一条主线,在文中许多条文直接以阴阳来叙述、说明,本文将《伤寒论》中有关的条文进行整理分析,分别从六经、脉诊、人体部位、阴气和阳气、人的体质等几方面论述《伤寒论》中的阴阳含义。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估针刀松解联合正脊手法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将60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刀松解+正脊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芬必得+盐酸乙哌立松治疗。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腰椎ODI评分及侧凸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ODI评分、Cobb角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VAS、ODI评分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Cobb角组间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轻中度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针刀松解联合正脊手法可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具有一定的矫正畸形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运用运动捕捉技术量化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操作,获取其运动学参数,总结手法操作的运动学特征,缩短坐位腰椎旋转手法的学习周期,为临床推广、教学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运动捕捉技术对坐位腰椎旋转手法进行动态实测,获取该手法操作过程的运动轨迹及运动学参数。结果:获得了坐位腰椎旋转手法的运动学参数参考值:旋扳时最大角度为后伸21.82°±12.04°,侧屈68.62°±26.54°,旋转63.77°±23.39°,旋扳前后角度变化为后伸6.59°±3.26°,侧屈5.00°±2.49°,旋转5.84°±3.05°,旋扳时最大角速度值为(47.57°±21.25°)/s.操作者施行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时,左、右手的运动学参数(前屈运动、旋扳时最大角度、扳动角度及旋扳最大角速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位腰椎旋转手法属于长杠杆的扳动类手法,其运动轨迹为"前屈-侧旋-后旋",整体操作具有运动幅度大的特点,而在进行旋扳发力操作时具有"高速低幅"的运动特点。左右侧坐位腰椎旋转手法的运动学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舒筋健腰丸对腰椎黄韧带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舒筋健腰丸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腰椎失稳损伤法建立大鼠黄韧带纤维化模型。造模手术后72 h开始,舒筋健腰丸组给予舒筋健腰丸1.5 g/(kg·d)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生理盐水30 ml/(kg·d)灌胃,每日1次,持续8周。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灌胃的同时,分别于造模后即刻、2周、4周和6周于原切口皮下注射5 mg/ml PBS脂质体0.5 ml和5 mg/ml氯磷酸二钠脂质体0.5 ml。采用Masson染色观察大鼠黄韧带病理学情况,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黄韧带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小鼠含生长因子样模体黏液样激素样受体(F4/8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黄韧带M2巨噬细胞标记物F4/80和TGF-β1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和舒筋健腰丸组M...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壮腰通络方延缓腰椎间盘退变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佛波酯、干扰素γ和脂多糖将THP-1细胞诱导为M1巨噬细胞,与髓核细胞建立Transwell共培养体系。首先以胎牛血清作为对照血清,采用MTT法分析不同体积分数(5%、10%、15%、20%)壮腰通络方大鼠含药血清对M1和髓核细胞活性的影响,筛选后续实验药物浓度。随后建立实验一,分为髓核细胞对照组、M1巨噬细胞对照组、髓核细胞+壮腰方组、髓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组、髓核细胞+TNF-α+壮腰方组、共培组、共培+壮腰方组,每组3个复孔。利用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 (IL-18)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髓核细胞中IL-1β和IL-18 mRNA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髓核细胞中Gasdermin D(GSDMD)蛋白表达。实验二利用TNF-α过表达质粒或TNF-α空载体质粒干预M1巨噬细胞,并在共培养条件下分为共培组、空载体质粒+共培组、空载体质粒共培+壮腰方组、共培+壮腰方组、过表达质粒共培+壮腰方组、过表达质粒+共培组,每组3个复孔。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  相似文献   
48.
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多由急性踝关节扭伤后失治、误治或积劳成疾所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我们运用宫廷摇拔戳手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3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究摇拔戳手法治疗急性外踝关节扭伤的力学作用机理。方法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急诊科收集1例外踝关节扭伤患者,扫描并保存患者胫骨远端1/3以下踝关节CT断层图片,利用Abaqus 6.13和Mimics10.0软件来构建足踝三维有限元模型。记录手法治疗前、初次治疗后、疗程结束2周3个时间点的在体力学数据,经过数据转换处理后代入有限元模型中,分析在3个不同时间点4种工况下距腓前韧带的参数及力学数据。结果 有限元加载试验提示,随着时间进展,经手法治疗后,距腓前韧带的弹性模量逐渐降低,距腓前韧带的最大应力逐渐增大。结论 摇拔戳手法能通过降低距腓前韧带的弹性模量,使距腓前韧带承受的最大应力增加。可能是通过手法缓解踝关节扭伤后踝周围韧带的痉挛紧张状态,提高韧带对力的耐受,这可能是摇拔戳手法治疗外侧踝关节扭伤的力学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0.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显著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已成为影响全球疾病伤残调整寿命年及加重疾病负担的重要原因。LDH治疗一般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中医或西医药物治疗、手法牵引治疗、物理治疗等,旨在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等,适用于轻、中度LDH患者;手术治疗主要分为微创手术及开放手术,旨在解除脊髓神经压迫等,适用于重度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的类型。在采取非手术及手术治疗该病时,中西医拥有各自优势特点及局限性。因此,针对该病不同类型及不同阶段,最大程度发挥中西医协同治疗作用,采取中西医结合阶梯化治疗措施,选择优选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本文从LDH的病因及病理机制、病理分型及证候类型、疾病评价等方面着手,系统总结了当前LDH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以期为今后该病阶梯化治疗思路及中西医优选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