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6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31篇
医药卫生   126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正编辑同志:冬春换季,我的扁桃体经常发炎。到医院问诊时,医生提醒我:扁桃体炎发展可能导致扁桃体周围炎乃至更多脏器受损,引起肾炎、风湿病、心肌炎、关节炎等多种疾病。请问:冬春交替时节该如何防治扁桃体炎?某部战士:小任小任读者:春天是扁桃体炎多发季节。扁桃体是个免疫器官,也是抵抗呼吸道疾病"第一道防线"。扁桃体能够产生淋巴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9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保守治疗、并符合诊断标准的颅脑损伤患者36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在医院其他患者家属和护工中招募健康对照组共36名。采用Oddball范式对受试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定受试者的认知功能。比较两组P300的潜伏期、波幅以及MoCA和MMSE评分,比较P300潜伏期、MoCA和MMSE对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检出率。结果 研究组MoCA和MM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8.08±4.29)分vs.(27.36±1.20)分,(22.53±3.54)分vs.(28.11±1.09)分,t=-12.510、-9.041,P均<0.05];研究组P300潜伏期高于对照组[(406.08±26.95)ms vs.(367.08±22.50)ms,t=6.665,P<0.05],波幅低于对照组[(7.76±0.90)μV vs.(9.87±0.99)μV,t=-9.459,P<0.05]。在研究组中,P300潜伏期阳性检出率和MoCA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检出率均高于MMSE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检出率(χ2=5.675、7.604,P均<0.05)。结论 事件相关电位P300或许可作为评估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客观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在超声辅助引导下利用体外冲击波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来治疗骨不连的疗效。 方法将48例符合骨不连(BU)入组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即在肌肉骨骼超声的引导下,分别采用体外冲击波(SW),富血小板血浆(PRP)和冲击波联合富血小板血浆(SW-PRP)的方法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X射线图像,并分析3组在治愈率及患者治疗周期等方面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3组BU患者在治疗12个月时:SW组治愈所需时间为(24.8±1.7)周,治愈率81.25%;PRP治疗组治愈所需时间为(25.8±1.4)周,治愈率为75.0%;SW-PRP组治愈所需时间为(21.8±1.5)周,治愈率为93.8%。SW-PRP组的治愈时间短于PRP组(P=0.01)和SW组(P=0.03)。 结论体外SW联合PRP治疗BU,相比于单一治疗方法可缩短其治疗周期,但在治愈率上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MRI对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的MRI表现,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分隔及壁结节、囊实性、信号特点等,并与病理作对照。结果:病理结果示50个卵巢上皮肿瘤中,良性27个,包括3个浆液性囊腺瘤、1个浆液性腺纤维瘤、13个黏液性囊腺瘤、8个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个Brenner瘤;7个为交界性,包括4个浆液性交界性肿瘤、3个黏液性交界性肿瘤;恶性16个,包括14个浆液性囊腺癌、1个透明细胞癌、1个浆液-黏液性癌。MRI术前诊断良、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病理类型的准确率分别为92.6%(25/27)、93.8%(15/16)。MRI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4.0%(42/50)。结论 :MRI对卵巢上皮性肿瘤形态及信号特点的显示具有极大的价值,对其病理类型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充分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银质针配合艾灸治疗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以下简称"痛经")的疗效。方法选取吉林医药学院大学生创业项目"五艾堂"就诊的96例女大学生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1组、治疗2组,每组各32人。对照组采用普通不锈钢针针灸治疗;治疗1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艾灸治疗;治疗2组采用银质针针灸配合艾灸治疗。于患者每月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连续治疗3 d,每天治疗1 h,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在第1、第2个疗程后采用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评估患者痛经程度。结果第1个疗程后,各组均能不同程度地缓解女性月经期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感(P0.05),且治疗组的NRS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个疗程后,各组NRS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质针配合艾灸治疗法可治疗女性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的分度与年龄、宫颈细胞学筛查、人乳头瘤病毒结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8月在武汉协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过妇科体检的23 361例女性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妇科检查及宫颈细胞学筛查(LCT)、人乳头瘤病毒检查(HPV),并分别按照宫颈"糜烂"样外观的表现、LCT结果、HPV结果及年龄分组进行研究。结果LCT结果异常占19.4%(4 192/23 361),HPV高危亚型阳性占9.3%(134/1 439)。各"糜烂"组中,LCT结果的异常及HPV高危亚型阳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的不同,宫颈外观的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宫颈糜烂"是LCT结果正常与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宫颈糜烂"程度的加重以及年龄的增长可增加LCT异常的风险,同时宫颈外观的异常程度随着年龄增加有减轻趋势,而HPV高危阳性率则随着其程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308 nm准分子光治疗掌跖脓疱病(palmoplantar pustulosis, PP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临床试验的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就诊于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的PPP患者共73例,随机分为3组: 低剂量组以2倍最小红斑量(minimal erythema dose, MED)为起始剂量、中剂量组(以4倍MED为起始剂量)和高剂量组(以6倍MED为起始剂量)。各组均接受每周3次308 nm准分子光治疗,持续12周。