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2篇
医药卫生   2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治疗髂外动脉闭塞症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2月,收治1例57岁髂外动脉硬化闭塞症男性患者。患者双下肢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造影示左髂外动脉闭塞,右髂总动脉狭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T段改变;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左侧0.59,右侧0.54。于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左髂总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结果术后人工血管通畅,吻合口无漏血,患者跛行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周左侧ABI增加至1.09;术后1个月血管造影显示血管通畅。结论腹腔镜下主-髂动脉重建既保留开腹动脉旁路移植效果好的特点,又具有腔内支架成形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急、慢性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措施。方法 2001年7月~2011年6月98例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夹层96例,腹主动脉夹层2例;急性主动脉夹层89例,慢性9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83例,外科手术修复1例,保守治疗10例,术前夹层动脉瘤突然破裂死亡4例。采用直型带膜支架修复80例,分支带膜支架修复3例。杂交手术7例,先行右腋动脉-左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5例,行左颈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2例。保守治疗的10例中,4例经1周治疗痊愈。9例慢性主动脉夹层发现夹层不断扩大,采取腔内修复治疗。结果 83例腔内修复手术围手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2.4%(2/83),死亡原因:1例术后1周因心包填塞(尸检结果),1例为不明原因于术后第2天死亡,考虑为其他位置再次破裂所致;余81例术后恢复良好,无脑卒中发生。腔内手术发生Ⅰ型内漏14例(16.9%);81例出院时夹层内血栓形成69例,12例夹层中仍可见部分血流。保守治疗的10例,6例显示夹层内血栓形成,其余变化不大。84例随访2~121个月,平均36.5月,随访率91.3%(84/92),其中TEVAR随访75例,保守治疗随访8例,外科手术随访1例:1例腔内修复术后3个月胸降主动脉再次破裂死亡,2例Ⅰ型内漏存在,夹层不断扩大,再次放置带膜支架后消失,其余病例情况良好。结论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要积极,TEVAR为首选,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应注意随访,必要时采用TEVAR治疗。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丹参茎叶总酚酸及其主要效应成分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组分单独或混合使用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以期为丹参茎叶酚酸类成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小鼠自由饮用2%葡聚糖硫酸钠7 d建立UC模型,再连续灌胃给药7 d,给药期间记录小鼠体重变化及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实验结束后,取结肠分别进行长度测量,HE染色,ELISA法测TNF-α、IL-6和IL-4含量,实时荧光PCR测IL-6、COX2和IL-17A 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减轻,结肠明显短缩,结肠组织TNF-α、IL-6和IL-4水平及IL-6、COX2和IL-17A mRNA表达明显升高,丹参茎叶总酚酸及其主要效应成分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单独或混合给药干预后上述指标得到改善。结论丹参茎叶总酚酸及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单独或混合给药均能够改善UC模型小鼠肠道症状和减轻炎症反应,为丹参茎叶抗UC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主髂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症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接受完全腹腔镜进行主髂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方法,探讨护理要点。结果患者手术成功率达100%,无中转开腹手术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后24~72h拔除胃管,进流质饮食;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无心脑血管意外、伤口感染及病死患者。术后住院5~14d,平均(6.8±2.6)d。出院前下肢缺血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完全腹腔镜下主髂动脉旁路移植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的护理至关重要,抓好护理重点,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助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65.
我们1998-01/2003-ll期间,经胃镜检出并经病理确诊的胃癌病人共605例。现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 分析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联合八爪鱼技术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联合八爪鱼技术完全腔内手术治疗1例47岁复杂胸腹主动脉瘤患者.手术在隔绝胸腹主动脉瘤的同时,成功重建双侧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血供.结果 术后CTA复查提示双侧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通畅,动脉瘤无内漏.术后患者未出现截瘫、肠缺血并发症,恢复顺利.结论 该技术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瘤安全可行,尚需更多治疗例数和远期随访结果观察.  相似文献   
68.
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分析是考察影响中药注射剂临床效益与风险相关因素的必要研究。该研究基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使用丹红注射液的4 950例患者的病案与医嘱信息,运用回顾性研究、基本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患者自然情况、疾病诊断、应用科室、用法用量、联合用药和不良反应等信息,对丹红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行合理性分析,寻找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患者主要分布在心内科(51.96%)与脑病中心(20.67%),年龄40岁以上占96.66%,主要西医诊断2项关联置信度最高为冠心病+心绞痛(97.15%),3项关联为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97.02%),不合理诊断主要为高血压(12.93%)和糖尿病(4.55%);中医诊断均属血瘀证。用法用量方面,单次剂量在药品说明书规定范围内者占98.93%,用药天数集中分布在1~21 d,以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为稀释溶媒的占97.64%。用药记录中,99.26%为联合用药,平均联用8.41种药物。与西药联用频次最高的依次是抗血小板药(72.04%)、调血脂药(64.86%)和脑血管疾病药(60.26%)。出现并发感染时,联用频次最高的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8.81%)。与中药联用以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或中药单体注射剂为主(28.93%),其中与天麻素注射液联用频次最高(16.23%)。不良反应报告/事件发生12例,发生率0.24%。适应症、稀释溶媒与联合用药的不合理应用可能是丹红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潜在风险因素,需进一步实验研究评价这3方面的临床效益与风险。  相似文献   
69.
江苏省启东市属长江口沉积平原,南临长江,东、北濒临黄海,西与海门市毗邻,属典型东部沿海滩涂地形地貌,经济较为发达,人为活动对其植被分布影响较大,现有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系统随机自动生成的样地未能反映启东市的实地生态,结合水生、耐盐中药资源调查暨江苏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实践,提出基于空间分层随机抽样的平原地区普查方案,能够较为真实、全面的反应平原地区的资源概况,可为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全面实施后,平原地区及土地利用性质变化较大区域的资源普查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70.
该研究旨在评价丹参根与根茎和茎叶对糖尿病肾损伤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采用高糖高脂饲料、5%葡萄糖水、30 mg·kg-1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肾损伤模型,随机分组:正常组,模型组,厄贝沙坦对照组,黄葵胶囊对照组,丹参根与根茎及丹参茎叶低、中、高剂量给药组。给药2周后,收集各组大鼠粪便,采用16S rRNA技术分析粪便中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结果发现,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空泡变性、肾间质大量炎细胞浸润,各给药组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厄贝沙坦组、黄葵胶囊组、丹参根与根茎水提物高剂量组及丹参根与根茎醇提物高剂量组大鼠肾脏结构接近正常组。模型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结构与正常组存在显著差异,各组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肾损伤大鼠粪便菌群多样性,以丹参根与根茎水提物高剂量组最为明显。糖尿病肾损伤模型组大鼠粪便中纲、目、科、属分类水平上均发现差异菌群。在科及属分类的菌群中,双歧杆菌属、Turicibacter、消化链球菌科、脱硫弧菌属、SMB53在糖尿病肾损伤模型组呈现上调趋势,乳酸杆菌属、梭菌属、理研菌科、瘤胃菌科在模型组呈现下调趋势。各组药物能不同程度地改善以上肠道菌群在模型组中的相对丰度。该实验研究结果为丹参的资源化利用及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