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肾气丸是治肾气不足诸证的第一方 ,因其出自《金匮要略》,故名为金匮肾气丸。仲景用来治多种病证 ,其中之一便是男子消渴 ,小便反多 ,以饮一斗者 ,小便一斗。即《金匮要略》中肾气丸可用于治疗多饮多尿之病证 ,糖尿病亦属其中之一。继仲景之后 ,后世用肾气丸治消渴者亦不在少数 ,概因消渴发病之根本乃肾虚。正如《景岳全书》云 :“若素体肾气虚羸 ,精无所藏 ,精不化气 ,五脏失养 ,复因调摄失宜 ,肾不固精 ,精微下注 ,则发为消渴。”其发病机理为 〔1〕:肾气 (阳 )虚弱 ,气化无力 ,精液失摄 ,肾阴不足 ,相火上腾 ,消灼津液与谷物。随着病情的…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观察二至丸预防和治疗性给药对大鼠损伤后肝细胞再生障碍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二至丸预防组(6.48 g·kg~(-1)),二至丸治疗组(6.48 g·kg~(-1)),雷帕霉素组(1 mg·kg~(-1))。除正常组建立肝部分切除术(partial hepatectomy,PHx)模型外,其余各组ig给予2-乙酰氨基芴(2-acetylaminofluorene,2AAF)ig 7 d,同时二至丸预防组预防性给药7 d,第8天行肝部分切除术建立损伤后肝细胞再生抑制复合模型(2AAF/PHx),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于术后24 h再行预防性给药组及治疗性给药3 d。大鼠处死后计算肝重指数,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收集大鼠血清并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白蛋白。同时采用流式检测肝细胞凋亡水平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重指数和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大鼠肝细胞坏死细胞(non-viable non-apoptotic cell,NVNAC),早期凋亡细胞(viable apoptotic cell,VAC),晚期凋亡细胞(non-viable apoptotic cell,NVAC)水平及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而活性细胞(living cell,LC)则明显降低(P0.05,P0.01),肝脏病理损伤较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二至丸预防组及治疗组均可明显升高大鼠肝重指数和白蛋白水平,同时降低其ALT和AST水平,且大鼠NVNAC,VAC,NVA水平及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而LC则明显升高(P0.05,P0.01),病理学观察提示明显好转。结论:二至丸预防性及治疗性给药可显著抑制损伤后肝细胞再生障碍大鼠肝细胞凋亡,并降低Caspase-3表达,肝功能损伤得以恢复,提示二至丸对大鼠损伤后肝细胞再生障碍具有良好的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4.
补中益气汤是一首中医经典名方,出自于中国古代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李杲(号东垣)的著作《内外伤辨惑论》。近年来发现补中益气汤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对炎症性肠病、过敏性紫癜、肌无力等免疫性疾病和癌症术后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该方立方严谨、疗效可靠,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除热之要方,主治脾虚气陷证、气虚发热证,是“甘温除大热”的代表方剂。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其方具有良好的调节巨噬细胞、B细胞、T细胞、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药理作用,被广泛运用于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等免疫相关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文章从补中益气汤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两个方面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促进该方药的临床合理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按照中医“异病同治”理论,尽管其调控免疫的机制并不明朗,但正是因为其良好的治疗效果,故基于补中益气汤和调控免疫的新药研发虽任重道远,却也前景宽广。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炎性树突状细胞(Inflammatory dendritic cells,infDCs)的调控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Evo高剂量组(40 mg·kg^-1)、Evo中剂量组(20 mg·kg^-1)、Evo低剂量组(10 mg·kg^-1)及美沙拉嗪组(150 mg·kg^-1),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合法进行造模。造模24 h后按照相应剂量灌胃给药,连续给药7 d。