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0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治疗癌症患者围化疗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7例围化疗期间失眠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睡前服用沙利度胺,起始剂量为100 mg,疗效欠佳者可逐渐累加剂量(每晚增加50 mg)至400 mg;对照组:睡前服用地西泮,起始剂量为2.5mg,疗效欠佳者可逐渐累加剂量(每晚增加2.5 mg)至10.0 mg。睡眠不能改善者可采用其他治疗手段。采用国际通用的SPIEGEL睡眠量表检测疗效,并评价患者的Kamofsky评分变化、不良反应及总体自我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1%和93.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Ⅰ~Ⅳ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泻、周围神经病变、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便秘、黏膜炎、血栓、皮疹及瘙痒、肝肾功能Ⅰ~Ⅳ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及总体自我评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可有效改善癌症患者围化疗期失眠症状,进一步扩大了沙利度胺临床抗肿瘤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本所 1992~ 1999年对 6 4例恶性胸水分别以顺铂 (DDP)和白细胞介素 2 (IL - 2 )胸膜腔内注射治疗 ,均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资料  6 4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 ,均为住院患者。肺癌 4 5例 ,胸膜间皮瘤 2例 ,淋巴瘤 3例 ,乳腺癌 4例 ,卵巢癌 4例 ,胃肠道癌 3例 ,软组织肉瘤 3例 ;初治 59例 ,复治 5例。1.2 治疗方法 常规胸腔穿刺抽液后 ,DDP组注入DDP 6 0~ 80mg ,IL - 2组注入IL - 2 2 0万~ 80万U ,每周 1次。每组患者最多接受 6次治疗。1.3 疗效评定标准 每例患者治疗前后均行B超或A超检…  相似文献   
13.
RNA干扰(RNAi)通过双链RNA的介导,特异性阻止相关序列的表达,从而导致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RNAi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慢病毒载体是理想的真核细胞基因转移工具,广泛应用于相关的RNAi研究领域,如抗病毒研究、癌症及其治疗、基因治疗.现已发现,慢病毒载体能够介导组织、时间特异的RNAi,在疾病的基因靶向治疗上必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由于目前多个临床试验在评估二甲双胍+DPP-4抑制剂与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药物在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风险、心血管病死亡率和/或全因死亡率的结果上有所冲突,因此我们荟萃评价二甲双胍分别联合两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风险、心血管病死亡率和/或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按英文限定词系统搜索Medline/PubMed、EMBASE和互联网数据库(从2000年~2015年9月)发布的与二甲双胍联合DPP-4抑制剂或两类磺酰脲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风险、心血管病死亡率和/或全因死亡率的影响研究.从203篇相关报道中,最终判定纳入8篇进行分析.在这些研究中,对二甲双胍+磺酰脲类和二甲双胍+DPP-4抑制剂联合治疗的心血管病风险事件,心血管病死亡率和或全因死亡率进行了报道,并调整相对危险度(RR)或同等(危险比和优势比)和相应的方差.结果:二甲双胍联合DPP-4抑制剂相比二甲双胍联合磺酰脲类治疗的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合并相关风险RRs(95%CIs)为0.71(0.56~0.90),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合并相关风险RRs为1.001(0.85~1.18),心血管病死亡率RRs为0.58(0.41~0.82).结论:二甲双胍联合DPP-4抑制剂相比二甲双胍联合磺酰脲类治疗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风险(RR),心血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但是两种治疗方法在致命性心血管事件(心衰)上没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戊地昔布为第2代选择性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COX-2)抑制剂,主要用于抗炎止痛,已被证实具有拮抗多种肿瘤细胞的作用,但其对直肠癌细胞的作用鲜有报道.本研究探讨其对人直肠癌细胞Colo320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药物终浓度为0、5、10、25、50、100、200 μmol/L的戊地昔布分别处理Colo320细胞24、48、72及96h后,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检测戊地昔布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戊地昔布对Colo320细胞克隆形成率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戊地昔布对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戊地昔布作用后细胞内COX-2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leaved Caspase-3、Bax、Bcl-2、p38MAPK及P-p38MAPK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CCK 8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提示,不同浓度(0、5、10、25、50、100、200 μmol/L)戊地昔布分别作用于直肠癌Colo320细胞24、48、72及96 h后,细胞增殖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并呈时间(r=0.686~0.972,P<0.001)及浓度(r=0.829~0.976,P<0.001)依赖性.24、48、72、96h的IC50值分别为582、153、136和61 μmol/L;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显示,戊地昔布处理后细胞克隆形成率由(28.5±1.2)%下降至(3.3±1.0)%,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4.227,P<0.001.