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2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郭婷婷  肖小敏  李雪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2034-2037
【目的】探讨孕中晚期发生羊水过多的相关因素。【方法】以308例羊水过多孕妇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300名羊水量正常的孕妇为对照组。记录所有孕妇孕期情况和妊娠结局,比较两组差异。[结果]308例羊水过多孕妇共分娩新生儿316名;胎儿先天畸形的16例,其中羊水过多发生在妊娠32周以前的胎儿畸形发生率为81.25%(13/16),高于妊娠32周以后发生羊水过多的畸形发生率18.75%(3/16)(P〈0.05);且大于30岁的孕妇胎儿畸形发生率68.75%(11/16),巨大胎儿40例(12.66%)均发生在32周以后发生的羊水过多中。羊水过多的程度基本不影响妊娠结局;观察组的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以及出生窒息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孕32周前发生的羊水过多应注意排查胎儿先天发育异常,尤其是合并高龄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根据情况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排除胎儿染色体异常。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湿敷联合硝黄解毒汤坐浴对改良痔外剥内扎术后创面疼痛及愈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肛肠科进行改良痔外剥内扎术的9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1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利多卡因湿敷联合硝黄解毒汤坐浴治疗,46例)和对照组(单用硝黄解毒汤坐浴治疗,46例)。比较两组肛门疼痛情况、生活质量、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联合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创面愈合时间、水肿消失时间以及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湿敷联合硝黄解毒汤坐浴可缓解改良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概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兖州卷柏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对兖州卷柏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温度是影响兖州卷柏黄酮提取的首要因素,其次为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兖州卷柏总黄酮最佳工艺是:温度70℃、时间7 h、固液比为1∶20(A2B2C3)。结论:此方法简单可行,是兖州卷柏总黄酮提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4.
鄢雪辉  郭婷婷  邓志燕  王杰 《新中医》2018,50(12):97-10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方配合针灸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患者2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37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兰索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胶囊),观察组采用针灸加用益气活血解毒方治疗。统计分析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胃痛、胃胀、嗳气、少食)变化,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Ⅰ (PG)Ⅰ、胃蛋白酶原Ⅱ (PGⅠ)Ⅰ、PGⅠ/PGⅡ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54%、87.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胃痛、胃胀、嗳气、少食各项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胃痛、胃胀、嗳气、少食各项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胃痛、胃胀、嗳气、少食各项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 0.05);观察组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针灸可以改善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有效提高胃蛋白酶原水平。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分析血清维生素B12(VitB12)、叶酸(FA)水平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肝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114例CHB肝硬化患者,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将其分为Child-Pugh A级、B级和C级,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清VitB12、FA、丙谷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  相似文献   
96.
