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17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扩大药用植物的药用部分和寻找新的药材资源,对充分利用祖国天然财富、发展医药科,学及保障人民健康,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近来我们结合租国医药学的学习及药材学的教学,深感对药用植物非入药部分和同属近似品种进行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从而扩大药源,是符合于当前客观需要的多快好省的途径。在古代本草中也有不少这方面的资料,例如金银花和忍冬藤为同株植物的不同药用部分,它们的归经相同,药效一致;又如常山(根)和蜀漆(常山的茎、叶)功用亦同,且有“春夏用茎、叶,秋冬用根”的记述。现代研究已知常山的有效成分为生物硷,其含量以叶中最高,茎次之,根中最少;再如烟草的叶和茎,颠茄的根、茎、叶中,均知有相同的有效成分,其功效亦相同,而且目前常用药材中,以全草入药的为数甚多。因此,根据我们的具体条件,选择了黄莲(根茎、叶),川乌、草乌(根),桔梗(根、茎、叶),以及远志属西伯利亚远志和瓜子金(根、茎、叶)等,进行了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初步探讨,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22.
菊科植物杏香兔耳风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中药杏香兔耳风Ainsliaea fragrans Champ.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层析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13C 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其中2个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内酯:8-α-hydroxy-11α,13-dihydro-zaluzanin C(1),3-O-β-D-glucozaluzanin C(2);9个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apigenin,3),柽柳素(tamarixetin,4),木犀草素(luteolin,5),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6),槲皮素-5-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5-O-β-D-glucoside,7),柽柳素-7-O-β-D-葡萄糖苷(tamarixe-tin-7-O-β-D-glucoside,8),柽柳素-3-O-β-D-葡萄糖苷(tamarixet-in-3-O-β-D-glucoside,9),柽柳素-5-O-β-D-葡萄糖苷(tamarixetin-5-O-β-D-glucoside,10),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side,11);2个绿原酸类化合物:cyclohexanecarboxylic acid(1,3,4-trihydroxy-5-[[3-(3-hydroxyphenyl)-1-oxo-2-propenyl]oxy]-[1α,3α,4α,5β(E)],12),5-p-trans-coumaroylguinic acid(13)。结论:其中化合物8-13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3.
银杏枝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杏枝皮的化学成分至今未见报道,故从银杏Ginkgo biloba L.枝皮中分得8个化合物,经光谱和化学方法鉴定为:白果内酯(bilobalide,I)银杏内酯B(ginkgolide,B,Ⅱ),银杏内酯C(ginkgolide C,Ⅲ),香草酸(vanillic acid,Ⅳ),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V),胡萝卜甙(daucosterol,Ⅳ),二十八醇(octac  相似文献   
24.
安徽银莲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安徽银莲花的根茎中提取、分离出9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了4个化合物,化合物Ⅰ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化合物Ⅱ为胡萝卜甙(daucosterol),化合物Ⅲ为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甙,化合物Ⅳ为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木糖甙。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建立毛鸡骨草中异夏佛塔苷对照品的制备分离方法。方法 取毛鸡骨草药材醇提浸膏的正丁醇萃取部分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氯仿-甲醇(90∶10~70∶30)梯度洗脱,收集异夏佛塔苷富集流份,继续采用低压C18柱色谱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 经TLC、HPLC-UV及MS联用等技术进行质量分数检测。结果 从毛鸡骨草中制备分离的异夏佛塔苷对照品,质量分数>99 %。结论 本法得到的异夏佛塔苷对照品符合中药化学对照品的相关技术要求,为药材毛鸡骨草和含毛鸡骨草的成方制剂的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化学对照品。  相似文献   
26.
目的:建立HPLC-ELSD法同时测定药材杏香兔耳风中3个倍半萜内酯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CLC-ODS C18色谱柱 (150 mm×6.0 mm, 5 μm ) 以甲醇-2 %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ELSD) 检测.结果:被测定峰能够与其他组分达到基线分离,成分为8α-hydroxy-11αH-11,13-dihydro-zaluzanin C-3-O-β-D-glucopyranoside (1)、8α-hydroxy-11αH-11,13-dihydro-zaluzanin C (2) 和 zaluzanin C-3-O-β-D-glucopyranoside (3) 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78~7.80 μg、0.46~4.64 μg和0.44~4.36 μ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5%、104.7%和98.9%, RSD分别为0.28%、0.13%和0.13%.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可用于对药材杏香兔耳风进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7.
从望天树根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藜芦酚碳甙(Ⅰ,resveratrol-4-C-glucoside)、藜芦酚(Ⅱ)、对羟基苯甲酸(Ⅲ)、β-谷甾醇(Ⅳ)和胡萝卜甙(Ⅴ)。其中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8.
生脉散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药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unge)Reg.的根中,分得5个甙类成分。1个是胡萝卜甙,另外4个是三萜皂甙,分别命名为Pulchinenoside A,B,C和D,根据化学反应和光谱分析Pulchinenoside A,B和C的结构分  相似文献   
29.
土茯苓化学成分研究(IV)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milax glabra is a wellknow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has been used clinically to prevent leptospirosis, to treat syphilis, and acute bacterial dysentery, etc. Its extracts showed antitumor and antiatherosclerosis activiy. A new isoflavone, 7,6′-dihydroxy 3′-methoxy isoflavone (1), along with two known compounds taxifolin (2) and astilbin (3),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Smilax glabra. The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including 2DNMR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30.
随着分离和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以及对其生理活性的初步认识,季铵双苄基异喹啉(QBBI)生物碱已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本文综述有关文献并结合作者对QBBI生物碱的研究工作,对QBBI生物碱结构分析的有关特点作一归纳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