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20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时效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卒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病残率、病死率和复发率,是针灸治疗有效病症之一。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为11~18/万,死亡率为8~12/万。据此推算,我国约有700万脑卒中患者,其中75%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70%重度致残,缺血性脑血管病在全部脑血管病中占56.6%~80.0  相似文献   
102.
正中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已成为全球第二致死率和致残率疾病[1],在我国其发病致死率居首位[2],其中,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占中风的87%[3]。缺血性中风是针灸治疗的特色和优势病种,长期以来受制于中医"治痿独取阳明"理论的束缚,理论上始终未能有所突破,临床上未能形成系统的针对缺血性中风发病全程的针灸整体治疗方案;基础研究受制于技术瓶颈,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许能贵教授是国家级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103.
介绍泰国针灸发展现状,并对泰国北部地区中医针灸教育及针灸诊疗机构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阐述,指出泰国北部地区仍存在着中医诊所数量较少、高校中医针灸师资短缺、尚未开设以中医为主题的孔子学院等问题与不足,认为可通过重视针灸技能及诊疗能力的培养,开展中医研究生教育,开设中医孔子学院等方式,进一步扩大针灸在泰国北部地区的影响力,希望能为中泰针灸合作与交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中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每星期3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各指标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的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VFSS显示,半流质食物口腔期通过时间、咽期延迟时间、咽期通过时间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吞咽功能优于常规针刺法治疗。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建立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流性脑损伤的模型,选用局部脑血流量、脑含水量和脑组织及血中-氧化氮(NO)含量等为指标,静注外源性NO前体左旋精氨酸、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等物质探讨L-arg/NO通路在电针保护缺血性脑推行过程中的作用,结果:(1)电针可提高r-CBF降低脑含水量,增高脑组织和血清中的NO,对缺血再灌流(IR)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2)NO前体L-arg静注脉射对  相似文献   
106.
Injury of ankle is the most common in athletic injury.Because of anatomic particu- larity of ankle joint,i.e.lateral malleolus is long and thin and is located at the posterior and lower than medial malleolus.The medial malleolus is broad and flat and is located at the anterior.Lateral ligament is thinner and weaker than medial ligament and the muscle groups supporting strephexopodia is far inferi- or to the muscle groups supporting strephenopodia in strength,injury of ankle joint happens more at inversion sprain and in- jury of 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is induced often.Thus,rapid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of 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injury can elevate better athletics of sportsman.Whenever the disease happened in students to exercise,the authors often used acupuncture of Qiuxu(GB 40)-through-Zhaohai(KI 6)point with strong stimulative manipulation,which could relieve more remakedly pain of the ankle joint caused by 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injury as re- ported in the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后突触界面参数的影响.方法:45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电针组,每组又分为1小时组、1天组、3天组、1周组、3周组5个时间段小组.采用热凝闭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缺血区大脑皮层突触后膜致密物质(PSD)厚度、间隙宽度、界面曲率的变化.结果:PSD厚度缺血组各时间段小组均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电针组各时间段小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电针组各时间段小组,与缺血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突触间隙宽度缺血组1小时组、1天组、3天组下降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而1周组、3周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突触间隙宽度电针组1小时组下降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1天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周组、3周组反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电针组3天组、1周组、3周组与缺血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突触的界面曲率缺血组1小时组、电针组1小时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缺血组1天组、3天组、1周组、3周组均下降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电针组1天组、3天组、1周组、3周组也有下降,但1周组、3周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已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以阻止突触结构的进一步损坏,而在不同的时间段促进突触结构参数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8.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损伤性、无菌性炎症反应,以肩部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主要讲述浮针医学对肩周炎的独特认识及孙健教授运用浮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思维,并从浮针治疗靶组织、治疗靶点、再灌注活动几个方面探讨分析浮针治疗肩周炎起效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09.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突触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突触可塑性促进作用的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2、5周,缺血2、5周,缺血+针刺2、5周共6个组,采用热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研究缺血2和5周后缺血区皮质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和针刺对其影响。结果:造模后突触的面数密度(Nv)、突触连接带面密度(Sv)和突触后膜致密物质(PSD)显著下降。缺血5周组大鼠缺血脑区Nv,Sv为(0.879±0.104)个/μm3,(0.082±0.003)μm2/μm3,均多于缺血2周组(0.489±0.122),(0.038±0.002)μm2/μm3;其中Sv和PSD在电针治疗2和5周时均显著上升,而Nv,在电针治疗5周时才显著增加(P<0.05);造模后突触的体密度和突触界面曲率数值都会显著减少(P<0.05),电针似不能提高这两个指标的数值。结论:提示电针可以保护与改善脑缺血模型大鼠皮质的神经突触结构,为电针促进缺血性脑损伤后的恢复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岐黄针疗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颈椎病颈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和岐黄针组,每组各32例。岐黄针组给予岐黄针疗法治疗,常规针刺组给予常规针刺疗法治疗。每周3次,治疗3次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及治疗3个月后随访时,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以及Mc Gill疼痛量表(MPQ)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研究过程中,岐黄针组失访1例,常规针刺组失访2例,均因受疫情影响而脱落。最终岐黄针组31例、常规针刺组30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1周后,岐黄针组有效率为90.3%(28/31),常规针刺组为 56.7%(17/30),岐黄针组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治疗 3 个月后随访,岐黄针组有效率为 87.1%(27/31),常规针刺组为36.7%(11/30),岐黄针组远期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3)治疗1周后及治疗3个月后随访,2组患者的NPQ评分、MPQ评分均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岐黄针组在改善NPQ评分、MPQ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过程中,常规针刺组出现2例晕针,岐黄针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岐黄针疗法治疗颈椎病颈痛,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