流式结果显示,戊地昔布使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由9.3%增加到30.8%,除50 μmol/L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849,P=0.613)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4.694,P=0.001),但对细胞周期阻滞现象不明显.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显示,戊地昔布使细胞内COX-2表达量降低(F=36.771,P=0.002),cleaved Caspase 3/Caspase-3(F=161.097,P<0.001)、P p38MAPK/p38MAPK(F=104.770,P<0.001)和Bax/Bcl-2(F=370.001,P<0.001)比率明显升高.结论 戊地昔布能够抑制直肠癌Colo320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COX-2蛋白的表达,调节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及激活MAPK和Caspase信号通路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 (CAS)与冠心病 (CHD)的相关性。方法 :非脑血管病患者 5 2例分为对照组 (10例 ) ,心绞痛组 (16例 ) ,心肌梗死组 (2 6例 )。冠心病依据心电图 ,运动 -静息 99m Tc- MIBI心肌显像 (SPECT)诊断 ;颈动脉粥样硬化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结果 :对照组颈动脉超声未见狭窄及粥样斑块 ,颈动脉内膜厚度 /腔内径<0 .1。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组其中 1例 (2 ,3% )颈动脉狭窄 >5 0 % ,80 % (34/ 42 )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 ,颈动脉内膜厚度 /腔内径 >0 .1,收缩期颈内动脉血流速 (IC) /颈总动脉血流速 (CC) >0 .8,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但心绞痛组与心肌梗死组上述指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正1 髋臼骨折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极具挑战性,对于年轻的创伤骨科医生尤其如此。作为关节内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及术后早期活动对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不可或缺。问题是,髋臼三维结构十分复杂,螺钉置入的骨性通道狭窄,且患者之间髋臼形状变异很大,骨盆和髋臼周围的软组织较为丰富,骨折块暴露困难,螺钉置入角度受限,而术中骨折复位需要使用各种器械,进一步限制了手术视野(图1)。这就需要术前仔细计划,选择最佳暴露途径和复位方法(图2),如能模拟手术过程则  相似文献   
18.
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防治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对84例应用含表柔比星方案化疗的患者,以心电图作为观察指标,先单独化疗4个周期,然后将已出现心电图异常者归入右丙亚胺治疗组、心电图正常者分为单独化疗组及右丙亚胺联合化疗组继续单独化疗或用右丙亚胺联合化疗2个周期,观察心电图变化。结果:单独化疗4个周期过程中,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26.2%(22/84)。继续化疗2个周期,单独化疗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38.7%(12/31),右丙亚胺联合化疗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16.1%(5/31),RIDIT公式统计,u=1.9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丙亚胺治疗组有13.6%(3/22)患者异常心电图转为正常,有18.2%(4/22)患者异常心电图保持稳定,其余68.2%患者心脏损害加重。结论: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并且对已经形成的损害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玄  赵晶  高向阳  高超 《现代肿瘤医学》2015,(24):3548-3552
目的:阿苯达唑(Albendazole ,ABZ)是一种苯并咪唑类广谱抗寄生虫药物,已在多种癌细胞中证实具有抗肿瘤作用,但其对胃癌细胞的作用鲜有报道。本文探讨其对人胃癌细胞MKN-45的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ABZ处理人胃癌MKN-45细胞,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 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 Western blot法检测MKN-45细胞中E-cadherin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VEGF分泌水平。结果:阿苯达唑作用于人胃癌细胞MKN-45后,细胞划痕愈合的程度及Transwell穿膜细胞数随浓度增加有不同程度的改变,0.25、0.5μmol/L ABZ可显著抑制细胞迁移率(F=39.311,P<0.01),减少迁移细胞数(F=11.331,P<0.01)及侵袭细胞数(F=7.671,P<0.01);经ABZ处理的MKN-45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上调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VEGF分泌水平明显下降。结论:阿苯达唑可能通过上调E-cadherin及下调MMP-9表达水平来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并能抑制胃癌细胞VEGF的分泌。  相似文献   
20.
我国健康管理经历了“艰辛起步、创新实践”的初期发展阶段,即将步入“学科大发展、产业大繁荣”的规范成长阶段。在这样一个重要转折期,健康管理面临着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与挑战!目前,学科建设已经成为制约健康管理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对健康管理学学科建设的意义、内涵、要求等方面的探讨,分享了关于健康管理学科建设的一些观点与意见,仅供大家批评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