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90例随机分为杏丁注射液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全面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杏丁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2.
目的对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可能造成不溶性微粒污染的各环节进行监测,探讨减少造成不溶性微粒污染的途径。方法进行输液器质量、进气方式、空气环境、配药环境、配药用具和加入各种针剂与不溶性微粒污染的相关性试验,利用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测定各样品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不同厂家输液器配制的输液所含不溶性微粒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进气方式、空气环境、配药环境、配药用具、以及加入各种针剂的不同,亦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不溶性微粒污染(P<0.01)。结论常规静脉输液过程的各环节均有可能导致数量和大小不等的不溶性微粒污染,应加强输液操作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尽量采用能避免不溶性微粒污染的操作方式,尽快建立静脉输液配置中心。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个体,外周血中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CMVDNA)的变化规律,并评价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免疫抑制治疗个体、健康个体外周血微量CMVDNA的检测,分析CMVDNA与免疫抑制剂浓度的关系;同时对30例患者的连续标本进行配对实验,说明过度免疫抑制可导致微量CMVDNA的出现。结果:健康个体组、环孢素组、FK506组中微量CMVDNA阳性率分别达到0%、42.24%和11.8%,阳性组平均免疫抑制药物浓度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高药物浓度组阳性率明显高于低浓度组(P〈0.05)。配对实验提供了相同的结果。结论:免疫抑制药物浓度影响微量CMVDNA动态的变化,部分反映了个体免疫抑制状态,对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4.
陈文伟 《华西医学》2006,21(2):321-322
目的研究石菖蒲、赤芍醇提取物对实验性抑郁及脑肠肽的影响。方法通过小鼠悬尾法、游泳绝望法研究受试药物对实验性抑郁行为的影响;建立未预知慢性应激所致大鼠抑郁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分别检测血浆、结肠和垂体的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含量变化,研究其对中枢性与外周性脑肠肽的影响。结果10min自发活动计数表明,药物不影响动物的自主活动。石菖蒲、赤芍醇提物400mg/kg能显著缩短悬尾和游泳的不动时间;400mg/kg表现出对5-HTP毒性显著增强;200mg/kg、400mg/kg均能显著增强亚致死剂量NA的毒性,导致动物死亡率升高。320mg/kg能显著升高未预知慢性应激所致抑郁大鼠血浆、结肠、垂体VIP含量和结肠SP含量;降低血浆和垂体SP含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石菖蒲、赤芍醇提物对实验性抑郁具有抑制作用,可对未预知慢性应激所致脑肠肽VIP、SP含量变化产生明显影响,从而提示抗抑郁作用机制与此有关,并为该类药临床治疗抑郁症伴有胃肠道症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5.
何世东主任中医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9年。何教授善于辨治各种肿瘤疾病,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其中有一胰头肿物病例令人印象深刻,兹就所见,与同道分享如下。邱某,男,68岁。2017年11月1日,因纳差,恶心呕吐,皮肤黄染,尿黄,在某三甲医院检查上腹部CT增强提示:胰头肿块(约40 mm×26 mm),考虑恶性肿瘤(胰腺癌)可能性大,并以上肝内外单管扩张,胰管轻度扩张,肿块与胃窦、十二指肠分界不清。肝功能检查:总胆红素313.5μmol/L,直接胆红素230μmol/L,间接胆红素83.3μmol/L,白蛋白36.4 g/L;尿常规:大量胆红素,亚硝酸盐阳性。当时已高度怀疑胰头恶性肿瘤,诉只能活3个月时间,嘱尽快治疗,当时患者拒绝行西医进一步诊治,转求诊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冬虫夏草提取物抑制大鼠移植动脉硬化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制备大鼠腹主动脉移植模型,分为4组进行实验:同系对照组供、受者均为Lewis大鼠,生理盐水灌胃60d;同种对照组,以Brown-Norway大鼠(BN大鼠)为供者,Lewis大鼠为受者,生理盐水灌胃60d;低剂量实验组,以BN大鼠为供者,Lewis大鼠为受者,以冬虫夏草提取物(1.5 g·kg-1·d-1)灌胃60 d;高剂量实验组,以BN大鼠为供者,Lewis大鼠为受者,以冬虫夏草提取物(3.0g·kg-1·d-1)灌胃60d.于移植后60 d取移植动脉,HE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在移植动脉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受鼠血清中VEGF和PDGF- BB含量.