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398例新生儿各型高苯丙氨酸血症的研究及26年诊治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新生儿筛查诊断的各型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的发生率及临床转归. 方法 将新生儿筛查诊断的398例HPA纳入研究.采用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负荷试验、尿蝶呤谱分析、二氢蝶啶还原酶活性测定进行鉴别诊断;对治疗随访患者进行疗效与智能发育评估及疾病相关基因突变检测. 结果 (1)342例(85.9%)诊断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deficiency,PAHD),其中146例(36.7%)为BH4反应型,轻度苯丙酮尿症及轻度HPA中66.5%(135/203)为BH4反应型;14.1%(56/398)为BH4缺乏症,其中55例为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缺乏症,1例二氢蝶啶还原酶缺乏症.(2)270例接受随访,其中27例不需治疗而随访,241例于生后1.7月(0.5~15月)接受治疗.35例BH4缺乏症采用BH4、多巴及5-羟色氨酸治疗,血Phe浓度控制理想占(97.2±8.1)%,依从性好;21例BH4反应型PAHD单独BH4治疗疗效理想;185例低/无苯丙氨酸特殊奶粉治疗,血Phe控制理想占(53±30)%,依从性较差.(3)241例治疗患者末次随访年龄2.7岁(1月~22岁),所有患者生长发育正常;149例接受智能发育评价的患者中122例(82%)智能发育正常,其中58例IQ(91.9±11.3)分.IQ[(84±19)分]与血Phe浓度控制理想百分比[(56±33)%]成止相关(r=0.406,P<0.01),与平均血Phe浓度[(348±222)μmol/L]成负相关(r=-0.406,P<0.01).(4)31例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缺乏症携带19种基因突变,259C>T(48.3%)及286G>A(15.5%)为热点突变;13例BH4反应型PAHD携带7种基因突变,R241C(43.8%)突变最多见. 结论 (1)新生儿筛查发现的HPA者在治疗前应首先进行鉴别诊断;(2)严格控制血苯丙氨酸浓度对智能发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2.
探讨苯丙氨酸及其代谢物对P19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实验各组从P19细胞神经分化诱导期开始分别加入苯丙氨酸、苯乙酸和苯乳酸 ,观察神经分化期细胞形态 ,MTT法检测神经分化期细胞存活率和LDH漏出量的变化 ,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细胞周期有无变化。结果显示 :苯丙氨酸及其代谢物可使P19神经元肿胀、崩解 ,神经突起纤细且突起数少 ,可降低P19细胞存活率 ,但对LDH漏出量并无影响 ,对诱导后的P19细胞周期也无影响。以上结果提示 ,苯丙氨酸及其代谢物可干扰P19细胞的神经诱导过程 ,母源性苯丙酮尿症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能与其在脑发育早期阶段神经诱导及分化过程中受到高苯丙氨酸及其代谢物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研究中药降乳散对大鼠催乳素(PRL)瘤组织表达Pit-1的作用.方法 用皮下植入雌激素的方法制备大鼠PRL瘤模型,将成功诱发出PRL瘤的大鼠随机分2组,分别给予安慰剂和中药降乳散灌胃,用药4周后处死动物,垂体称重,用放免法测定血清PRL水平.用反转录-PCR方法分析Pit-1在大鼠PRL瘤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 降乳散组大鼠血清PRL水平和垂体重量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01),Pit-1 mRNA水平在降乳散组较安慰剂组明显降低(P<0.001).结论 降低Pit-1的表达水平可能是中药降乳散抗PRL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不同病因引起儿童肥胖症(obesity)的中医辨证分型,为使用中医药治疗各种儿童肥胖症提供辩证诊断依据。方法对89例肥胖儿童通过口服糖耐量试验(Oralglucosetolerancetest,OGTT),测定空腹、服糖后2h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以及肝脏B超、血脂、皮质醇检测,对合并性早熟或青春早发育者的骨龄、性激素及性腺进行测评,并根据结果进行肥胖症临床分型。分别记录其舌质、舌苔、脉象,结合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辨证。随机抽取22例属脾虚湿困血瘀型患者,检测其血液流变性。结果89例儿童肥胖症检出单纯性肥胖不伴有并发症32例,肥胖伴并发症28例,症状性肥胖29例。单纯性肥胖患者中湿热中阻型25例,脾虚湿困伴血瘀型4例,脾虚湿困型1例,其他2例。肥胖伴有并发症患者中湿热中阻型8例,脾虚湿困伴血瘀型17例,其他3例。症状性肥胖患者中湿热中阻型2例,脾虚湿困伴血瘀型23例,脾虚湿困型2例,其他2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P<0.01,P<0.001)。结论不同临床分型的肥胖症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肥胖儿童湿邪阻滞型多发,单纯性肥胖患者中湿热中阻常见,在肥胖伴有并发症及症状性肥胖患者中脾虚湿困伴血瘀型易见。伴有血瘀证表现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中国人Ⅰa型糖原累积病简便、快速、准确的产前诊断方法。方法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了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G6Pase)基因727G→T和R83H的突变,并结合117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连锁分析,对3个Ⅰa型糖原累积病家系进行了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对发现的突变及1176位点多态性用DNA测序证实。结果3个家系先证者G6Pase基因的2个等位基因均携带727G→T突变,分别来自其父母。家系1和3胎儿为727G→T突变杂合子;家系2胎儿不携带该突变。117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显示,3名胎儿117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3名先证者不同。DNA直接测序结果与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结果相符。家系1和家系2胎儿已出生,井证实与产前诊断结果相符。结论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法筛查727G→T和R83H突变结合117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连锁分析可简便、快速、准确地诊断和产前诊断Ⅰa型糖原累积病。  相似文献   
46.
