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贾成文 《中医药导报》2001,7(9):462-463
作者从脏腑经络腧穴学说出发 ,结合古代医家经验、临床实践等方面讨论了针灸疗法在防治老年性痴呆症中的应用 ,指出针灸疗法是防治老年性痴呆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2.
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3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2例患者均为在校大学生,男5例,占15.6%,女27例,占84.4%;年龄最大23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20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1月。其中14例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后易醒,多梦,头晕,乏力。以上患者均可在耳廓上观察到1~2条下述阳性反应特征:(1)神经衰弱区可触及条状软骨增生、延伸增厚、质硬;(2)神经衰弱点,触之有条索状感;(3)神经系统皮质下区压痛阳性;(4)多梦区可见软组织增生呈黄豆粒大小。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杠杆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例,针刺取穴:腰夹脊、大肠俞、委中、阳陵泉,同时配合杠杆微调手法,治疗两个疗程并观察疗效。结果 38例患者中,治愈25例,占总数的65.79%;显效8例,占21.05%;好转3例,占7.89%;无效2例,占5.26%,总有效率94.74%。半年后随访患者观察无复发。结论针刺配合杠杆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4.
焦俊英  支江平  孙岩  贾成文 《陕西中医》2005,26(10):1114-1115
目的研究醒脑增智方对AD模型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AlCl3中毒法制成SD大鼠老年性痴呆模型,连续治疗30d。应用TUNLE法和免疫组化法对所设各组SD大鼠脑组织凋亡细胞的分布及BCL-2免疫阳性细胞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模型大鼠有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与空白(A)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治疗后西药(C)组、醒脑增智方(D)组大鼠电击次数较模型(B)组有明显减少(均p<0.05);治疗后,BCL-2免疫阳性细胞数西药(C)组、醒脑增智方(D)组与模型(B)组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细胞凋亡数目C、D组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此方可减少老年性痴呆大鼠DNA双键断裂(TUNLE阳性),提高海马皮层BCL-2的含量,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保护脑神经细胞,发挥对老年性痴呆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针灸对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Disease,AD)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项背部皮下注射ALCL3建立AD大鼠模型。将动物分为:A针灸防治组、B针灸组、C西药组、D模型组、E空白组。分别观察针灸前后动物行为学的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IL-1β皮层和海马CA1区阳性细胞数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IL-1β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针灸防治组大鼠IL-1β阳性细胞明显降低(P<0.01),针灸组IL-1β阳性细胞数降低(P<0.05)。结论:针灸可阻止AD脑内炎症反应,并且可起到预防的效果。  相似文献   
36.
作者从脏腑经络腧穴学说出发,结合古代医家经验,临床实践等方面讨论了针灸疗法在防治老年性痴呆症中的应用,指出针灸疗法是防治老年性痴呆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3组,针刺组给予针灸治疗,中药组给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针药组采用上述两组治疗方法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针药组与针刺组和中药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病因、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中医学角度分析其病因,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3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73.3%显著高于对照组40.0%,P〈0.05.结论: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进行中医辨证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9.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中医在该病防治方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型:(1)肾主骨理论:肾为先天之本,肾主藏精,主骨生髓,与生殖、内分泌、性腺系统密切相关,肾的生理作用与骨的旺、盛、平、衰有极大的相关性。骨痿其标在骨,其本在肾。(2)脾肾相关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脾气散精,上输于肺,下归于肾,脾肾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常有脾肾同病之说。脾肾虚弱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变化。(3)血瘀论:骨质疏松症患者脏腑功能失调,经气不利,影响气血运行,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常出现疼痛、功能障碍。血瘀可致气血运行障碍,营养物质不能濡养脏腑、骨骼,引起脾肾俱虚而加重骨质疏松症。(4)肝郁论: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肝肾同下焦,精血可以互化,肝郁气滞,郁而化火,易灼伤肝阴而致肝阴不足,肝阴血亏虚,无以生精养骨,终致骨痿。因此临床用药灵活多变,但不出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脉、以及疏肝解郁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40.
赵卫锋  陆鹤  贾成文  周志杰 《陕西中医》2013,(10):1385-1386
目的:探讨"补肾益髓"针刺法联合药物对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两组均采用茴拉西坦治疗,治疗组加补肾益髓针刺法(百会、肾俞、悬钟、风府、涌泉穴)。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和Barthel指数以及NCSE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髓"针刺法联合茴拉西坦治疗MCI能显著改善卒中患者的认知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神经行为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