背景:由于人体的血管形态复杂多样,现已应用于临床中的可操纵导管的手柄与尖端之间由于力的传导不断衰弱使尖端变形常达不到外科医生的预期,这给手术增加了难度。如何在手术中实现可操纵导管尖端快速且精准地变形一直备受外科医生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智能材料的飞速发展,这使在体外远程控制导管尖端变形成为了可能。目的:综述近年来介入治疗中可操纵导管系统的应用进展,以期为可操纵导管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在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进行文章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为1995-2021年。对比纳入与排除标准将所有文章进行初筛,最终纳入41篇文章进行综述。根据可操纵导管的变形机制,对手动操纵导管系统、磁驱动导管系统以及软材料驱动导管系统的功能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1)可操纵导管系统的变形机制多种多样,其中手动操纵导管尖端通过远端手柄来操作,使力沿着操纵杆进行传导从而达到尖端的变形;磁驱动导管主要通过在导管尖端加入可通电流的磁铁部分或者计算机控制的永磁体从而在患者体内产生磁场来达到尖端的变形;软材料则通过一些刺激如电或温度等来实现导管尖端变形。(2)...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仿真手针预处理对内脏牵拉痛大鼠的行为学的影响及其抗大鼠内脏牵拉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4组(假手术组、VTP组、仿真手针组、电针组),每组10只:后2组分别进行针刺、电针30 min后即刻制备VTP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疼痛积分,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生化比色法、放射免疫等方法检测大鼠回肠部肠神经系统的SP阳性表达物、AChE的活性和LEK的含量以及延髓内脏带c-Fos蛋白和GFAP阳性指数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VTP组大鼠疼痛积分显著升高(P<0.05),回肠部SP阳性表达物、AChE的活性,延髓内脏带c-Fos蛋白、GFAP阳性指数的含量显著增高(均P<0.01),但LEK含量增加不显著(P>0.05):与VTP组比较,仿真手针和电针组大鼠疼痛积分,回肠部SP阳性表达物、AChE的活性,延髓内脏带c-Fos蛋白、GFAP阳性指数的含量显著下降(均P<0.05),电针组LEK含量增加不显著(P>0.05),仿真手针组LEK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电针组比较,仿真手针组除疼痛积分显著降低(P<0.05)和LEK含量显著增高(P<0.05)外,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仿真手针预处理能通过减少sP的释放,减低AChE的活性,增加LEK的释放,下调c-Fos蛋白、GFAP的表达,有效抑制内脏牵拉痛,而仿真手针预处理抑制内脏牵拉痛的效果优于电针,其原因在于仿真手针更能有效增加LEK的释放.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评价抗抑郁药菊淀粉型巴戟天寡糖(IOMO)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S)模型小鼠抑郁、焦虑样行为的影响,并探究其对CUS模型小鼠小肠上皮和脾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Tr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连续28 d给予小鼠CUS建立抑郁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CUS模型组、CUS+氟西汀(FLX)组和CUS+IOMO组。于应激首日开始每天1次ig给予IOMO 50 mg·kg-1或FLX 10 mg·kg-1,连续给药28 d。在CUS造模前和结束时,采用蔗糖偏嗜实验(SPT)各检测1次小鼠蔗糖偏嗜度。CUS造模后,以开场实验(OFT)评价焦虑样行为;以强迫游泳实验(FST)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NSF)评价抑郁样行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小肠上皮和脾组织中Tr细胞数量。结果 慢性应激28 d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US模型组小鼠在SPT中蔗糖偏嗜度显著降低(P<0.01);在OFT中进入中央区的累计次数和累计停留时间显著减少(P<0.05),表现出焦虑样行为;在FST中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在NSF中摄食潜伏期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郑州地区健康育龄期妇女抗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1抗体(aβ2GP1)的参考范围,从而建立本地区抗磷脂抗体的参考范围。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50名至少已正常分娩过1次的20~40岁健康受试者,排除感染、血栓、肿瘤、自身免疫病等病史,最终入组120例。采用检验科商用试剂盒及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抗心磷脂抗体和aβ2GP1的IgA、IgG、IgM亚型进行检测。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算其第50百分位数、第95百分位数以及第99百分位数。结果 抗心磷脂抗体IgA、IgG、IgM亚型的第99百分位数分别是3.9、20.0、11.0 CU;aβ2GP1 IgA、IgG、IgM亚型的第99百分位数分别是4.0、10.6、35.5 CU。除了抗心磷脂抗体IgG亚型与厂家截断值(20.0 CU)一致,其余5项均有明显区别。结论 各地区均应建立实验室内部的参考范围,为抗磷脂综合征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诊断及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膝关节应力位摄影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中的一种x线分级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根据膝关节外翻应力位x线片测得的两膝内侧关节间隙最宽差值的分布规律并参考俞国有等相关文献,采用如下分级方法:损伤I级,差值〈4mm;损伤Ⅱ级,差值4—8mm;损伤Ⅲ级,差值〉8mm。并与俞国有(对照)方法(其为3级分级,但Ⅱ、Ⅲ级的分界值为6mm)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x线诊断I级损伤15例,Ⅱ级损伤3例,Ⅲ级损伤2例。I级损伤中,MCL少量纤维韧带断裂,膝关节仍保持一定稳定性,内侧间隙增宽不明显,多数〈4mm,与对照方法完全符合。Ⅱ级损伤中,有更多的纤维韧带断裂,韧带强度下降,伴严重的功能丧失和关节反应,不稳定程度增加,内侧间隙增宽较明显,多数达6mm以上,较对照方法反映出更多的韧带损伤信息,Ⅱ级较对照方法增多2例。Ⅲ级损伤中,多数为韧带的完全断裂,关节明显不稳,内侧间隙增宽达最大值,即〉8mm,提示韧带受损程度严重,Ⅲ级较对照方法减少2例。结论膝关节应力位摄影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的新分级方法具有实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