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5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28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作用机理.方法临床研究用随机分组单盲对照观察256例急性缺血性中风;实验研究用埋线法造成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影响.结果醒脑静注射液能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降低MCAO大鼠下丘脑CRH、血浆ACTH、CORT水平,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形态学异常.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醒脑静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 (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 ,MCAO)模型 ,分别采用Zausinger分级评分、脑梗死体积测定观测醒脑静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影响。结果 :醒脑静处理大鼠脑缺血 3h和 6h ,Zausinger分级评分与模型组比较 ,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 ;缺血 2 4h ,脑梗死体积的差别也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 ;醒脑静处理大鼠直肠温度明显低于模型组 (P <0 0 5 )。结论 :醒脑静对局灶性脑缺血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3.
病例资料 例1 李某某,女,76岁,因发声困难、发音不清一月入院住院号:427439. 病史: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声困难、发音不清,一周后逐渐出现轻度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曾在我院门诊予头颅MRI检查提示"双侧脑室旁、放射冠及顶叶多发点状异常信号灶.T1WI为低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一月以来构音不清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大鼠脑内纤溶酶原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mRNA的变化与中枢神经二次损伤关系.方法使用Zea-longa方法连续观察神经功能缺损,对脑出血大鼠模型脑内纤溶酶原与tPAmRNA表达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连续监测.结果部分脑出血大鼠于出血后第4天开始出现中枢神经二次损伤现象,约第7天为损伤的高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出血后第3天tPA mRNA表达出现明显增高,脑出血后7天纤溶酶原mRNA出现明显增高.结论纤溶酶原与tPA mRNA的改变可能与中枢神经二次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 从细胞水平探讨灯盏生脉胶囊(DZSM)含药血清对原代大鼠皮质神经元氧糖剥夺/复氧(OGD/R )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出生24 h内SD大鼠的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7 d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OGD模型组、正常血清对照组、低剂量DZSM组、高剂量DZSM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预处理及造模,其他各组在OGD/R前分别采用0.9%氯化钠溶液、正常大鼠血清、低剂量DZSM含药血清、高剂量DZSM含药血清预处理,在OGD/R后24.0 h用光镜观察神经元形态学变化,采用X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测定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量,并观察OGD/R后0.5、6.0、12.0、24.0 h Cx43表达变化。结果OGD/R后24.0 h,OGD模型组神经元呈现损伤特征,细胞存活率〔(54.6±6.4)%〕较空白对照组(100.0%)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48.6±4.6)%与(8.8±1.0)%〕(P<0.05);OGD/R模型组Cx43在OGD/R后0.5 h表达量升高,并持续整个观察过程(P<0.05)。低、高剂量DZSM组光镜下可见神经元损伤,较OGD模型组减轻;低剂量DZSM细胞存活率为(69.6±7.7)%,高剂量DZSM细胞存活率为(76.1±8.8)%,均较OGD模型组细胞存活率高(P<0.05);低剂量DZSM组细胞凋亡率为(25.0±5.9)%,高剂量DZSM组为(18.2±4.9)%,与OGD模型组〔(48.6±9.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GD模型组、正常血清对照组、低剂量DZSM组和高剂量DZSM组Cx43表达量分别为(72.8±6.9)、(63.1±6.6)、 (21.1±3.2)、(24.4±3.8),低、高剂量DZSM组与OGD模型组相比,Cx43表达均下降(P<0.05)。结论 DZSM含药血清可抑制OGD/R模型神经元凋亡,提高细胞存活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x4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6.
急性脑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出血是一种神经科常见病,但对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在较多方面尚未形成共识。文章就脑出血后的血肿变化和缺血半暗带、脑水肿和纤溶亢进以及血管淀粉样变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应用机器视觉-全自动活细胞观测分析系统(continuous live cell imaging and analysis platform,eell-IQ)与流式细胞仪观察榄香烯对体外人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榄香烯作用于人胃癌SGC-7901细胞,应用机器视觉-全自动活细胞观测分析...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瘀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设计,将319例瘀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161例,对照组158例。治疗组在西医二级预防基础上口服脑心通胶囊,每天2次,每次1.2 g;对照组予以同等剂量安慰剂胶囊。随访日期截止于2017年2月28日。主要疗效指标为再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卒中死亡;次要疗效指标为心肌梗死、全因死亡、改良Rankin量表(mRS)评级0~2级构成比。结果两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19天,治疗组脱落11例,对照组脱落10例。治疗组、对照组再发卒中分别为11例、1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无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再发卒中引起的死亡;治疗组、对照组发生心肌梗死分别为0例、1例,两组各有1例发生全因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RS评级0~2级的构成比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可以提高瘀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良好的比例,具有较好的二级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49.
目的从改善微循环角度评价止痛一号方联合羟苯磺酸钙与甲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予中药止痛一号方联合羟苯磺酸钙与甲钴胺;对照组48例予卡马西平加甲钴胺;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疗效及V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0%、68.8%,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25%(P〈0.05)。结论止痛一号方联合羟苯磺酸钙与甲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0.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性疾病。近年来研究显示抑郁症中存在自噬激活, 多种抗抑郁药物可以调节抑郁症患者的自噬水平。细胞自噬本质上是一种溶酶体依赖的蛋白质降解途径, 它对神经元存活和突触可塑性都具有重要作用。自噬参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进程, 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和亨廷顿病等。目前自噬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较少, 本文就神经元自噬参与抑郁症的发病及相关药物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