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医药卫生   111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建立HPLC替代对照品法测定新疆孕马尿中3种主要结合雌激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在不同条件下测定替代对照品雌酮硫酸钠对于马烯雌酮硫酸钠及17α-双氢马烯雌酮硫酸钠对照品的校正因子,利用校正因子和替代对照品雌酮硫酸钠测定孕马尿中3种主要结合雌激素的含量。结果 以替代对照品法测得的结果与常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一致。结论 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上使用替代对照品法测定孕马尿中的3种主要结合雌激素的含量,此方法准确可靠,可节约检测成本。  相似文献   
102.
64排螺旋CT内耳结构三维重建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内耳结构的重建方法及典型发育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怀疑内耳病变的患者40例,经64排螺旋CT扫描,将原始图像采用骨算法重建为层厚0.6mm、层间隔0.4mm的薄层图像,然后采用多平面重建(MPR)的方法.显示半规管、耳蜗、前庭结构等结构。结果40例患者.共80耳,经MPR重建后,清晰显示水平半规管78个,后半规管79个.前半规管78个.前庭80个。发现半规管畸形6个。耳蜗畸形8个。结论64排螺旋CT能够清晰地显示内耳正常结构及发育畸形。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喉上神经阻滞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超声引导下2%利多卡因双侧喉上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B组:超声引导下1%利多卡因双侧喉上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C组:传统定位2%利多卡因双侧喉上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记录入室时(T_0)、气管插管进入声门即刻(T_1)、支撑喉镜置入成功即刻(T_2)、支撑喉镜置入成功后5min(T_3)、拔管即刻(T_4)、拔管后5min(T_5)的HR、MAP、SpO_2及血浆NE浓度;记录拔管时间和拔管后2h出现喉上神经阻滞并发症(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的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5时三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但A、B组HR明显慢于C组,MAP明显低于C组(P0.05)。与C组比较,T_1~T_5时A、B组NE浓度明显降低(P0.05)。A、B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1%利多卡因双侧喉上神经阻滞效果确切,可减少支撑喉镜术中应激反应,缩短拔管时间,减少患者术后不适。  相似文献   
104.
开腹与腹腔镜术切除子宫后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边爱平  赵倩  胡孟彩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2):1255-1257,1260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y hysterectomy,LH)和开腹子宫切除术(abdominal hysterectomy,AH)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良性疾病需行LH术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LH组);对照组为同期在该院行AH且条件相似的患者28例(AH组)。测定两组术前1d和术后1、4d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水平。结果2组术后1d外周血CD3^+、CD4^+T细胞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均P〈0.05),但AH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LH组(P〈0.05),术后4dLH组CD3^+、CD^+细胞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AH组仍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术后CD8^+T细胞均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1d外周血单核细胞HIA~DR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d两组均有升高趋势,但仍明显低于术前(P〈0.05),两组相比,LH组明显高于AH组(P〈0.05)。结论比较研究的结果证明了LH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损伤大大低于AH。  相似文献   
105.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药物的正确应用,不仅取决于对抗菌谱的了解,而且还取决于抗菌药物在感染部位能否达到抑菌或杀菌浓度.如果剂量太小、给药间隔过长、疗程太短、给药途径不当,均可造成抗菌药物治疗失效.笔者结合抗菌药物类型特点,以药效学理论为基础,论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ANGPTL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64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作为2型糖尿病组,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69名为正常对照组。按踝肱指数<0.9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无下肢动脉病变组及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各项生化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NGPTL4及VEGF浓度。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及2型糖尿病无下肢动脉病变组血清ANGPTL4浓度分别为(44.78±15.15)μg/L与(47.46±10.43)μg/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52.87±12.7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VEGF浓度分别为(340.98±76.18)ng/L与(314.83±75.30)n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82.58±81.4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与无下肢动脉病变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血清ANGPTL4浓度低于2型糖尿病无下肢动脉病变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血清VEGF浓度高于2型糖尿病无下肢动脉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合并糖尿病且糖尿病病程>10年(OR 4.594,95%CI 2.540~8.311,P<0.001)、空腹血糖>8 mmol/L(OR 2.353,95%CI 1.023~5.416,P=0.044)、糖化血红蛋白>8%(OR 6.442,95%CI 2.874~14.441,P<0.001)、VEGF升高(OR 3.745,95%CI 1.566~8.953,P=0.003)是2型糖尿病发生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而ANGPTL4的升高(OR 0.154,95%CI 0.064~0.372,P<0.001)可减少2型糖尿病发生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结论ANGPTL4为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保护因素而VEGF为危险因素,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参与其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基于现实生活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对学龄期脑瘫儿童平衡和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脑瘫儿童中随机抽取45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实验组22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行常规康复和基于现实生活的任务导向性训练,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儿童残疾评定量表(PEDI)来比较治疗前后(120d)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120d后,对照组和实验组BBS、GMFM-E区、PEDI-移动能力部分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对照组:t值分别为15.906、18.250、23.332,实验组:t值分别为25.592、29.693、37.932,均P<0.001),实验组各项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6.552、1.927、2.227,均P<0.05)。结论基于现实生活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有效提高学龄期脑瘫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平衡和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8.
腺苷酸环化酶的活化影响NB4细胞对全反式维甲酸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细胞对全反式维甲酸 (ATRA)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ATRA敏感及耐药的APL细胞株NB4和NB4 R1为模型 ,观察细胞形态、表面分化抗原以及对四氮唑蓝还原能力的改变 ,分别研究腺苷酸环化酶 (AC)和磷酸二酯酶 (PDE)的特异激活剂毛喉素、拮抗剂 9 (四氢 2 呋喃基 ) 9H 嘌呤 6 氨 (SQ2 2 5 36 )对ATRA诱导分化作用的影响。结果 AC的拮抗剂SQ2 2 5 36能显著抑制ATRA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ATRA SQ2 2 5 36组与ATRA组比较 ,CD11b阳性率由 (95 .9± 2 .5 ) %降至 (6 0 .3± 7.1) % ,NBT还原实验吸光度 (A) 540 值由 0 .5 85±0 .0 92降至 0 .170± 0 .0 2 8,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而AC的激活剂毛喉素则可以克服NB4 R1细胞对ATRA的耐药 ,ATRA 毛喉素组与ATRA组比较 ,CD11b阳性率由 (34.3± 5 .3) %升高至 (94 .6±2 .4 ) % ,NBT还原实验A540 值由 0 .110± 0 .0 2 8升高至 0 .395± 0 .0 4 9,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DE的特异激活剂钙调蛋白以及拮抗剂 3 异丁基 1 甲基黄嘌呤 (IBMX)对ATRA的作用基本没有影响。结论 AC能否正常激活也许是APL对ATRA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临床的分布特征,为研究降低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发生率的护理及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检出的103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并对分离菌株的来源科室和患者感染部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的103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科室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重症医学中心(29例)、呼吸内科(26例)、肾内科(15例)、脑外科(12例)、神经内科(9例)、心胸外科(6例),以及其它科室(6例);感染部位由多至少依次为呼吸道(37例)、泌尿道(24例)、心导管相关性(10例)、浅表伤口和溃疡(9例)、导尿管(8例)、眼及耳部(8例)、深部伤口(5例)、手术切口(1例)以及脑脊液(1例),各病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存在明显的差别(P0.01),感染部位分布也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有效隔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重视重点科室患者的消毒、隔离护理是有效预防和控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