分别评估治疗第0、2、4、6、8、12周时掌跖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lmoplantar pustular 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pp-PASI)和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DLQI)评分,并记录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治疗结束时均获得良好疗效。高剂量组pp-PASI降低(26.92±4.90)较中、低剂量组pp-PASI降低更为显著(21.05±4.48,17.3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各组患者DLQI评分均有改善,高、中剂量组DLQI评分改善快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12/24,50%)。结论308 nm准分子光治疗掌跖脓疱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其中以6倍MED为起始剂量,每次治疗较前一次递增20%可较快达到满意疗效,减轻病情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应注意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在选择剂量前对皮肤厚度及皮肤类型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基于菌-脑-肠轴观察理肠饮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脑肠肽、肠道菌群的影响, 探讨其可能的疗效机制。  方法  纳入66例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 以2 ∶ 1比例随机分为中药组44例和西药组22例, 中药组予理肠饮口服, 西药组予培菲康联合得舒特口服, 疗程均为4周, 评估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2组患者的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变化, 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 检测血清脑肠肽指标[血清P物质(Substance P, SP)及5-羟色胺(Serotonin, 5-HT)]表达水平及肠道菌群的组成情况。  结果  ① 治疗2周、治疗4周, 2组IBS-SSS评分均显著降低(P < 0.01), 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 < 0.01);治疗4周后, 2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 < 0.01), 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 < 0.01), 且中药组临床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西药组(P < 0.05, P < 0.01)。②治疗后, 2组患者血清SP含量均明显下降(P < 0.05), 中药组血清5-HT含量显著下降(P < 0.01),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α多样性分析提示, 治疗后2组肠道菌群的丰富度不同程度下降(P < 0.05, P < 0.01), 西药组菌群多样性较前下降(P < 0.05), 而中药组较前无明显差异(P>0.05);PCoA分析提示2组微生物群落构成均发生明显改变(P < 0.05), 且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 0.01)。其中, 中药组治疗后有显著优势的Biomarker为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Bacteroides_plebeius等; 西药组治疗后有显著优势的Biomarker为ruminococcus_gnavus_group。菌群功能预测提示, 理肠饮治疗IBS-D的主要途径为糖代谢相关途径。④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论  中药复方理肠饮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疗效确切、安全, 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脑肠肽水平、调整肠道菌群结构、纠正菌群失衡状态、调控糖代谢相关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醒后卒中(wake-up stroke,WUS)与非WUS患者凝血功能的差异,以探索WUS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5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发病72?h内的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非卒中入院、既往无卒中病史且性别、年龄(±5岁)匹配的患者为对照组。根据是否为WUS将AIS组分为WUS组和非WUS组。收集入组患者入院第2日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比较AIS组和对照组以及WUS组和非WUS组间的凝血功能差异。在AIS患者中,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凝血功能与WUS的相关性。 结果 AIS组和对照组各342例,AIS患者中WUS 67例(19.6%),非WUS 275例(80.4%)。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IS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23.2(20.7~26.3)s?vs.?24.0(21.6~26.8)s,P=0.019)和凝血酶时间[18.4(17.9~19.1)s?vs.?18.9(18.3~19.4)s,P<0.001]缩短,而D-二聚体[270.0(170.0~460.0)ng/mL?vs.?220.0(137.5~352.5)ng/mL,P<0.001]、纤维蛋白原[287.0(243.8~331.0)g/L?vs.?255.0(221.0~292.3)g/L,P<0.001]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1.1(0.6~1.6)μg/mL?vs.?0.7(0.4~1.1)μg/mL,P<0.001]水平升高。在AIS患者中,WUS组较非WUS组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更严重[NIHSS 3(2~6)分?vs.?2(1~4)分,P=0.005]、采血前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比例更高(94.0%?vs.?84.0%,P=0.034),2组的发病到采血时间分布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1)。凝血功能方面,WUS组的APTT较非WUS组延长[24.8(21.5~27.5)s?vs.?22.9(20.5~25.9)s,P=0.004],其余凝血功能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TT延长与WUS独立相关(OR?2.082,95%CI?1.156~3.751,P=0.015)。 结论 WUS患者的APTT较非WUS患者延长,提示WUS患者可能具有更差的内源性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40.
冷浴对小鼠淋巴细胞酸性α醋酸萘酯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冰点前0~4°С低温水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小鼠在该温度冷浴前后外周血T细胞α-醋酸萘酯酶(ANAE)活性变化情况。方法:将小鼠20只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0~4°С和25°С低温水中分别浸浴2分钟,浸浴后于1,5,24小时采集小鼠外周血,用ANAE染色法测定各时相ANAE阳性率。结果:冷浴后1及5小时ANAE阳性率与浴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冷浴后24小时ANAE阳性率明显增高(P<0.001),对照组各时相ANAE活性无显著变化。结论:实验提示0~4°С适宜时间的冷水浴,可激发小鼠机体免疫功能。据此推测,经过一定周期冷浴训练的小鼠可能会明显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