给药结束后,称定大鼠体质量,处死并分离结肠组织,测量长度,称定质量,计算结肠质量指数;采用HE染色进行结肠组织病理学观察;分离派氏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c^+CD103^+E-cadherin+T细胞数量;ELISA法测定大鼠结肠组织匀浆中干扰素-γ(IFN-γ)、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及结肠长度均明显降低或缩短(P<0.01),结肠质量、结肠质量指数明显升高(P<0.05,P<0.01);结肠组织CD11c^+CD103^+E-cadherin+T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IL-6、ICAM-1水平明显升高(P<0.05),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的结肠质量、结肠质量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Evo高剂量组的大鼠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Evo高、低剂量组的大鼠结肠长度明显增加(P<0.05);各给药组的大鼠结肠组织CD11c^+CD103^+E-cadherin+T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5,P<0.01),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ICAM-1、IL-2明显降低(P<0.05,P<0.01);Evo高、中剂量组的IL-6明显降低(P<0.05,P<0.01);Evo中、低剂量组的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吴茱萸碱可能通过降低infDCs细胞数量,下调IL-2、ICAM-1、IL-6表达,上调IL-10、IFN-γ表达,从而发挥治疗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五味子甲素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组织氧化应激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乙醇混合液灌肠复制结肠炎SD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五味子甲素低剂量(20 mg·kg^-1)、中剂量(40 mg·kg^-1)、高剂量组(80 mg·kg^-1),每组10只。灌胃给药,正常组与模型组同期分别给予等体积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给予150 mg·kg^-1美沙拉嗪(5-ASA),连续治疗7 d后取大鼠结肠并评测其结肠重量、结肠长度、肠重指数、病理切片以及选择最佳剂量组的结肠组织检测SOD,GSH-PX,NO等氧化应激指标。结果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甲素中剂量组治疗效果最佳,肠重减轻、长度增加、肠重指数明显下降,炎症因子明显减少,GSH-PX,SOD,eNOS,iNOS和T-AOC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 or P<0.05),而NO及MPO水平显著降低(P<0.01 or P<0.05)。结论五味子甲素可能通过降低结肠组织中性粒细胞数量和NO含量以及升高SOD和GSH-PX的表达量缓解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治疗实验性大鼠结肠炎。  相似文献   
8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薏苡附子败酱散YFB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TCMSP)搜集附子薏苡败酱散的有效成分及药物靶点,Geencard数据库搜集UC的疾病靶点,求出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及对应的有效成分;利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中药-化合物网络以及化合物-靶标网络;将靶点交集导入String中,对靶点的节点重要性进行分析;通过R语言对靶点的交集进行KEGG分析。结果:最终得到18个可治疗UC的潜在有效成分,以及可治疗UC的122个靶点、144条信号通路。结论:YFBP可能主要通过AKT1、IL-6、VEGFA、CASP3、JUN、PTGS2、EGFR等多个靶点,PI3K/Akt、AGE-RAGE等多条通路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探讨左金丸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滤泡辅助性T 细胞(Tfh)的调控作用。方法将BALB/c 小 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左金丸组(3 g·kg-1)及美沙拉嗪组(300 mg·kg-1),每组10 只。除正常组外其余 各组小鼠采用自由饮水的方式给予3%葡聚糖硫酸钠(DSS) 溶液,连续7 d,构建UC 小鼠模型。7 d 后按照相 应剂量灌胃给药,每日1 次,连续给药7 d。每天称小鼠体质量并观察其一般症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fh 及滤泡调节性T 细胞(Tfr)数量;测定小鼠结肠质量、结肠长度,计算结肠质量指数;采用HE 染色法进行结肠 组织病理学观察;Western Blot 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Bax、Bcl-2、Caspase-3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 较,左金丸组小鼠的结肠质量指数明显降低(P < 0.01),结肠长度明显恢复(P < 0.01),结肠组织病理评分明显 降低(P < 0.05);CD4+CD44+ICOS+、CD4+CD44+IL-17+及CD4+CD44+CXCR5+细胞水平明显下降(P < 0.05,P < 0.01),CD4+CXCR5+Foxp3+及CD4+CXCR5+Blimp-1+细胞水平均明显升高(P < 0.05);结肠组织中的Caspase-3、 Bax 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 < 0.05,P < 0.01),Bcl-2/Bax 蛋白比值明显升高(P < 0.01)。结论左金丸可能通过 调控Tfh/Tfr 细胞平衡,以及结肠组织的Bax、Bcl-2、Caspase-3 蛋白表达水平,发挥对UC 小鼠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左金丸;溃疡性结肠炎;滤泡辅助性T 细胞;滤泡调节性T 细胞;Bax;Bcl-2;Caspase-3;小鼠  相似文献   
90.
近年来,P38MAPK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凋亡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献整理中发现其调控细胞凋亡的六个途径和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呈密切相关性,提示调控P38MAPK信号信号通路可能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的新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