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6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比较分析腰椎牵引器配合超短波与改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LDH患者10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组,采用腰椎牵引器配合超短波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为治疗A组,采用改良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的56例患者为治疗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腰椎功能、疼痛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前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WHOQO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A组相比,治疗B组ODI评分降低更为显著(P<0.05),JOA评分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腰椎牵引器配合超短波与改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LDH疗效相当,均能明显缓解病人的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二者相比改良椎间孔镜技术改善腰椎功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胃癌患P53血清学和免疫组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组包括62例手术治疗的胃癌患,ELISA法测定患外周血和门静脉血P53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突变P53蛋白。结果:外周静脉血途径检测P53抗体阳性3例(4.8%,3/62),阳性率显低于门静脉血途径阳性率(35.5%,22/62)和肿瘤组织P53蛋白阳性率(48.4%,30/62)胃癌术后早期复发门静脉血P53抗体阳性、胃癌组织P53蛋白表达均显高于未复发。结论:联合门静脉血和癌组织P53突变检测可能有助于判断胃癌患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3.
药理学是高等院校医药类相关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内容庞杂,学习记忆难度较大。教研室设计并实施了多维度对话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分别采用多师同堂对话式教学、师生对话式教学、校院/校企同堂对话式教学等多种模式,将枯燥繁杂的药理学知识以生动的对话形式呈现于课堂之上,以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4.
结直肠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病因及防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病因与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08年2月收治的402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3例(30.6%)患者出现并发症:切口并发症占12.9%,呼吸系统并发症占5.0%。围手术期死亡4例,病死率0.8%。60岁以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2%)明显低于60岁以上患者(34.9%)(P<0.01),急诊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2%)明显高于择期手术患者(26.4%)(P<0.05),术前有并存疾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7%)明显高于无并存疾病患者(21.5%)(P<0.001)。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出现并发症重在预防,积极的预防、合理的治疗、规范的操作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关键。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年龄、有无并存疾病以及是否为急诊、择期手术有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对来源于Thalassomonas sp.LD5的褐藻胶裂解酶TsAly7C进行研究,以期获得具有优良性质的褐藻胶裂解酶,适应工业需求。方法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对TsAly7C进行了重组表达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TsAly7C属于PL7家族的第一亚家族。对重组TsAly7C(r TsAly7C)酶学性质进行分析,r TsAly7C的最适温度是30℃,最适p H为8.0(Na2HPO4-NaH2PO4缓冲液),在底物中添加300 mmol/L NaCl时降解能力最强。r TsAly7C的p H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较好,在0~30℃保存1 h仍保有80%以上的酶活,是1种适低温性褐藻胶裂解酶。Cu2+、Co2+、Zn2+、Ni2+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r TsAly7C的酶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r TsAly7C是1种双功能褐藻胶裂解酶,以内切形式裂解褐藻胶产生不饱和二糖和单糖。  相似文献   
106.
拔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及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上,胆总管切开置T管引流术后,拔除T管引起胆漏,并非少见。我院1999年~2005年胆总管切开术后拔除T管发生胆汁性腹膜炎14例,现将其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9年~2005年共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322例,拔除T管后发生胆汁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灵敏、特异的DNA检测方法。方法 用荧光偏振技术检测 10 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DNA ,并与多聚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PCR ELISA)方法作比较。结果 该方法可以检测出 1× 10 1拷贝的HBVDNA模板 ,CV为 6 .4 4 % ,对 10 2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 ,HBsAg( )、HBeAg( )、抗HBc( )血清HBVDNA阳性率为 10 0 % ( 4 0 / 4 0 ) ;HBsAg( )、抗HBe( )、抗HBc( )血清HBVDNA阳性率为 81.8% ( 2 7/ 33) ;HBsAg( )、抗HBc( )血清HBVDNA阳性率为 72 .4 % ( 2 1/ 2 9) ,其余为阴性。 30例非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该方法简单、灵敏、特异 ,适用于临床进行大样本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108.
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实性肿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新技术对乳腺实性肿瘤定性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005年3月~2005年5月34例(共37个病灶)乳腺实性肿瘤患者进行超声扫查,同时进行弹性成像。对照术后病理结果回顾性分析乳腺实性肿瘤超声弹性成像的特点。结果(1)乳腺癌弹性成像评分多为4、5分,纤维腺瘤多为1、2分,评分分布具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2)超声弹性成像中乳腺癌病灶前方出现较宽红晕,纤维腺瘤红晕较细,部分沿着包膜分布。红晕宽度在乳腺癌和纤维腺瘤两组病例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可以作为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的要点之一。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实性肿瘤的诊断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9.
超声引导颈部淋巴结活检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比较自动活检装置中不同直径穿刺针对超声引导颈部淋巴结活检的效果并与同期PET/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评价2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科349例超声引导颈部淋巴结活检结果,根据取得组织所提供的病理诊断,分为6个级别,比较18G和16G穿刺针获取目标组织的成功率。同时其中28例经PET/CT检查,对比超声引导颈部淋巴结活检和PET/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引导颈部淋巴结活检的总取材成功率为88.0%,16G针取材成功率(95.5%)高于18G针(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28例患者同期进行颈部淋巴结的PET/CT检查,其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1.4%。超声引导下活检结果与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与昂贵的PET/CT相比,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活检技术是一种简便、廉价及高效的检查手段。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采用直径较大活检针能提高取材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