气管插管拔除对老年冠脉搭桥术患者生命体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拔除对60岁以上冠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生命体征主要指标的影响作用,进一步明确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拔除前后的护理要点,制定护理计划。方法2004年9月~2005年3月在我院行CABG患者39例,术后入重症监护室(ICU)后予呼吸机支持,当患者病情符合拔管指征时予以拔管,观察记录拔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动脉血气主要指标值。结果患者拔管后10min的收缩压(SBP)与拔管前显著升高(P〈0.05),拔管后30min与拔管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拔管前后的舒张压(DBP)、氧饱和度(SatO2)、中心静脉压(CVP)和肺动脉嵌压(PAw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拔管前后动脉血气分析中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分压(PaO2)与拔管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气管插管拔除对老年CABG患者的收缩压有短暂的升高作用,应在拔管后加强血压监护,同时做好胸部体疗,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7.
目的建立可靠的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干血滤纸片中氨基酸方法,以便用于氨基酸代谢紊乱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方法取含不同浓度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瓜氨酸和缬氨酸)的血滤纸片,用含已知量相应氨基酸内标的甲醇萃取,盐酸正丁醇衍生后,用串联质谱仪检测血片中氨基酸谱及其浓度。分析该方法的精确性、样品回收率及浓度相关性。结果氨基酸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3%~9.7%、9.9%~14.3%。低浓度回收率为92%~100%,中等浓度回收率为94%~104%,高浓度回收率为98%~。107%。不同浓度的氨基酸实测浓度与加入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90~0.9999。结论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干血滤纸片中氨基酸能够达到较高的精确性、准确性和回收率,为临床进行氨基酸分析提供了一项新技术,可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高危儿童遗传代谢病的诊断及其他与氨基酸代谢有关的疾病诊治。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患儿合并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表现。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和临床随访,在12例21羟化酶缺乏患儿中发现20例合并中枢性性早熟。根据治疗和非治疗情况分为A组(9例)和B组(11例),分析其发生的年龄、骨龄以及与激素替代治疗的关系。结果A组中发生中枢性性早熟的实际年龄平均为(5.6±2.1)岁,骨龄平均为(12.0±3.2)岁;B组中诊断中枢性性早熟平均年龄在(6.8±1.1)岁;骨龄平均值在(11.7±2.0)岁,两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B组应用氢化可的松治疗后平均2.3年出现中枢性性早熟。结论CAH患儿骨龄发育提前是发生性早熟的主要原因,早诊断和早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9.
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MUT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患儿MUT基因突变类型及突变频率,探讨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依据串联质谱检测血酰基肉碱、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尿甲基丙二酸以及维生素B_(12)负荷试验等,诊断21例单纯MMA患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法对这些患儿进行MUT基因突变检测分析.结果 在21例单纯MMA患儿中14例检测到17种MUT基因突变,其中8种为未报道突变.以c.323G>A(R108H)、c.729_730insTT(D244LfsX39)与c.1630_1631GG>TA(G544X)较为常见,突变频率分别为14.3%、10.7%及14.3%,以错义突变多见(64.7%).14例MUT突变患儿中10例为早发型,1例为迟发型,3例由新生儿出生筛查检出;11例为维生素B_(12)无效型,3例为有效型.结论 揭示了中国MMA患儿中MUT基因的部分突变谱,MUT基因突变患儿发病较早,多为维生素B_(12)无效型.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了解异戊酸血症患儿的临床、实验室特点以及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IVD)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对1例异戊酸血症患儿的病史、实验室检查以及血串联质谱和尿气相色谱质谱结果进行了分析,对IVD基因12个外显子及两端内含子行PCR扩增和DNA测序,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c.466G>C(G127A)新突变.结果 患儿男,2岁7个月,生后3 d起出现呕吐和酸中毒,行幽门切开术后仍反复呕吐,伴有酸中毒发作,智力发育明显落后.血串联质谱分析显示C5酰基肉碱水平增高至12.89μmol/L,尿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显示异戊酰甘氨酸明显升高,临床诊断为异戊酸血症.IVD基因DNA测序显示,患儿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149G>A(R21H)和c.466G>C(G127A),c.466G>C(G127A)突变在IVD基因第5外显子上,是以往未报道的新突变.结论 报道1例异戊酸血症,新生儿期发病,反复呕吐,酸中毒和智力落后,血C5酰基肉碱明显升高,尿中有异戊酰、甘氨酸大量排出,基因诊断发现1个IVD基因新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