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股骨干骨折后发热4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根据谷越涛主任医师的临床经验,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用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股骨干骨折后发热42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行为和情绪异常疾病。小儿为纯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加之后天调养不当,饮食不节,易影响脾胃运化,导致脾胃积热。脾主运化、升清,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胃积热瘀阻在体内,上扰清窍,内扰于心,同时影响四肢、肌肉,从而出现情志、行为等的异常。通过列举3例儿童多动症病例,从脾进行论治,选用清泄脾胃积热的泻黄散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骨科无菌术后发热的常见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发热是手术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正常情况下,其变化幅度在0.5~1.0℃范围内,超过1℃,就应加以重视,并注意寻找原因.不少骨科医生把无菌手术后出现的体温升高简单归为"吸收热",常常会遇到许多难以解释的发热病例,其实正确诊断和处理术后发热并不简单.作者对本院2001~2003年327例骨科无菌手术后发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发热分类,并按发生率多少为序,对其诊断特点和相应处理做简要探讨,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介绍一种应用克氏针卡压固定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4例14指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末节指骨过伸固定远指关节,克氏针斜形卡压撕脱骨块的方法,术后撕脱骨块均达解剖复位,6周拔除克氏针作主被动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经TAM评定:优11例,良3例。结论骨折全部早期愈合,采用克氏针卡压固定末节基底背侧骨折,能有效治疗骨性锤状指畸形,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疏肝行气通腑法治疗骨折创伤后腹胀的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骨折创伤后并发腹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通腑逐瘀合剂,50mL/次,3次/d。对照组给予口服四磨汤口服液,每次20mL,3次/d。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0%,两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肝行气通腑法治疗骨折创伤后腹胀具有良好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无论直接或间接暴力导致胫骨中下段骨折移位明显时,经常出现前内侧软组织挫伤,如果在不恰当时机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或手术后消肿措施不利,极易出现皮肤坏死,造成胫骨中下段的骨质和内固定物的裸露,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作者自2003年12月~2005年12月,采用双蒂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加交锁髓内钉重新固定修复胫骨中下段骨折钢板固定术后骨外露6例,效果良好,皮瓣均成活良好,皮瓣的皮肤感觉正常。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近年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普遍开展,下肢深静脉血栓成为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围手术期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已逐  相似文献   
19.
通过总结谷越涛教授多年临床工作经验,针对五苓散在治疗水气病过程中发挥的疗效,认为五苓散不仅可用于治疗太阳蓄水证,更可用于治疗慢性病中出现的局部水液停留的病证,如腰部酸困不适、下肢水肿,眼部的水肿等。  相似文献   
20.
创伤性膝关节炎临床常规采用抗炎、消肿药物进行治疗。文章探讨了临床中遇到的1例急性期发热患者,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在师承导师的指导下,根据临床症状和脉象采用柴葛解肌汤加减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拟通过病例分析,阐述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用药特点,进一步总结老师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