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4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136篇
医药卫生   373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1 毫秒
61.
济生肾气丸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济生肾气丸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济生肾气丸改汤剂口服治疗45天,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血压(BP)、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24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素氮(BUN)、肌酐(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变化。结果: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1)。FBG、TCh、TG、UAER、BUN、Cr、HbA1C等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BP则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过程无不良反应。结论:济生肾气丸配合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有利于减轻蛋白尿、降低血脂、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62.
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药血府逐瘀汤(化裁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15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控制血糖基础上,治疗组78例给予血府逐瘀汤(化裁方),200ml,每天3次口服;对照组78例给予弥可保500μg每天3次口服。两组均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2.56%,总有效率93.59%;对照组显效率38.46%,总有效率75.64%。两组比较,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化裁方)能明显改善DPN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治疗DPN疗效显著,无毒性及副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活血化瘀法组成的中药复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Ⅳ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按53mg/kg剂量腹腔一次性注射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中药组(中药复方)、西药组(瑞泰)、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8周后RT-PCR法检测大鼠肾皮质TGFβ1与Ⅳ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1、Ⅳ型胶原mRNA表达(P<0.01),且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中药复方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1、Ⅳ型胶原mRNA的表达,从而起到保护肾脏、延缓肾脏病理损害、抑制糖尿病肾病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浙江省碘缺乏病病情和人群碘营养状况,评价贯彻以食盐加碘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干预措施的效果、观察碘缺乏病病情的消长趋势,现将浙江省2003年碘缺乏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5.
57例(60眼)真菌性角膜炎的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回顾性总结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有效药物治疗的临床表现和病程及治愈率。方法 57例(60只眼)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表现符合诊断标准。真菌刮片均可见菌丝或孢子体。对发展迅速者采用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结膜下注射,同时用抗生素及抗真菌剂滴眼(1%5-氟胞嘧啶和0.1~0.3%二性霉素B),加强散瞳。急性期在肝功能正常情况下可口服抗真菌药(酮康唑)1~3疗程;多种维生素族药物口服,坚持全疗程;2.5%碘酊小病灶早期烧灼,或大病灶的中晚期烧灼,一般不超过三次。结果 57例(60只眼)经药物治疗,其中45只眼3~11周溃疡治愈(25只眼小溃疡,前房无积脓者,2~4周溃疡愈合;20只眼溃疡范围大伴前房积脓,5~11周溃疡愈合),其余15只眼(干眼症3例6只眼,单疱病毒合并真菌感染6只眼,化学烧伤3只眼)疗程为3~5个月。合并症病例因病灶穿孔后新生血管深入而愈合。结论 真菌性角膜溃疡有高发倾向,无针对性特效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后欠佳。早期诊断,早期合理用药是治愈的关键。小病灶,表浅者用抗真菌剂并及时病灶烧灼效果肯定,预后留有浅层斑翳;范围较大呈垂直生长的病灶,极易穿孔(多呈细孔状),预后视力较差。各治疗期均禁用激素,病灶愈合后仍应巩固用药1月以上。  相似文献   
66.
1015例眼部、鼻部及耳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福州地区(1991~2003年)13年间眼部、鼻部及耳部真菌感染的现状及病原真菌菌种分布。方法 按真菌培养分离鉴定步骤进行鉴定。结果耳部标本583份,培养出真菌378株(64.84o/4),其中曲霉菌属284株(75.13%),念殊菌属64株(16.93%);鼻部标本178份,分离出真菌64株(36%),其中曲霉菌属28株(43.75%),念珠菌属17株(26.56%);眼部标本254份,培养出真菌68株(26.77%),其中镰孢菌属38株(55.88o/4),曲霉菌属14株(20.59%),念珠菌属7株(10.29%)。结论 福州地区近13年间眼部、鼻部及耳部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眼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镰孢菌属;鼻部、耳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均为曲霉菌属。局部避免滥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将有助于防止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Ⅲ型前胶原(PCⅢ)质量浓度的变化及二者间的相关性。观察IPF患者BALF和血浆中蛋白C(PC)、蛋白S(PS)及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的变化,探讨PC系统内各成分质量浓度的变化及其对肺内凝血活性的升高及肺纤维化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对照16例,IPF患者16例。IPF患者及8例正常对照行支气管镜检查后取BALF并同时抽血留取血浆,其余8例对照仅留取血浆。采用ELISA法测定BALF及血浆TAT、PC、PS、TM质量浓度及BALF中PCⅢ质量浓度。结果IPF组BALF中PCⅢ和TM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PS质量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PF组血浆中TAT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质量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PF组BALF中PCⅢ质量浓度与TAT质量浓度呈线性正相关(r=0.52,P<0.05)。结论IPF患者存在血液的高凝状态。IPF患者肺内凝血活性的升高,与肺内胶原代谢的活动性及肺纤维化的形成相关。IPF患者存在PC及PS质量浓度的下降及TM质量浓度的升高,提示PC途径作用的减弱与凝血活性的升高及肺纤维化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8.
教研室是学校管理体制中的最基层组织,是教学、科研工作的具体承担者,也是学科的载体.教研室建设和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科的发展和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教研室的基本情况、师资结构、教学管理、教学过程、教学风气、科学研究等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整个学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2].为了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我院成立了76个教研室,如何加强这些教研室的管理,发挥其最大的潜力,日益成为我院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贯彻执行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加强教研室的管理和建设,并使教研室的工作进一步的规范化、制度化,适应教育形势发展和教育模式的转变的需要,特制定贵阳医学院教研室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9.
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的措施。正常情况下,鼻咽、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加湿的作用Ⅲ。患者在撤除呼吸机后,开放的气道失去了加温、加湿的作用。极易发生阻塞,这时的气道护理就更为重要。现将我科气道护理的最新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0.
目的通过对商丘市麻疹疑似病例血清麻疹IgM抗体的检测分析,描述该年我市麻疹发病的时间、人群、及地区分布并提出相应防治策略。方法通过对疑似病例血清麻疹IgM抗体的检测结果分析,描述2004年商丘市麻疹发病情况,揭示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4年商丘市麻疹发病季节六、七月份为高峰,主要发病年龄段为2—6岁组,流行强度为局部爆发和散发。结论采取加强监测及强化接种等措施有利于控制麻疹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