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3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51.
中医智能辨证是根据标准化的公认的中医知识体系,通过数学模型与算法演算或映射中医人脑辨证基本规律的一类计算机程序或软件.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启发与大众科学意识形态的改变,中医智能辨证在过去一度成为中医现代化研究的热点.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求症状组与系统预存的所有证型的标准化症状组(模式)进行匹配,从而通过模糊数学等方法求得匹配度最高的模式为待求症状组对应的证型.但从研究结果看,目前该方面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难以覆盖和达到传统临床要求.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研究思路进行了新的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冷饭团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法和大鼠棉球肉芽肿法,观察冷饭团的抗炎作用。采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观察不同时间段的大鼠足趾肿胀率,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关节浸液中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冷饭团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醋酸所致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棉球诱导的大鼠肉芽肿,明显减轻AA大鼠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足趾肿胀,降低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和关节浸液中PGE2、NO的含量。结论冷饭团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因子IL-1β、TNF-α活性和降低炎症递质PGE2、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直肠类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7例直肠类癌患者的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生物学特性。结果本组直肠类癌患者直肠指检+肠镜活检正确诊断率可达92.6%。本组27例中17例行肛肿块局部切除术,2例行Dixon术,1例行Mile’s术,1例行TEM术,其余6例行ESD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4%。27例患者其中25例得到随访,随访率92.6%,5年生存率85.7%。结论直肠类癌症状不典型,临床诊断率低,易误诊;直肠指检+肠镜病理为诊断直肠类癌首选方法,手术切除是治疗结直肠类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Shikani可视喉镜(SOS)在烧伤困难气道气管插管中的效果。方法将需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烧伤患者,按声门显露分级法评为Ⅲ~Ⅳ级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通喉镜组(A组,=21)和SOS组(B组,=21),分别进行气管插管。观察两种插管方法插管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插管难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B组2次以下的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0.05)。牙齿或牙龈损伤和咽喉疼痛发生率B组均明显比A组低(均〈0.05)。结论 SOS引导烧伤患者困难气道气管插管具有简便、实用及可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5.
胆管系统的炎性疾病可能是胆管癌的危险因素。迄今为止, 与慢性炎症相关的疾病, 诸如肝内胆管结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Caroli病和吸虫感染等胆管癌(CCA)的前驱疾病研究较多, 并且与CCA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也因此慢性炎症被认为是胆道良性疾病恶变的关键。因而, 研究胆管炎症疾病的分子机制, 有助于探索炎性因素导致胆管上皮细胞恶变向CCA的原因, 为治疗CCA提供新的方向。本文结合近年来炎性因素导致胆道良性疾病向CCA恶变的研究进展, 基于炎症相关分子机制在CCA发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察内皮抑制素对大鼠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 ,并探讨治疗剂量的选择。方法 :建立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后第 15天 ,以 5mg Kg·d、10mg Kg·d和 2 0mg Kg·d 3种剂量内皮抑制素皮下注射治疗 7d ,用磁共振成像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 :治疗结束时 ,3种剂量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2 8.2 9± 3.4 1%、5 3.77± 7.0 8%和 5 9.4 6±3.2 0 % ,5mg剂量组与 10mg和 2 0mg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而 10mg组与 2 0mg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内皮抑制素对胶质瘤有治疗作用 ,治疗剂量应选择 10mg Kg·d。  相似文献   
57.
目的:比较分析胶圈套扎术(RPH)联合外剥内扎术(M-M)、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和M-M术治疗重度痔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6月普外科收治的重度痔患者300例,随机分为RPH术联合M-M术治疗(R-M组)、PPH术治疗(PPH组)和传统M-M术治疗(M-M组)三组,每组100例。比较三种术式的疗效、住院时间、创面恢复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手术对肛管动力学的影响、治疗费用、复发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R-M组、PPH组和M-M组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有效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2±2.3)d、(3.8±2.4)d和(7.5±2.6)d,R-M组和PPH组低于M-M组(P<0.05);创面恢复时间分别为(20.6±7.5)d、(10.5±4.6)d、(27.6±8.3)d,PPH组低于R-M组和M-M组(P<0.05);术后疼痛3 h间段视觉疼痛评分PPH组均低于R-M组和M-M组(P<0.05);术后并发症分别为16.0%、28.0%、30.0%,R-M组低于PPH组和M-M组(P<0.05);术后肛管静息压力和收缩压力增加值M-M组大于R-M组和PPH组(P<0.05),直肠感觉阈值和排便阈值降低值PPH组大于R-M组和M-M组(P<0.05);治疗费用M-M组低于R-M组和PPH组(P<0.05);复发率R-M组低于PPH组和M-M组(P<0.05);患者满意度R-M组优于PPH组和M-M组(P<0.05)。结论:RPH术联合M-M术和PPH术都是治疗重度痔的有效方法,RPH术联合M-M术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和并发症少等特点;联合PPH术具有疼痛轻、恢复快和肛门功能影响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58.
<正>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一个涵盖术前或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术语,包括术前认知功能下降、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迟发性神经认知恢复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ition,POCD)~[1]。PND的有效防治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负担具有重要意义。1995年,Murkin团队提出改进的POCD评测方法,包括术后24 h和7d的标准化神经系统检查~[2]。2001年,  相似文献   
59.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老年患者围麻醉诱导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老年患者围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 24例老年胆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2例。选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全麻诱导前0. 5h开始,Ⅰ组输6%羟乙基淀粉15ml·kg-1·h-1,Ⅱ组输乳酸钠林格液15ml·kg-1·h-1,观察麻醉诱导前及诱导期各时点血压、心律变化和凝血功能。 结果 Ⅰ组围麻醉诱导期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C)低于Ⅱ组,而中心静脉压(CVP)高于Ⅱ组;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结论 老年患者诱导前行高容量血液稀释,有利于维持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出血,且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0.
目的:通过对既往5年内研究进行系统分析,评价2种微创治疗——PAIR(穿刺、抽吸、注入和再抽吸)技术和腹腔镜技术对肝囊型包虫病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2014~2018年5年内的临床研究,共10篇文献最终纳入本研究,其中4篇主要讨论PAIR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的疗效,5篇文献主要讨论腹腔镜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的疗效,1篇既有腹腔镜治疗,也有PAIR治疗,主要效应指标为治愈率、复发率、术后并发症。结果:汇总分析结果示腹腔镜手术治愈率为98.65%,PAIR治愈率为98.3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肝囊型包虫病,2种治疗方法均有效(P=0.780)。在治疗后复发率方面,腹腔镜治疗复发率1.14%,PAIR治疗复发率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2种治疗方式均无死亡病例,而安全性方面,腹腔镜治疗后胆道瘘、囊腔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PAIR(8.78%比0.64%,P0.001;3.72%比1.06%,P=0.018),过敏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PAIR(0比2.54%,P=0.005)。结论:对肝囊型包虫病外科治疗而言,PAIR技术和腹腔镜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2种微创治疗具有不同的术后并发症特点,腹腔镜治疗胆道瘘和感染更常见,PAIR患者则过敏反应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