结果 同系对照组移植动脉形态正常;同种对照组移植动脉呈移植物血管病表现,血管内膜显著增厚;2个实验组移植动脉呈内膜炎症改变,内膜厚度与同种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种对照组移植动脉中VEGF和PDGF-BB的表达高于同系对照组(P<0.05);2个实验组移植动脉中VEGF和PDGF-BB的表达低于同种对照组(P<0.05).同系对照组受鼠血清中几乎无VEGF和PDGF-BB;同种对照组血清中VEGF和PDGF-BB浓度高于同系对照组(P<0.05);和同种对照组相比较,2个实验组血清VEGF和PDGF-BB浓度较低(P<0.05).结论 冬虫夏草提取物能明显抑制动脉内膜的增生,可缓解慢性排斥反应所致的移植动脉硬化,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VEGF和PDGF-B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对血管移植物慢性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制备大鼠腹主动脉移植模型.实验组以Wistar大鼠为供者,SD大鼠为受者,进行腹主动脉移植,术后采用吡格列酮(0.04 g/kg)灌胃8周;同种移植对照组以Wistar大鼠为供者,SD大鼠为受者,进行腹主动脉移植.术后采用牛理盐水灌胃8周;同系移植对照组的供、受者均为SD大鼠,术后采用生理盐水灌胃8周.移植后第8周,取移植腹主动脉段,行HE染色,显微镜F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内膜厚度与中膜厚度的比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移植动脉绀织中细胞问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浓度.结果 移植后第8周,同系移植对照组的血管内膜无明显变化,同种移植对照组和实验组移植血管组织均呈现出典型的移植相关血管硬化,内膜呈弥漫性向心性显著增生,管腔狭窄,新生内膜见较多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内膜可见少量单核细胞浸润;中膜变薄,内弹力纤维有断裂;外膜见大量单个核细胞,同种移植对照组的病理改变较实验组更加明显.同种移植对照组内膜厚度/中膜厚度比值为1.4140±0.2232,实验组为0.4010±0.091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种移植对照组ICAM-1阳性细胞数为(26.114±1.493)个,实验组为(8.943±1.061)个,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种移植对照组的血清PDGF含量为(1023±27)pg/ml,实验组为(265±100)pg/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吡格列酮能够延缓移植动脉慢性血管病变的发展,这种作用可能与局部ICAM-1表达下调、血清PDGF浓度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8.
三联用药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选择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A组联合阿莫西林,B组联合甲硝唑进行治疗。结果A、B两组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0%和85%。结论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与甲硝唑三联疗法相当,但阿莫西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甲硝唑组。  相似文献   
49.
用药监控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用药监控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促进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04-2005年及2006-2007年病例共720份,分析两时段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术后切口及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时段的术后切口及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预防用药2004-2005年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或加酶抑制剂的抗生素比例较大,而2006-2007年则多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术后预防用药48h以内的病例比例2006-2007年比2004-2005年显著增加。结论通过有效的用药监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0.
目的:优化经典的Chen氏术式,建立简单、成功率高的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方法:进行120次小鼠颈部心脏移植。将血管吻合技术的细节进行改进,动脉采用"挂线法"间断缝合,静脉采用丝结阻断,"一点法"连续缝合。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0.8%,受体7 d存活率为100%,供心冷缺血时间(32.0±5.4)min。结论:优化后的模型操作难度降低,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