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从发生学角度出发探求叶天士"阳化内风"学说的源流沿革与发生发展,通过对文献的疏理,从"东汉前""唐宋前外风"与"唐宋后内风"3个时相节点总结叶天士学术源流。进而对叶天士"阳化内风"学说进行学理上的探析,形成叶天士"阳化内风"学说模式图。在治法上,归纳了叶天士针对"阳化内风"不同证候所立滋肾潜阳、养营清心与补土泻热3种治疗大法。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应用新的研究方法对叶天士所提"阳化内风"学说的病名、证型、证素进行回顾性研究,形成新的中风预警矩阵,更好地促进先贤思想的应用性转化,解决当下难题。  相似文献   
22.
郑旭锐  杨宇  郑秀丽  惠毅  刘旺华 《中成药》2014,(11):2388-2390
目的通过观察模型大鼠肺组织和结肠组织ERKmRNA水平的变化,从ERK信号通路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方法实验设空白对照组、肺病组、肠病组和肺肠同病4组。取各组大鼠的肺和结肠组织,用RT-PCR法检测其ERKmRNA的表达,分析肺病、肠病、肺肠同病之肺组织和结肠组织ERKmRNA水平变化的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病组大鼠的肺组织及其结肠组织ERK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肠病组大鼠的肺组织及其结肠组织ERK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肺肠同病状态下,大鼠肺组织及其结肠组织ERKmRNA水平与肺病组、肠病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肺病状态下可引起结肠组织ERKmRNA水平的升高,肠病也可影响肺组织ERKmRNA水平的升高,从ERK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上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新加达原饮(IXJDY)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IXJDY对HepG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和最大无毒浓度(TC0);在TC0基础上观察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于HepG2.2.15细胞,分别在第72 h和144 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上清液HbsAg的滴度.结果 TC50=14.22 mg·mL,TC0=8.13 mg·mL-1,新加达原饮对HepG2.2.15细胞毒性较低.无毒浓度的新加达原饮在HepG2.2.15细胞培养中可有效地抑制HBsAg的分泌,(P<0.05,P< 0.01);且呈现量效和时效关系.结论 IXJDY在体外有显著的抗HBV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陕西省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陕西省高等学校首批特色专业建设教改项目之一.实验区设在我校中医临床医学院,以期通过对中医高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生在综合素质、中医基本功、临床技能等各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出"理论宽、临床专、能力强、素质高"的高水平中医临床实用人才,从而探索出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25.
陕西省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陕西省高等学校首批特色专业建设教改项目之一。实验区设在我校中医临床医学院,以期通过对中医高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生在综合素质、中医基本功、临床技能等各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出"理论宽、临床专、能力强、素质高"的高水平中医临床实用人才,从  相似文献   
26.
郑旭锐  崔晓萍  惠毅  边敏佳 《河北中医》2013,(11):1756-1757
近年来病例导人式教学在国内中医院校广泛应用,我们在中医创新实验区温病学课堂教学中以温病常见病种为研究内容,引入该教学法,以学生随堂测试及期末考试成绩作为研究的指标,观察该法的近期及远期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7.
下法在温病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温病的下法具有它的源流、分类、范围等,"温病下不厌早"更是有其独特的说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建立肺病(过敏性哮喘)、肺肠合病(过敏性哮喘合便秘)大鼠模型,通过观察肺病、肺肠合病模型大鼠胃肠组织肠道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变化,探索"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相关病理机制。方法实验设空白对照组、肺病组(过敏性哮喘)、肺肠合病组(过敏性哮喘合便秘)共3组。造模结束后大鼠颈椎脱臼法处死,取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用4%多聚甲醛固定1周后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肺病组、肺肠合病组大鼠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直肠组织VIP含量无差异(P〉0.05);肺病组大鼠结肠组织VIP含量有差异(P〈0.05),肺肠合病组大鼠结肠组织VIP含量有显著差异(P〈0.01);与肺病组比较,肺肠合病组大鼠结肠组织VIP含量均有差异(P〈0.05)。结论提示肺病可能影响到肠,VIP可能是肺与大肠相联系的共同物质基础,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神经肽学方面的现代医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的:为开展"肺与大肠相表里"生物学机制研究,初步探索建立肺肠合病的复合模型。方法:实验设空白对照组、肺病组(过敏性哮喘)、肠病组(便秘)和肺肠合病组(过敏性哮喘合便秘)共4组。分别进行肺病(过敏性哮喘)、肠病(便秘)、肺肠合病(过敏性性哮喘合便秘)模型的制备,造模后进行大鼠粪便、哮喘程度及光镜下肺和肠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肺肠合病组(过敏性哮喘合便秘)既出现了哮喘,又出现了便秘。其粪便重量与肺病组比较减轻,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肠病组比较亦有减轻,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哮喘程度与肺病组比较,程度加重,统计学有差异(P<0.05);其便秘程度与肠病组比较,程度亦加重,统计学有差异(P<0.05)。光镜观察结果显示:肺肠合病组肺组织病理改变较肺病组严重,肺肠合病组的结肠组织病理改变较肠病组严重。结论:肺肠合病组同时出现哮喘和便秘。其哮喘和便秘程度均较肺病组和肠病组严重,初步提示该病理模型的制备方法可行,也似表明"肺"与"大肠"之间可能存在病理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增损甘露消毒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影响效果,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和酒精喂饲等复合方法成功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设增损甘露消毒丹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各组均给予灌胃治疗,连续用药8周。治疗结束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MMP-1和TIMP-1的含量,并对大鼠肝脏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肝脏组织的纤维化程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理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TIMP-1的表达增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增损甘露消毒丹中剂量组、增损甘露消毒丹大剂量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与病理模型组比较,大鼠肝脏组织中MMP-1的表达明显增强,而TIMP-1的表达减弱,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增损甘露消毒丹可以增强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中MMP-1的表达,抑制TIMP-1的表达,从而促进肝内细胞外基质的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