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30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五淋散胶囊中栀子苷和芍药苷的HPLC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五淋散胶囊中栀子苷和芍药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为30 ℃;进样量为20 μL。结果:栀子苷进样量在0.162~1.296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30%,RSD为0.54%(n=6);芍药苷在0.160~1.28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75%,RSD为1.04%(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五淋散胶囊中栀子苷和芍药苷的定量控制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自行设计的骨水泥加压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运用及疗效。方法: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收治55例患者,其中25例采用我科自行设计髋臼侧骨水泥加压器加压,30例采用常规髋臼加压技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后行髋关节X线检查,并对比分析假体周围骨水泥分布情况。结果:术后在X线片上按Delee-Charnley髋臼分区法,设计组无一例Ⅰ区透光区。常规组有1例Ⅰ区透光区,1例Ⅲ透光区。结论:骨水泥加压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加压灌注技术优势明显,与假体的松动及生成率相关。  相似文献   
43.
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通过对直肠癌切除标本远端移行粘膜p53、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界定远端移行粘膜存在的范围.直肠癌根治术标本54例,于自然张力下取肿瘤下缘1.0cm(A组)、2.0cm(B组)、3.0cm(C组)粘膜标本,对照组(D组)40名正常直肠粘膜取自痔上粘膜环切吻合术(PPH)标本,采用PCR-SSCP法分别检测各标本的p53、k-ras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显示,A、B组基因突变率无显著性差异(P=0.321),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C组基因突变率与A、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2),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72).按病例分析,54例p53突变者占35.2%(19/54);k-ras突变者占20.4%(11/54);44.4%(24/54)发生至少一种基因突变,6例(11.1%)出现p53和k-ras基因同时突变.突变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癌肿大小、病理类型、TMN分期等因素均无关.直肠癌远端移行粘膜p53、k-ras突变多位于2cm内,3.0cm处与正常粘膜无显著性差异,可以界定为分子遗传学上的远端最小安全切缘.  相似文献   
44.
红鱼眼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广西民间草药红鱼眼Phyllanthus reticulatus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3, 4-二-O-甲基鞣花酸(2)、4, 4′-二-O-甲基鞣花酸(3)、3-O-甲基鞣花酸4′-O-α-L-吡喃鼠李糖苷(4)、橙皮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6→1)]-β-D-吡喃葡萄糖苷(5)、无羁萜(6)、二氢红花菜豆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7)、3, 3′-二-O-甲基鞣花酸(8)。结论 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5.
[目的]通过原尾蜥虎药材的薄层层析及检查项目研究为其质量控制标准的制订奠定基础.[方法]对广西6个不同产地20个批次药材进行薄层层析鉴别、水分检查、灰分检查和浸出物测定.[结果]初步确定了原尾蜥虎药材薄层层析鉴别、水分检查、灰分检查和浸出物测定方法.[结论]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原尾蜥虎药材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6.
了解安徽省12岁农村留守儿童口腔卫生健康知识以及行为现状,为基层口腔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及理论依据.方法 设计制定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调查问卷,对多阶段分层整群抽取的安徽省360名12岁留守儿童进行口腔问卷调查,同时随机选取相应年龄段的农村非留守儿童360人为对照.结果 留守儿童对口腔卫生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普遍低于非留守儿童,其中“细菌可引起龋齿”知晓率为29.44%,“细菌引起牙龈出血”知晓率为44.44%,“吃糖容易致龋”知晓率为60.55%,“含氟牙膏”知晓率为18.05%,“刷牙出血非正常”知晓率为48.61%,与非留守儿童组调查情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口腔卫生行为中,留守儿童组保证每天刷牙2次以上的仅占12.50%,经常或偶尔使用牙线的占3.61%,54.17%的留守儿童经常吃糖,与非留守组儿童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曾有口腔科就医行为的留守儿童占35.56%,9.72%认为牙疼后需要找医生诊治,1.39%的留守儿童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习惯,均低于非留守儿童组(P值均<0.05).结论 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口腔卫生知识匮乏,口腔卫生保健行为较差.政府、基层卫生部门、留守儿童家长及学校应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做好留守儿童的口腔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47.
土甘草为豆科鱼藤属植物毛果鱼藤(Derris eriocarpa How.)的藤茎,是广西壮族传统药用植物.现代研究表明,土甘草主要含有黄酮类、三萜类化合物、香豆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等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土甘草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阐明其药理活性和化学物质基础,为该药材的进一步深入开发与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8.
皮质基底节变性是一种罕见、起病隐匿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非对称性肌强直及失用。陈志刚教授结合古代医家论述及其临床经验,提出中医脑病“脑气-脑髓-脑神”一体论的核心辨治体系,指出脑气紊乱、毒邪留滞脑髓、脑神失用是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治法以理气、祛毒,益髓充脑为主,具有较好疗效。附1则验案以佐证。  相似文献   
49.
背景:相对于其他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丰富,并且滑膜组织可以在部分切除后迅速再生,并发症少,已逐渐成为近年来干细胞研究的热点。 目的:观察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定向分化能力。 方法:对滑膜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分离及培养,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于成骨诱导第7天定量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诱导第7,14,21天检测成骨相关基因表达,诱导第21天行茜素红染色。 结果与结论:①第3代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增殖速度较快,接种第1,2天处于潜伏期,3-6 d为对数增长期,第7天细胞增殖速度变慢,进入平台期。②成骨诱导后第3,7,10天诱导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成骨诱导21 d,茜素红染色阳性,细胞外基质中出现钙沉积以及钙结节。③成骨诱导第7天可见骨结合蛋白以及Runx-2的表达,至第21 天时,骨结合蛋白以及Runx-2的表达水平达到最大值。④以上结果表明来源于晚期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在体外可成功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测定不同含氟量的纳米含氟高强度树脂的氟释放与再吸收能力,初步探讨临床氟再充方法。方法: 含氟量为10%、20%和30%的纳米含氟高强度树脂作为3个实验组,Fuji Ⅸ型玻璃离子水门汀作为阳性对照组,将材料做成直径5 mm、厚度2 mm各18个样本浸入10 mL去离子水中。每组样本随机抽取5个,采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量每24 h氟离子释放量,连续测量30 d并计算氟释放累积量。随后将不含氟的Tetric N-Ceram、通用型、Neofil、Spectrum TPH光固化复合树脂作为阴性对照组,同样各制作18个样本。分别采用多乐氟、FLUORX氟保护漆、柯伯脂氟保护漆、氟化泡沫C型、氟化泡沫A型和1%NaF溶液共6种含氟制剂对各组样本进行氟再充处理并以同样方法测定氟释放累积量。对各组样本氟释放累积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20%和30%的纳米含氟高强度树脂组及Fuji Ⅸ组均在第1天氟释放量最高,第2天降至较低水平,随后5~30 d氟离子释放趋于平稳。30d氟释放累积量,FujiⅨ组>30%纳米含氟高强度树脂组>20%纳米含氟高强度树脂组>10%纳米含氟高强度树脂组,10%和20%纳米含氟高强度树脂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材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6种含氟制剂氟再充处理后的氟释放累积量,FujiⅨ组明显高于其他树脂组(P<0.01);30%纳米含氟高强度树脂组高于各不含氟树脂组即阴性对照组(P<0.05)。氟化泡沫A型处理所有样本后的氟释放累积量高于其他含氟制剂组(P<0.05)。结论: 3种含氟量纳米含氟高强度树脂均可在一定时间内向周围环境持续地释放及再吸收氟离子,含氟量为30%的纳米含氟高强度树脂氟释放及氟再吸收能力更强,氟化泡沫A型具有较好的氟再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