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60篇
  免费   642篇
  国内免费   377篇
医药卫生   13279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317篇
  2022年   308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362篇
  2018年   325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964篇
  2013年   567篇
  2012年   624篇
  2011年   698篇
  2010年   595篇
  2009年   701篇
  2008年   617篇
  2007年   716篇
  2006年   686篇
  2005年   655篇
  2004年   563篇
  2003年   494篇
  2002年   351篇
  2001年   315篇
  2000年   348篇
  1999年   312篇
  1998年   218篇
  1997年   235篇
  1996年   173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4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血液安全性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存在检测窗口期、免疫隐匿性感染、病毒变异等原因,使血液无法保证零风险.为评估现有检测体系、献血模式、和管理体系下我国血液的残余风险度,并探讨我国血液核酸检测(NAT)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开展了历时2年多的NAT检测多中心国际合作研究.现将部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2.
当前,化学药物是恶性和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每个病人至少需要几个疗程,多则数十个疗程,静脉给药是化疗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反复穿刺及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刺激,对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血管弹性,脆性改变,血管壁变厚,变硬,管壁变细,最后造成静脉穿刺困难,另外药物外渗及刺激周围皮肤,引起局部疼痛,肿胀,皮肤发生色素沉着,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也给治疗带来许多不便,通过对化疗病人化疗期间的观察和护理,避免化疗药物损伤局部血管和组织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93.
糖尿病特别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最基本的特征是内源性胰岛素缺乏,由此而导致血糖、糖尿及脂类、蛋白质等代谢紊乱,进而发生一些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可致残、致死。应用胰岛素治疗是用外源性胰岛素替代内源性分泌的不足,使已失常的代谢紊乱重新恢复正常,但是,  相似文献   
994.
珊瑚及其衍生物与骨组织工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天然生物衍生材料来源丰富,制作简便并在功能适应性、组织相容性、理化性能、生物降解性、造价等方面优于人工合成材料。珊瑚是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我们实验室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珊瑚人工骨及其衍生物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下面将珊瑚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5.
万恩桂  韩琴丽 《现代护理》2007,13(27):2590-2591
将多种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经过整合后制定出难免压疮评估申报表,将难免压疮评估申报表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通过对压疮高危人群进行难免压疮的评估申报,做好皮肤的预见性管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6.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春会  朱康儿 《临床荟萃》2004,19(15):898-900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自身致敏淋巴细胞,攻击自身靶抗原,引起病理改变和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AID是一组临床常见病,其发病机制不详.传统的治疗方案为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但其不良反应大,且对于重症患者疗效不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AID的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从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了AID是源于造血干细胞缺陷而引发的免疫系统异常.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可去除异常的免疫系统,重建正常的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根治AID的目的.笔者就AID的发病机制、HSCT治疗AID的机制、适应证、方式和过程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7.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剑虹  邢新  黄勇  韩妲丽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8):98-100,i0002
目的:观察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α和β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并与正常皮肤比较。 方法:实验于2005-04/10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切取12例瘢痕疙瘩和6例正常皮肤标本,先经原代培养为成纤维细胞,取3~6代细胞分别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α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β的蛋白和mRNA表达。 结果:①免疫细胞化学结果:与正常皮肤相比,瘢痕疙瘩中的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α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β的染色都增强,但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α的染色增强尤其明显;图像分析定量统计显示瘢痕疙瘩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α的染色阳性指数显著高于正常皮肤(2.76&;#177;0.52,0.74&;#177;0.17,P〈0.01),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β的染色阳性指数与正常皮肤比较差异不显著(0.95&;#177;0.202,0.76&;#177;0.17,P=0.07)。②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α的每百万看家基因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皮肤(21.73&;#177;6.51,14.41&;#177;3.37,P=0.02),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β的每百万看家基因含量与正常皮肤比较差异不显著(P=0.06)。 结论:在瘢痕疙瘩形成过程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α的蛋白和mRNA表达都显著升高,可能是其病因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8.
背景:建立具有一定特征的、稳定的、可重复性强的Th1/Th2失衡动物模型是研究Th1/Th2失衡机制的重要基础.目的:分析钥孔戚血蓝蛋白诱导Balb/C小鼠脾细胞Th1/Th2失衡的特点.设计:随机对照探索性实验.单位: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北省法医学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5-09/2007-02在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北省法医学实验室完成.实验选用Balb/c小鼠,对动物处置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方法:①以钥孔戚血蓝蛋白 完全弗氏佐剂免疫Balb/C小鼠,分离脾细胞,细胞因子分泌高峰点测定实验分为3组,分别为钥孔戚血蓝蛋白6.25,12.5,25 mg/kg组:不同免疫剂量和免疫次数实验分为7组.分别为钥孔戚血蓝蛋白6.25,12.5,25 me/kg组,6.25,12.5,25 mg/kg二次免疫组及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2 p40及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5的分泌量及血清中Th1型抗体IgG2a和Th2型抗体IgG1水平.结果:①钥孔戚血蓝蛋白免疫使小鼠出现脾肿大,脾细胞计数增高.②体外同种抗原再刺激使免疫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4种细胞因子浓度增高,其中白细胞介素2分泌量于24h即明显增高,48 h达高峰: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5在24 h轻度增高,以后逐渐上升,96 h达高峰.各时间点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2p40含量均较低,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③不同剂量单次或二次免疫均可致4种细胞因子不同程度增高,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比值增高,其中12.5 mg/kg钥孔戚血蓝蛋白二次免疫组细胞因子分泌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④钥孔戚血蓝蛋白免疫小鼠血清IgG1,IgG2a水平发生不同程度增高,其中IgG1增高更为明显.结论:钥孔戚血蓝蛋白加完全弗氏佐剂可诱导Balb/C小鼠脾细胞发生Th2型优势反应.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对241例(男127,女114例)1—7日龄的早期新生儿血清LD—L及其同功酶做了系统的研究,结果提示:①LD—L参考值为207.3±69.0,LD_134.4±12.8,LD_2 64.2±21.5,LD_3 64.6±25.5,LD_4 29.8±12.4,LD_5 14.2±8.0。②男女LD—L结果参考值分别为男215.7±75.1,女197.9±60.4,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各日龄组 LD—L结果变化随出生后日龄的增加,1日龄为 266.0±85.0至 7日龄170.3±47.1呈负相关性P<0.05。④LD—L及其同功酶与对照组成年人比较,LD—L为67.8±6.9,而新生儿为207.3±69.0明显的高于成人2倍多,其结果与过去文献报道一致,研究结论指出,早期新生儿由于生理上特点LD—L同功酶均较高,而且还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穿刺抽吸、硬化剂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48例患者共计56个长径3cm以上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在超声引导下经腹壁或阴道穿刺抽吸,并向囊内注入无水乙醇,口服达那唑3个月以辅助治疗,3—6个月后复查。结果 经过对介入治疗的48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3个月以上的跟踪随访,其症状缓解率达100%,其中囊腔消失占78.6%。结论 超声介入硬化剂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疗效显著,对于缓解囊肿所致的痛经症状亦有明显疗效。此方法安全、有效、副作用少且微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