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0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广西瑶族藤茶中双氢杨梅树皮素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从广西瑶族藤茶中提取的双氢杨梅树皮素,经药理研究表明,该化合物以1.0、0.5g/kg剂量给小鼠灌服,能显著增强呼吸道酚红排出量和减少氢氧化胺实验性咳嗽次数,具有祛痰止咳作用,降低高血脂症小鼠血清TC、TG值,升高HDL—C水平。此外,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2.
覃洁萍  张广征  张赟赟  卫锡锦  张炜  刘雯 《中草药》2006,37(8):1175-1177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为临床常用贵重中药材,其主要成分有人参皂苷Rg1、Rb1及三七皂苷R1等多种皂苷类成分,另含止血活性成分三七氨酸及少量黄酮类成分[1]。在民间及历代医方本草和炮制专著中记载有多种三七的炮制方法,如油炸法、蒸制法等。传统中医及民间对三七均有“生撵熟补”之说,即认为生三七有止血祛瘀、消肿活血、镇痛之效,而熟三七则有补气补血、强身健体、促进发育之功[2~4]。本课题研究小组通过多种药效学实验模型研究证实,用蒸制法炮制的三七饮片具有较好的补血强身作用,并通过药效…  相似文献   
103.
HPLC法测定芒果叶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HPLC法分析测定广西不同产地及不同品种芒果叶中没食子酸的含量,建立芒果叶中没食子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含0.1%三乙胺)(5:9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0nm。结果:没食子酸在(0.00512~0.06144)μg/μL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3%,RSD=1.7%(n=6)。不同产地及不同品种芒果叶中没食子酸的含量存在差异。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快速,专属性强,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04.
藤茶素分散片的制备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藤茶素分散片,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藤茶素分散片的处方,利用RP-HPLC测定该片中双氢杨梅树皮素的含量.结果:该片的优化处方为:藤茶素、交联聚维酮(内加:外加=3:2)、微晶纤维素(内加:外加=2:3)和预胶化淀粉(内加:外加=3:2)分别是处方量的48%,10%,15%和20%,片重为0.25 g.该片中双氢杨梅树皮素在0.400~2.00μg范围线性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2%,RSD为0.85%.结论:该片溶出度高、分散均匀性好,制备工艺简便.RP-HPLC测定含量简便可靠,可作为藤茶素分散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5.
不同来源扶芳藤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不同来源扶芳藤药材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HPLC指纹图谱进行比较。[方法]用shim-pack CLC-ODS(6.0mmID×15cm)色谱柱,0.05%磷酸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03nm。[结果]不同来源的扶芳藤药材HPLC指纹图谱有较明显的差异。[结论]固定药材的来源和前处理方法是保证药品质量一致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6.
浅谈药学毕业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能力是科研素质的核心,是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和科学方法去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素质能力,它包括科研意识、科研方法、科研精神等方面。其中科研意识是指积极从事科研的心劲,潜心捕捉和研究问题的探求欲;科研方法是指掌握建立课题、设计方案、组织实验、结果统计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方法;科研精神则是指善于探索、刻苦钻研,不守旧、勇于创新等品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药学工作者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高度的创造性及科研能力,对药学科研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的特殊性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在今后的科研实践工作中开拓创新,完成科研任务。因此,我院历来十分重视药学毕业生科研能力的培养。1从思想上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我院高度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始终把培养科研创新型人才作为学院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在药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毕业实习是培养药学专业技术人才基本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全面运用各门课程的基本知识,锻炼基本技能、培养科学素质的重要阶段,因此我院格外重视毕业实习期间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解决学生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2007年初我院召开的教学工作会议上,就提出“加强后期教学...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外感风痧颗粒指纹图谱与其体外抗炎作用的相关性。方法:建立外感风痧颗粒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采用脂多糖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检测外感风痧颗粒对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释放的影响,考察其抗炎活性;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分析外感风痧颗粒指纹图谱共有峰与其抗炎药效之间的谱效关系。结果:通过外感风痧颗粒HPLC指纹图谱分析,共确定了24个共有峰。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24个共有峰对药效贡献均较大;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结果显示除峰3和峰16外,其他22个共有峰对抗炎药效贡献均较大,说明外感风痧颗粒体外抗炎作用是多组分协同作用的结果。结论:建立了外感风痧颗粒的指纹图谱及其体外抗炎活性的谱-效关系,为该药的Q-Marker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