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3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落实,我院各项工作都得到了较大的进展,学校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目前我院已初具规模,形成一个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医学教育体系。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素质逐年提高;教学设备陆续更新充实;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但由于社会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02.
患者男,17岁,初诊时间1986年9月2日.家族史:家系内无同样疾患.既往史无特殊记载.现病史:出生时胸部即有肿瘤,随着年龄增长肿瘤渐渐增大.无自觉症状.检查:胸部胸骨上切迹处有一半球状隆起的鸡蛋大小的肿瘤,表面呈正常皮  相似文献   
103.
1 病 例 患者,男,40岁。乙肝病史多年,20 d前偶然发现右上腹部肿物,伴疼痛,呈间断性钝痛,无黄染,近日疼痛加剧,食欲下降。体检:右上腹可触及巨大肿块,质硬,活动度差,上界不清,伴触痛,无反跳痛。B超:右上腹肝区见巨大肿块,呈不均匀回声,上界不清,下界突入腹腔。诊断:右上腹占位性病变。实验室检查:AFP>400 ng/ml,HBsAg阳性。MRI检查:肝脏下方紧靠肝右叶后段见腹腔内巨大肿块,T1W为等或稍低信号,低信号以中心为主,T2W为中等偏高或高信号,中心以高信号为主,大小约为16 cm×15 cm×14 cm,周边见不完整包膜,T1W及T2W均呈低信号,注入Gd-DTPA后见肿块周边中等强化,中心有散在片状强化;冠状位T2W见肿块与肝右叶下缘局部无间隔,信号与正常肝组织信号相近。诊断:考虑带蒂外生性肝细胞癌,腹腔内肉瘤可能性小。手术所见:肿瘤位于肝右叶脏面,大小约为16 cm×15 cm×14 cm,向腹腔突出,有假包膜,呈蒂样生长,蒂长约2.0 cm左右,肿块为大网膜及横结肠系膜包裹,分离切除瘤体。病理诊断:肝细胞癌,部分呈低分化。 2 讨 论 大体上原发性肝细胞癌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小肝癌;根据生长方式病理又分型为膨胀型、浸润型、混合型和特殊型,特殊型包括带蒂外生型和肝内门静脉癌栓形成而见不到实质肿块。带蒂外生型肝细胞癌非常少见,如果不结合病史,仔细观察其影像学特点,特别容易与腹腔肿瘤、肝肾间隙肿瘤、后腹膜肿瘤混淆,但如果仔细观察肿瘤与肝脏的密切关系,有蒂与否(很少见到),肿瘤有否假包膜,肿瘤信号改变,加之结合临床有否乙肝病史、AFP浓度,可做出考虑或提示诊断,最后需手术及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视觉诱发电位对鼻咽癌放疗患者视功能的监测。方法用视诱发电位(Visval Evoked Potential,VEP)检查对72例鼻咽癌病人放射治疗后视功能的损伤情况。结果在检查中发现鼻咽癌原发灶靶区剂量60-69Gy者VEP异常率为24.3%(9/37)。70-86Gy者为40.0%(14/35)。后者异常率明显高于前者。结论放射治疗可产生延迟性视功能的损害,在鼻咽癌的放射治疗设计中,应考虑对视功能做好防护。  相似文献   
105.
回顾性分析 2 0年放射治疗后诱发的 2 6例恶性肿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首发肿瘤包括食管癌 3例、鼻咽癌 13例、鼻腔癌 1例、宫颈癌 9例。放射源用60 Co及深部X射线。取用常规的分割照射 ,照射剂量为DT40~ 90Gy。 2 6例放射治疗后在 3~ 2 0年在原照射部位出现了继发恶性肿瘤 ,其中 3例食管癌继发了纵膈肿瘤。 13例鼻咽癌被继发硬腭鳞癌、扁桃体癌、软腭低分化腺癌。 1例鼻腔癌继发恶性坏死性肉芽肿 ,9例宫颈癌继发了膀胱癌、前列腺癌、直肠癌。  相似文献   
106.
膀胱葡萄状肉瘤是一种分化很低的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临床少见,兹报告1例。患者,男,1.5岁,进行性排尿困难两月,两月前出现尿频、排尿不畅。无血尿、排结石史。随后小便渐呈点滴状、入院时已插导尿管排尿一月。体温37.5℃,脉搏118次/分,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无眼睑浮肿,心肺正常,肝脾不大,双肾区未触及包块,无叩痛。下腹稍偏右侧耻骨上可扪及  相似文献   
107.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因间断性终末血尿4年,加重1个月入院.血尿为洗肉水样,伴尿频、尿急、尿痛,白天8~10次,夜间0~1次,无发热,消炎后症状缓解.查体:肉眼见尿道口处脱出肿物.膀胱镜检查:膀胱内轻度充血,于右输尿管口内见一肿物,呈圆柱形,直径约2.0 cn,表面呈乳头状,膀胱内部约15 cm,随输尿管蠕动,未见肿物根部. CT及MRI检查:增强CT见两侧输尿管下端显示,左侧正常,右侧输尿管扩张,其内见一等密度充盈缺损,基底靠近输尿管内侧壁,相当于输尿管膀胱入口约5.0 cm,一直延续至膀胱,膀胱壁完整,不厚.MRI检查:右输尿管扩张,其内可见异常信号,T1W及T2W均为中等稍低信号,基底部于输尿管近膀胱入口约5.0 cm,明确见异常信号伸入膀胱,呈长条状,浮于膀胱内后壁附近,右输尿管壁周脂肪线完整,未见肿物向输尿管腔外突出.诊断:右输尿管下段息肉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通过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M R C P)与 C T、 U S及手术病理的对照研究,评价 M R C P 显示胆道梗阻部位、范围,确定梗阻原因的能力。方法:38例临床怀疑梗阻性黄疸的病人在 B U K E R0282 T 常导系统上进行了 M R C P 检查。结果: M R C P 对胰胆管梗阻的定位准确率为100% ,结合常规 T1 加权和 T2 加权 M R 影像,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72% 。结论: M R C P在胆管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中是一种安全、可靠、无损伤、无需造影的适应证广的影像学技术。  相似文献   
109.
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与放射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晚期宫颈癌分为 ,介入插管化疗栓塞组和放射治疗组 ,每组 48例。结果 介入插管化疗栓塞组症状缓解、肿块消退、Ⅱ期手术、 3年和 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放射治疗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副反应中胃肠道反应 ,血白细胞减少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介入插管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宫颈癌 ,是一种提高疗效及生存质量 ,副反应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0.
陈志仁  徐晓南 《中外医疗》2008,27(35):32-32
目的 探讨DC方案化疗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我院收治的78例Ⅲ~1V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放化疗综合组(试验组)和单放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放疗,放疗方法 采用西门子直线加速器,常规分割放疗;试验组加用顺铂加多西他赛静脉滴注治疗(DC方案).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鼻咽肿瘤消退率与单放组鼻咽肿瘤消退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颈淋巴结消退率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毒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DC方案化疗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可以明显提高中晚期鼻咽癌肿瘤退缩率和局控率,有望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