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正>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与研究是连接中医基础和临床的枢纽,是深化对证候实质认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是筛选有效中药、药物作用机制深入研究的关键手段之一。所以,寻找既符合中医学理论,又真实反映临床证候特征,且具有较好稳定性和重复性的动物模型以满足中医药研究的需求,是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的重要任务[1]。大量外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补充可抑制体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进而反馈使得内源性类固醇激  相似文献   
12.
陈默  陈宝军 《黑龙江医学》2004,28(3):237-237
胸腰段棘突韧带劳损 ,临床上多采用针灸、按摩、理疗及药物治疗 ,效果多不理想 ,尤其是陈旧性损伤 ,疗效更差。针刀疗法见效快 ,简便安全 ,笔者自 1 999- 0 6~ 2 0 0 2 - 0 7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该病1 86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患者 1 86例 ,男 1 1 4例 ,女 72例。年龄最小 2 4岁 ,最大 70岁。2 治疗方法俯卧位 ,于背部中线压痛明显处 ,以甲紫作标记。痛点过多的每次取点 3~ 4处 ,常规碘酒、酒精消毒 ,戴手套 ,铺无菌孔巾 ,进行无菌操作 ,用 1 %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 ,每个部位约 1~ 2mL ,术者左手固定皮肤 ,右手…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2005~2011年细菌性痢疾(菌痢)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菌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大兴区2005~2011年菌痢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大兴区2005~2011年共发生菌痢946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1.53/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大兴区各乡镇(街道)均有病例发生,主要以黄村镇、西红门镇、兴丰街道、旧宫镇发病较多,每年共占全区病例总数的40%~60%。菌痢发病呈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总发病例数的68.58%;患者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结论大兴区菌痢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病例主要发生在流动人口集中地区;发病有明显季节性;患者主要为低年龄散居儿童。  相似文献   
14.
胃癌单抗MGd1的噬菌体呈现型ScFv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制备胃癌单抗MGd1的单链可变区片段(single 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为胃癌体内诊疗研究提供候选靶向载体分子。方法 从MGd1杂交瘤分离mRNA,RT-PCR分别扩增抗体重、轻链可变区基因(VH和VLDNA),二者经linkerDNA连接形成ScFvDNA,将ScFvDNA与载体pCANTAB5E的连接产物转化于大肠杆菌TG1,经M13KO7感染后,获得重组噬菌体抗体ScFv,以高表达MGd1结合抗原的细胞株KATOⅢ对重组噬菌体抗体ScFv进行峡谷轮筛选后;随机挑取克隆经ELISA筛选MGd1ScFv单克隆,并对其结合抗原的能力进行鉴定。结果 VH、VL和ScFvDNA分别约为340、320和750bp,经两轮亲和筛选后,在随机筛检的30个克隆中得到12个噬菌体呈现型MGd1ScFv单克隆,其中结合抗原能力强的克隆有5个。结论 用噬菌体呈现技术成功地获得了单抗MGd1的ScFv,为拓展该抗体的应用范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EB病毒是人群中普遍感染的病毒,初次感染后大多数人可转为终生潜伏感染。EB病毒在感染宿主细胞时,首先是病毒外膜上的膜抗原(membrane antigen,MA)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CR2(CD21)结合,然后经胞饮进入宿主细胞。EB病毒MA是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2000~34000的糖蛋白(gp350)。CR2是主要表达于B细胞、T细胞和某些上皮细胞膜上的EB病毒受体和补体C3d受体,因此EB病毒主要感染B细胞、T细胞以及部分上皮细胞。大量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病、淋巴瘤以及某些黏膜恶性变有关。EB病毒MA在复制型感染时表达,潜伏感染的EB病毒在体内外因子的刺激下可多次活化从而表达MA。另有研究表明灭活的EB病毒在体外亦可以活化淋巴细胞,显然MA与宿主细胞受体的结合在淋巴细胞的活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EB病毒感染和人类免疫系统疾病的关系,特别是EB病毒膜抗原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郭长占等用EB病毒膜抗原BLL F1基因制备了转基因小鼠。限于转基因小鼠制备时的条件,该转基因小鼠模型是用普通级昆明(KM)小鼠制备的。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利用对胃癌、结肠癌选择性很强的单克隆抗体MG_7及MC_3,通过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原发性与转移性卵巢癌的相应抗原。实验结果33例卵巢(原发性)上皮性癌全部为阴性,18癌例卵巢转移性癌总阳性率为94.4%,提示本实验有可能用于鉴别原发性与转移性(来源于胃肠道癌)卵巢癌、对协助病理诊断(实验对2例病理诊断困难的病例明确了诊断)、判定原发病灶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免疫抑制性酸性蛋白(IAP)单克隆抗体(MI)对33例卵巢上皮性癌的免疫组化实验研究表明,MI_2识别的IAP亚型似主要由癌细胞产生,对卵巢癌细胞的选择性较强,可能做为诊断卵巢癌的一种标志物。实验结果表明阳性着柒率与卵巢癌类型,病理分级关系不显著,而柒色程度与临床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这对临床初步判定预后、估计复发、指导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低分化胃癌细胞株MKN-46-9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获得分泌抗胃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株MG-5,-7,-9及-11。该杂交瘤株可稳定地分泌高效价抗体,能直接用于常规福马林固定,石腊包埋的切片的染色。ABC免疫酶染色表明,对应抗原在各种人体组织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定性。MG-7及MG-9两种单抗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获得胃癌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MG7的噬菌体呈现型抗独特型单链抗体ScFv(抗-Id ScFv),为研制MG7的抗-Id ScFv重组胃癌瘤苗奠定基础。方法 以MG7单抗与匙孔血蓝蛋白(KLH)的交联物免疫Balb/c小鼠,取脾分离mRNA。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扩增抗体重、轻链可变区基因(VH和VL),经linkerDNA连接ScFv基因片段。将ScFv DNA与噬粒载体pCANTAB5E的连接产物转化于大肠杆菌TG1。在辅助噬菌体M13K07的作用下,获得重组噬菌体抗体ScFv。以单抗MG7对重组噬菌体抗ScFv进行四轮筛选后,随机挑取克隆,经噬菌体ELISA筛选抗-IdScFv单克隆,并对其所属抗-Id类型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VH、VL和ScFvDNA分析约为340、320和750bp。经富集后,在随机筛检的60个克隆中得到24个噬菌体呈现型抗-IdScFv单克隆,阳性率为40%。在24个克隆中,有5个为β或γ型抗-IdScFv。结论 用噬菌体抗体技术能够成功地获得单抗MG7的抗-IdScFv,为开展用抗-IdScFv防治胃癌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用随机肽库筛选胃癌相关抗原MGb2—Ag模拟肽表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的 运用肽库筛选技术寻找胃癌单克隆抗体MGb2 所识别的胃癌相关抗原的短肽模拟表位。方法 以胃癌单克隆抗体MGb2 作为筛选配基,对呈现于噬菌体衣壳蛋白pⅧ上的两个九肽库进行了亲和富集和免疫筛选;阳性克隆用荧光标记和硝酸纤维素膜斑点印迹证实结合活性;随机抽取部分阳性克隆进行了DNA 测序分析。结果 经DNA 测序分析推导出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并加以比较分析,得到具有保守性的表位信息。结论 具有相对保守性的VCXXDGV 可能为胃癌单克隆抗体MGb2所识别的表位基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