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6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肿瘤化疗致腹泻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疗是控制癌症发展,延长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方法。但化疗相关腹泻(CID)是很多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其能使患者变得虚弱,引起脱水、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严重可影响化疗全程的完成。适宜的护理可减轻患者因腹泻产生的痛苦,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本院2002年1月—2004年6月收治48例因肿瘤化疗所致腹泻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35~72岁,平均42.5岁。胃癌12例,直肠癌10例,乳腺癌10例,食管癌9例,贲门癌5例,淋巴瘤2例。化疗前无一例有腹泻病史,所用化疗药:甲酰四氢叶酸钙+5-氟尿嘧啶(5-Fu)、顺铂、环…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口服α1一受体阻滞剂防治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回顾于我科行手术治疗的340例肛肠病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应用α1一受体阻滞剂分为两组,其中应用α卜受体阻滞剂的设为试验组(哈乐,口服,0.2rαg/次,每天1次,230例),未应用α1一受体阻滞剂的设为对照组[11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首次排尿时间;发生尿潴留后,两组患者均接受导尿处理,试验组男性患者继续服用α1一受体阻滞剂,对比观察两组男性患者导尿时的疼痛程度、尿道黏膜损伤情况及留置导尿管后下尿路的刺激症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O.05。试验组发生尿潴留的男性患者导尿时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O.05;尿道黏膜损伤率及留置导尿管后下尿路的刺激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果表明,口服α1一受体阻滞剂可有效降低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接受导尿处理的男性患者口服α1阻滞剂可缓解置导尿管时的不适,减少留置导尿管所引起的下尿路刺激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使用AO三叶草形支撑钢板治疗Pilon骨折的经验。【方法】19例pilon骨折,按Rtiedi—Allgower分型:其中I型2例,Ⅱ型10例,Ⅲ型7例.均采取切开复位AO三叶草形钢板内固定术。【结果】随访1~3年,平均16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78.9%。【结论】AO三叶草形钢板治疗pilon骨折,固定稳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关节活动及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人群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肛门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住院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174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138例, 女性36例, 年龄26~45岁, 平均年龄(35.20±8.86)岁。依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单号、双号进行分组, 其中单号为对照组(n=87), 双号为观察组(n=87)。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切开挂线治疗, 观察组采用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的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手术费用、创面愈合时间长度、术后6个月的肛门功能情况和治疗效果, 以及术后6个月内的并发症情况、术后1年内的复发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以例(%)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对比采用秩和检验。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44.30±8.11)min比(42.18±7.25)min, t=-2.44, P<0.05]、手术费用高于对照组[(1 184.81±372.68)元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年龄≥60岁新型冠状病毒(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2年4月—6月上海部分定点医院600例年龄≥60岁、感染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患者的临床信息和核酸转阴时间,根据核酸转阴时间分为≤14 d组和>14 d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年龄、确诊至使用Paxlovid时间与核酸转阴时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疫苗接种、基础疾病、确诊至使用Paxlovid时间对患者14 d内核酸转阴的影响。结果:患者平均核酸转阴时间为15(12~18) d,年龄、确诊至使用Paxlovid时间与患者核酸转阴时间有明显线性趋势(P=0.006,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存在恶性肿瘤、确诊至使用Paxlovid时间与14 d内核酸转阴明显相关(P=0.028,P=0.038,P=0.0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确诊至使用Paxlovid时间≤3 d与14 d内核酸转阴独立相关(P=0.007,OR=0.802;P=0.003,OR=2.402)。结论:对于年龄≥60岁新...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麝香通心滴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炎性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连续82例STEMI并接受急诊PCI的患者,以1:1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麝香通心滴丸组(入院后立即口服麝香通心滴丸6丸,次日起2丸/次,每日3次,持续3...  相似文献   
18.
三种生化法和基因检测诊断G6PD缺陷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联合三种生化法和基因检测对G6PD缺陷症进行诊断,以提高这种儿科临床常见溶血性疾病的确诊率。方法:采用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G6PD活性试验、G6PD定量比值法三种生化实验并联合应用南方地区常见的三种G6PD基因突变检测对急性溶血患儿57例进行诊断。结果:57例患儿中,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降低52例,正常5例;G6PD活性低下51例,正常6例;G6PD/6PGD降低48例,正常9例。三种生化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1.2%、89.5%和84.2%;52例被检出存在基因突变,其中位点G1388A32例(61.5%)、G1376T16例(30.8%)、A95G4例(7.7%)。另有5例未能检测到有突变,估计属其它少见突变类型。结论:联合应用三种生化法和基因检测可以提高G6PD缺陷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9.
单细胞水平β地中海贫血诊断膜芯片检测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对在单细胞水平β地中海贫血诊断膜芯片检测技术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15个碱基的随机引物对单个细胞的基因组进行引物延伸预扩增(Primer extension preamplification,PEP),取其产物5μl分别对β地中海贫血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巢式或半巢式扩增,然后来用反向斑点杂交(Reverse dot blot,RDB)技术检测β地贫突变型。结果 将这些技术应用于4例已经确定突变基因型的β地贫患者及1例正常女性,检测结果与预料的相符。结论 结合我们的实验结果,提示在单个细胞或微量DNA模板水平运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遗传病检测是可行的,而且将来在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和无创性产前诊断领域可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脑梗死发病急性期血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1年1月至12月收住院的发病时间少于24h的脑梗死患者23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7例,女105例,平均年龄(68±10)岁;记录其发病时的血压以及住院第1~3天的平均血压,出、入院时的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I)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cationofRankinScale,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StrokeScale,NIHSS)和改善的分值以及住院天数,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急性期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易出现高血压(P<0·01),未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多出现低血压(P<0·01)。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水平正常或者轻度升高的患者出院时NIHSS改善程度分别是(1±4)、(5±2)分,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急性期明显低血压组患者的死亡率和继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脑梗死发病的急性期血压过低或者过高均有可能加重病情,而发病时血压偏低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脑梗死急性期注意血压监护以及调整血压保持在正常或轻度升高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