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医药卫生   3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迪炎  赵枫  袁伟  杨春济 《人民军医》2002,45(10):610-612
血管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良性肿瘤 ,多为先天性错构瘤 ,其发生率约占全身血管瘤的 6 0 %。尽管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很多 ,但各自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便于同行掌握各法治疗的优缺点 ,以便扬长避短发挥最佳疗效 ,分别就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1 临床分类与治疗原则血管瘤多年来一直按临床表现 ,特别是病损的形态进行分类 ,一般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及蔓状血管瘤三种。 1982年 ,Mulliken根据各类型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征归纳为两类 :一类为真性血管瘤 ,另一类为血管畸形。真性血管瘤起源于残余胚…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骺板牵开技术治疗儿童肱骨近端近骺板恶性肿瘤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2月至2013年1月,解放军第180医院小儿骨科共收治6例肱骨近端近骺板恶性肿瘤患儿,术前病理确诊普通型骨肉瘤2例,成骨型骨肉瘤1例,成纤维型骨肉瘤1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1例,小细胞骨肉瘤1例。所有患儿均在接受新辅助化疗方案后,顺序进行骨骺牵开术、瘤段切除术和骨移植重建术。术后采用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多伦多保肢评分(toronto extremity salvage score,TES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肩关节功能评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儿获得随访18~112个月,平均51.0个月,均未出现局部肿瘤复发;骺板牵开时间8~16d,平均13.0d;术后MSTS评分为53~97分,平均79分;TESS评分为71~92分,平均83分;JOA肩关节功能评分为66~91分,平均84分;Mayo肘关节评分55~95分,平均91分。结论治疗儿童肱骨近端近骺板恶性肿瘤,骺板牵开术是值得推荐的保肢方法,既可以提供安全的肿瘤切除界限,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骺板的生长能力,临床上有显著优点,但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24.
雷莉  赵枫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4):491-492
目的探索非脱垂病变子宫阴式切除术的技术要点及在基层单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活动无粘连的子宫肌瘤、腺肌瘤、功能性出血而无子宫脱垂及恶性病变患者140例,其中80例行阴式子宫切除术(观察组),60例行腹式子宫切除术(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50±23)ml、手术时间(65±14.0)min、体温恢复时间(3±0.5)d、肛门排气时间(14±1.8)h、住院时间(5±0.8)d较对照组(243±41)ml、(90±27.0)min、(4±0.8)d、(26±2.7)d、(5±0.8)d均减少(均P〈0.01),且无一例中转开腹。结论对活动、无粘连的子宫肌瘤、腺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阴式切除子宫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更适合基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估B16F10/ESAT-6-GPI-IL-21瘤苗用于C57BL/6小鼠的安全性及其诱导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应用免疫荧光、FCM检测瘤苗细胞ESAT-6-GPI的表达情况;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瘤苗细胞IL-21的表达情况;动物实验检测瘤苗体内应用的安全性;制备荷瘤鼠术后免疫模型,评价瘤苗免疫效果。结果:B16F10/ESAT-6-GPI-IL-21瘤苗细胞表面有靶抗原ESAT-6-GPI表达,并分泌IL-21。于C57BL/6小鼠皮下接种2×105个B16F10/ESAT-6-GPI-IL-21瘤苗细胞,60天内未见致瘤,但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效应。结论:B16F10/ESAT-6-GPI-IL-21瘤苗致瘤性明显下降,低剂量应用具有安全性,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26.
27.
现将我科应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90例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中发生呼吸暂停者共90例,均符合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8.
目的:评价早期干预对改善窒息新生儿智力发育的效果。方法:以93例足月窒息儿(Apgar评分5min≤6分)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和常规育儿组48例,另设同期正常新生儿45例为对照组。干预组从新生儿期开始接受为期24~30个月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治疗,所有病例均于生后每隔3~6个月进行智能发育检测。结果:干预组1岁、2岁时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比常规育儿组高(P<0.01),可达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干预组康复率为93%,而常规育儿组仅为72%。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窒息儿智力发育,有利于防治其智力低下。  相似文献   
29.
氟哌酸是化学合成的一代吡酮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副作用小,口服吸收迅速不易形成耐药性,疗效优于同类荼啶酸、吡哌酸等药物优点。临床常用于急  相似文献   
30.
对329例甲状腺肿块进行临床分析,以病史及体检作为诊断依据和术后病检结果比较,符合率为79%;B超检查鉴别甲状腺是弥漫性、结节性或囊性准确率为87.8%,对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作单纯摘除、次全切除和一侧腺叶切除3种术式,观察1~10年,仅有1例在术侧腺叶复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