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不同的超滤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2017年2月-2018年11月的1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组,斜线超滤模式组给予斜线超滤,直线超滤模式组进行了直线超滤。比较两组满意占比;血液净化依从性;超滤前后血液净化指标、心功能和血压;血液净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斜线超滤模式组满意占比、血液净化指标、心功能和血压、血液净化依从性、血液净化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直线超滤模式组有优势,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斜线超滤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求古代针灸治疗胃脘痛特定穴运用规律。方法:通过制定数据的来源和采集标准、规范病症腧穴名称,将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于古代针灸治疗胃脘痛的特定穴规律研究。结果:针灸治疗胃脘痛选取特定穴88个,占总穴位90.74%,以胃经募、合、经、络穴为主,其中中脘运用频率最高;特定穴配伍分析显示,脾背俞配伍交会穴支持度最高,而脾胃经的募、背俞穴与交会穴相配伍最多。结论:特定穴的选取及特定穴间的配伍是古代针灸治疗胃脘痛的主要处方原则,体现了循经取穴的特点,且操作方法以艾灸为主,针刺为辅,不重视针刺手法及灸法。  相似文献   
73.
传统中医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有一定的认识,并且总结将该病定位在脑,病机以脑髓和心、脾、肾之亏虚为本,以郁、痰、瘀为标,虚实夹杂.针灸通过各种不同的临床思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成为目前预防老年痴呆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4.
<正>每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经后辄止者,称为"经行头痛"。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月经性偏头痛,是与卵巢功能周期有关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偏头痛。其发病机制主要与雌激素水平波动有关。曲红丽等~([1])认为月经性偏头痛与普通偏头痛不同,其特点为头痛发作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头痛发作的持续时间更长,严重程度更重。药物治疗种类与普通偏头痛差异不大,但在急救药物和曲普坦类药物的剂量上明显增多,并且月经性偏头痛往  相似文献   
75.
目的 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分析不同开髓方式及全冠修复对上颌中切牙牙体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锥形束CT扫描上颌中切牙构建上颌中切牙三维实体模型,根据开髓方式的不同及是否行全瓷冠修复建立4组实验模型:传统开髓树脂充填(A)组、传统开髓后全瓷冠修复(B)组、微创开髓树脂充填(C)组和微创开髓后全瓷冠修复(D)组。于舌侧切1/3与中1/3交界处施加大小为100 N、与牙体长轴呈45°方向的力,对所建立的牙体组织有限元模型中最大主应力、von Mises应力和改良von Mises应力进行分析。结果 1)应力峰值:A组的最大主应力、von Mises应力和改良von Mises应力的应力峰值均表现为最大,除了D组的von Mises应力峰值略低于C组外,C组的最大主应力及改良von Mises应力的应力峰值均表现为最低,D组的最大主应力及改良von Mises应力的应力峰值均低于A组和B组。2)应力分布:相比于A组,C组牙颈部区域的应力集中程度较低,且应力集中的区域较小;在牙根牙本质处,C组的应力分布与A组相比更为均匀,应力分散至根尖更多区域;冠修复后,B组和D组在牙根区域的应力分布未见明显差异;B组应力分布状态与A组相比未见明显改变;D组相比于C组应力分布状态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从生物力学角度考虑,上颌中切牙开髓尽量采取微创开髓方式;传统开髓后建议行冠修复,微创开髓后冠修复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6.
本文从中医阴阳气血理论入手,从病因病机、气血阴阳、现代研究几个角度对月相盈亏与不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阐述,说明月节律对人体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并详细阐述了中国古代医家利用月节律治疗不寐的理论依据,以期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和更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7.
慢性偏头痛是世界上最普遍和最易致残的神经源性炎症性病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但其机制至今仍未十分明确。最新研究提示在中枢炎症疾病中存在“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串扰,是阐释发病和治疗机制的新靶点。前期机制研究初步发现了针刺治疗慢性偏头痛与其调控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关系密切。现从最新的神经炎症性疾病研究前沿“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串扰出发,探讨将其引入针刺治疗慢性偏头痛机制研究中的可能性,以期为针刺慢性偏头痛提供新的科学思路。  相似文献   
78.
通过计算机检索了近10年国外期刊发表的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从评价偏头痛生活质量的普通量表,头痛影响及残疾量表,疼痛度量量表等方面归纳总结了量表评测方法在偏头痛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现状,为国内同类临床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三色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00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AC-Ⅰ及CD62P阳性率的变化,并且与健康者对照.结果 与健康对照者比较,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PAC-Ⅰ及CD62P的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治疗2周后,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PAC-Ⅰ及CD62P的阳性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体内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治疗后血小板活化程度降低.FCM可以作为血小板活化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80.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头痛,头痛部位有手足少阳经、足太阳经、足厥阴经、督脉、跷脉等经脉循行,而以少阳经脉分布范围最广.针刺治疗偏头痛有确切疗效,取穴以足少阳胆经腧穴使用频次最高.除了头痛处局部取穴这个原则外,作者认为取足少阳胆经腧穴治疗偏头痛还与阳跷、阳维等奇经,以及经筋有关,而表里经、同名经配穴的运用可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